通过本次模考,暴露了近两个月以来高三复习存在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带高三学生,对于高考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每次模考对我来说都是学习,尤其是这次召开的“师市历史高考备考研讨会”更让我受益无穷,每位发言的老师,对于试卷分析既到位又深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罗老师,考点把握非常准确,而且知识点分析的很细致。还有常老师对于42题小论文的分析,这道题向来是难题,常老师把这道题解题思路分析很透彻,深入融合所学知识点。
这次考试成绩非常不满意,我也和学生交流了考试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文言文的题目,学生反应是不会翻译,总纠结翻译的对错,而不会找关键的词句。此外,学生普遍反应考的和学的知识没什么关系,其实并非如此,说明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会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还没有掌握。不仅如此,学生不会利用时间,时空观念不强,找不到对应考察的知识点。
这次考试虽然不理想,但也给了我后期复习的方向,为了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成绩现结合本次研讨会中各位老师的建议,以及樊主任和李老师的指导,后期复习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说明,复习知识点要有所侧重。
2、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卷,从中寻找到考试方向,并且要将历史核心素养以及史观融入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联系,去理解考什么,怎么考。
3、重视基础知识的提高,不能面面俱到,要抓重点,课堂上反复强调,直到学生接受。可采取听写方式抓基础。
4、在运用史料时,要选用得当准确的材料,并且问题设置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历史思辨能力,史料研读能力。
5、在平时考试中,注重时效性,提高学生时间观念,提高做题速度,还要加强文综老师的配合。
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2
在校领导的指派下,我有幸参加了3月24日在平顶山市八中举行的2019年高考生物备考研讨会,聆听了广东省正高级教师王建春老师的2019年高考生物备考讲座。虽然时间短暂,收获颇多。
一、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试卷中的体现及高考生物试卷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高考试题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素养,同时更加强调新课程对考生四种能力即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察。
整体看来,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命制标新立异,不落俗套。选择题虽简单,但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小变化,非选择题就更是在新背景下全面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了。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2、层次清晰,区分度较好。通过比较2017年全国1卷29题和2018年的试题可以看出2018年的试题区分度较高。选择题较易,得分率应该较高;但非选择题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分会拉开。
3、选修部分考纲和考试说明发生了重大变化。选修一增加了专题四酶的研究和应用以及专题五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所以要特别注意。选修三除了五个专题以外还包括学修一中DNA的粗提取和分离及专题五中PCR技术 。本次调整的目的在于学生无论选择选修一还是选修三,这部分的高考分数不至于差别过大。
4、弱化记忆、强化能力。从近六年理综生物卷来看,涉及知识不会成为答题的障碍。学生答题障碍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
5、从能力要求看: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生理作用产生机理的考查,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的机能够用理、光合呼吸的机理、遗传规律的原理、生命活动调节的机理等。
6.分析近三年全国1卷的试题内容的分布发现,2018年的试卷在必修一、二、三中的比例合理,回归理性,确保分子与细胞的基础性。而顶尖学生的区分在必修二的遗传与进化。
二.从高考生物试卷及试卷的主要变化与特点的分析得到启示是:
1、复习备考要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思维,如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免疫、遗传变异、生物工程等内容。复习时不仅要提炼章节内的知识要点,突破难点,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重视学科内的知识联系。
2、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培养。每年的生物高考题都有一定量的图形,表格,曲线等的考查形式。如根据信息绘图、剂量曲线、列表格、写遗传图解等,我们要做到对图解知识的拓展延伸,平时就应多方位训练。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各种类型的例题来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审题,破题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绘图,制表能力。
3、加强实验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训练。近几年高考实验考查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程实验设计的考题逐年减少。实验考试的总的发展方向:从对实验现象、结果到实验设计向结论方向发展,题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验证性实验的考查向探索性实验方向发展;常规的实验考查和研究性课题实验同样重要;全新的知识背景材料不忽视课本的经典实验取材。
4、在我们平时的阅卷中要做到认真负责,及时指出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包括错别字的订正,规范语言表达。让学生形成答题思维,构建答题模式。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平时阅卷一定要及时,注重反馈的有效性原则。
5.重视学科思想和经典方法的融会贯通。分子与细胞注重模型方法、提出假说、控制变量、对比实验,遗传与进化要侧重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稳态与环境要侧重预实验、调查法和数学模型。
6.高分突破方向在于实验情景和遗传大题,以及科学思维要清晰和语言文字表达要到位。
总之,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依据考纲的要求,指导学生夯实基础,培养学科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3
昨天的高考备考研讨会总校是相当重视的,参会老师多,听课认真,相信收获也很多。我没有机会现场听讲,仅仅根据部分老师上传的课件图片,认真学习思考。
我从众多的图片中,精挑细选了十幅图片,分别谈谈学习感受。
关于“必备知识”,它不等同于基础知识,主要指与高校课程密切关联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重视,我们以前很少提及。不过我们也能理解。因为高考命题人现在主要是以高校老师而不是高中老师为主,他们的命题思路显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这个导向性直指“必备知识”。
至于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属老生常谈,当然特别重要,不再赘述。
关于易错点和反复滚动,也是这次研讨会专家反复叮嘱的。
想想我们现在的着力点,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关于分层教学问题,也是这次培训的重点内容。专家们反复告诫老师要针对学情,因材施教,以学定教。要举一反三,反反复复,总结反思,准确掌握学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从操作层面来说,是复杂的,是有难度的。要真正取得滚动测试成绩的合格,必须着力解决好分层教学的具体问题。
一些指导班主任团队对此正在进行有效的也是有益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最突出的就是中考复读学校。希望其他实体多借鉴多交流。
分层教学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如果分层教学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能落到实处,“会的变成对的”就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打造高效课堂就有了把握。
关于毕业班复习教学进度与难度的关系处理问题,专家们说的很明确,牺牲难度也不能牺牲进度。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复习进度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全局的复习安排。
一轮复习中一些老师抬高难度,综合性太强,这都是不正确的,要抓紧改过来。
总之,通过学习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已经站在中国基础教育前沿,是能够引领成功教育教学教研发展的,要坚定信仰,创造性贯彻落实;
二、努力解决好分层教学问题。要深刻理解并践行“学多少,会多少,对多少”。精细化掌握学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确立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完成。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前预习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导向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进一步强化对时间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监督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正确区分新课和复习课。新课主要讲知识,学会知识的运用;复习课主要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归知识点,进一步巩固知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坚决杜绝把复习课上成新课。
五、进一步落实“指导班主任负责制”,各级领导要为指导班主任履行职责保驾护航,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支持鼓励指导班主任开拓创新,公平公正评价老师的成绩和成果,用良好的机制孕育优秀的领导和老师成长成熟,为成功学校取得更大成功做出贡献!
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4
回顾2018年暑期的高考备考研讨会及各位专家所做的报告,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心得和反思如下:
一、认识全国卷的出题思维方式
根据考纲要求,准确考查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全国卷区分度大,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查,复习时把握好考纲,每一个复习专题要突出一个主题,深入探究,学会设问,并要求学生会开放性答题,用3—5年的高考专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师精讲学生精练,练后要多思考多总结。
二、夯实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中要以本为本,夯实基础,以纲为方向,这一阶段复习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以课本复习为主,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求速度,只求质量。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知识重点与考点,注意教学手段的变化,要把所学相关联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分析并掌握规律,还要结合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所有的基础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三、做一位外向型教师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好题,或者选择好的主题设计题目,特别是有矛盾冲突的主题,尤其是环境与人类的冲突为主题。要求地理老师要做一位外向型教师,要时常关注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世界的也好中国的也好,只要是热点的矛盾冲突主题,老师都要关注。做一位与时俱进的老师,才能适应全国考卷。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滚动练习为主。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要求,教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结合课时练、单元练、主题练、错题滚动练。以练找问题。
五、收获的同时,也意识到存在的诸多问题:
1、一轮复习,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落实基础知识不够,做题时障碍重重。2、做题不够精细3、教学结合困难4、练习反思不够5、教学难于结合实际生活
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今后将采取如下措施:
1、把时间还给学生,师生紧密结合,及时反思,及时关注热点、关注人地关系的主题。
2、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时目标明确,注重基础,易中求细。教师要善于摸索规律,教学中应体现情感目标。
3、站在高考角度,精选试题,统筹规划。要多思考、多总结。了解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具体内容,钻研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每周练习高考真题一份,特别是全国新课标卷,把握高考动向。
总之加强本组团队精神,彼此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深入思考,促使每位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5
9月13日至9月15日在黄冈参加湖北省2018年首轮高考备考研讨会。14日上午是石家庄二中殷海龙讲了2017年高考数学新课标的回顾的评析,下午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王先东讲的在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科学备考,谈2018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现就两者报告做回报:
一、面临的新形势 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新的理念一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
二、2017年高考数学新课标的评析 两者都认为2017年高考在试卷结构、题目数量、分值分布、主干知识等方面 与往年基本一致. 试题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适度创新,具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试卷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突出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转化化归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另外试题难度由易到难以阶梯式的方式呈现,不论何种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得分点,给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同时又设置了一些区分度较高的如选择最后两题、填空最后一题及解答题最后两题等题型,能有效考查考生的数学能力,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高校选拔出所需的人才。 具体来说,试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基础,紧扣考纲
1、立足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回归教材。重点考查主干内容,在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上浓墨重彩 考查考生对高中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起点题以及解答题的前3题都是基础题。具体来说选择题的前5题较简单,中间5题难度中等,最后两题较难;填空题前4道都是基础题,最后一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外接球问题,对考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故难度较大。解答题的前2道属于基础题,其中立体几何比去年难度稍降;第19题的统计题考查了考生的数据阅读、处理及计算能力,要想在短时间内正确解答实属不易;第20题解析几何题考查了圆锥曲线中的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问题,比较常见,其中第1问也是基础题,只要学生沉下心来还是能够解答出来的;第21题导数题考查了求函数单调区间及恒成立求参数取值范围问题,重点考查分类讨论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2、文科数学在立体几何和概率统计中有所创新,填空题第16题考查了球,第19题考查了应用类型:相关系数、均值、标准差等。试卷对计算的要求比较高,考卷对学生提取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有效地指导了高中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三、提出第一轮复习的基本原则.
1、夯实基础 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 、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
2、立足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本,每年的高考试题都蕴含着课本中重要的数学思 维方式和思想精髓,今年的文科试卷也不例外的有一些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如第19题中对相关系数r的考查就是课本上的具体内容,但是在平时不少考生在复习时容易忽视,而考试时对这个知识又感到陌生,不易作答,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回归教材就显得至关重要 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考题就来源于课本的原题或变式题,没有偏题、怪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以学生为主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会做,就能得满分
3、处理好讲练关系, 提高运算能力有些问题学生说起会,听起来懂,做起来错(1)概念理解不到位。 “概念是数学的灵魂(2)运算不过硬 (3)知识没有形成系统性 解决的办法是一个字:练
4、2018年的新教材会不会对高考有影响 2018年高中数字新教材有可能有一个会面的调整,高考试题会不会与它的变化相一致?
四、两节示范课
15日上午听了黄冈中学老师讲的“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定点弦性质探究与应用(抛物线定点弦性质探究及应用) 这节课从课本2-1 2.4节 A组 6题为, 已知斜率为1,过点(2,0)的直线 与抛物线 相交于A,B两点,求证: .做为引例 进行变式练习提出猜想 变式1. 已知过点(2,0)的动直线 与抛物线 相交于A,B两点,还有 吗? 变式2.已知A 、B 是抛物线 上的两动点,若 ,判断直线AB是否过定点?并证明你的结论. 你的猜想是:已知A ,B 是抛物线C: ( )上的两个动点,则有 变式3在直角坐标系 中,A ,B 是抛物线C: ( )上的两个动点, 若动弦AB经过x轴上的定点 ,判断 是否为定值?为什么? 这节课学生是黄冈中学高三最好的班,课堂的以学生探究为主,学生的回答也是这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学生比老师分析的还好,而且从阿波尼罗圆的几何性质谈了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