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社会选拔人才的通道,它为所有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对一个人的前途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高考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高考的意义 篇一
通过高考可以考上理想大学和喜欢的专业,为今后找工作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高考最大的意义。
励志高考演讲两分钟精选 篇二
同学们:
你们好!
漫漫高考备战路,已到终点;十二年寒窗苦读,即将结果。为你们即将奔赴考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了热情和智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职员工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三年的高中生活,一千多个日夜,弹指一挥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匆忙。三年前,你们满怀期待和憧憬,融入到xx高中这个和谐而温馨的大家庭。三年来,你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铸就了优秀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三年来,你们昂扬青春,健康成长;三年来,你们与学校生息相关,荣辱与共。三年的风雨兼程,三年的意志磨练,三年的创新求索,三年的奋进拼搏,你们在恩施高中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同学们,为了理想,你们一路跋涉,大浪淘沙,千锤百炼,宽广铺垫,厚重积累,已经做好了迎接高考的充分准备,但决胜高考,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古代有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作赌注,他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作赌注时就大失水准。哲学家庄子称之为“外重者内拙”。就是说当一个人外部承载着过重的压力时,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无比笨拙,意乱神迷,难以控制把握好自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高考其实就是七分水平,三分心理。俗话说:“平常心,赛黄金。”此时,你的心态、耐受力、坚韧度比你的智力更重要,更“伟大”。所以,步入考场,一定要沉着、冷静,以平常心态,正确对待得失胜负;把高考看成一种机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付它,坚信“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浪花不是大海的全部,高考也不是人生的全部”这个道理,轻装上阵,心态良好,这样你就会做得更好,你就会创造奇迹。
祝愿大家满怀豪情,淡定自然,拥抱高考,走向凯旋!
高考决定人一生的命运吗? 篇三
高考确实是人生的分水岭。有些人通过高考考上了名牌大学,接着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有些人因为高考失利,最后就去工地搬砖,庸庸碌碌过完了一生。
这在父辈可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事情。那时候千军万马去闯高考这座独木桥。
就像我,一个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知道一个观念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小就给我们灌输一个观念,就是努力读书,争取逆天改命。那会家境一般,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努力读书,能考上大学,就算卖锅砸铁也让将你供出来。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也不负众望考上本科(虽然考了两次),也考上研究生,最终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有很多人没有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或者过了好几次高考这个独木桥,也一样走上了人生巅峰。
比如对我们八零九零影响最为深刻的明星——周杰伦。一个连大学都没有读过的高中生,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成为一代人的青春。
对他而言,高考能改变他的未来么?我觉得能,或许上完大学以后的他,就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钢琴教师,也不会是影响世界的亚洲流行天王。
韩寒,一个高中肄业生,但他认清了自己擅长的领域,专心写作,成为了有名的青年作家。并在赛车、电影多方面全面开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马云当年第一次高考数学也才考1分,最后经过三次高考才考上杭州师范,毕业后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创立了阿里巴巴,开启了电商的新时代。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是经历过好三次高考,最后在教育行业创出一片天地,让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反观有很多从名校毕业的人反而找不到工作,成为啃老族或者无所事事。
比如著名的啃老族,北大博士张进生,毕业后在家啃老18年,靠低保度日。
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为什么我们要以平和心态看待高考? 篇四
对于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人生当中的一次大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人生来说,高考只是无数考试中的一次,人生当中还要面临很多大考。所谓“一试定终身”的说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只有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考验,才能更好地闯过人生一道又一道关口。
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近日,多地启动高考特别关爱行动,愿考生们在充满收获的六月里,金榜题名。但因为高考而产生的焦虑和压力,仍困扰着一些考生及家长。对此,有必要提醒考生及家长正确认识、对待“考前焦虑”,调整心态,共同迎考。
马上就要高考了,各地都在围绕着高考做文章。不少地方规定,相关学校周边地区要日夜“静音”,违者处罚。还有一些地方为考生和家长开辟“绿色通道”等。这些做法为考生提供了必要的备考环境和出行便利,值得提倡。只要为考生着想,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做什么都是正确的。
然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考生本来就紧张,要是再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必将加剧考生的紧张感。是的,考生在高考面前不可能不紧张,即使心理素质再好的考生也难免有些小紧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需要做的,不是制造紧张气氛,而是尽量为考生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
事实上,不少家长恐怕比考生还紧张,有家长在考前不停地询问孩子想吃什么,有什么特殊要求;不少老师也如临大敌一般,抓紧一切时间给学生“传经送宝”,想为学生把好最后一关……这看来有些必要,却也无形中在人为制造紧张气氛。“一考定终身”的“暗示”不断被强化,这岂能不令考生更焦虑?
客观地讲,高考临近,老师该讲的早都讲完了,学生学得如何也有了结论,只是需要用考试成绩体现出来罢了。如果不是发挥特别失常,考生一般都能考出真实水平。高考成绩如何,重在平时积累,而高考这几天仅是走完一个过程而已。从高考多年积累的经验看,由于心理素质不过关而使成绩与平时相差甚远的考生,肯定不会太多。
可见,给高考学生减压,应首先消除外部干扰,尤其是那些刻意制造的紧张气氛,如家长的喋喋不休、老师的千叮咛万嘱咐、社会舆论不断强化的“一切为了高考”等。高考确实是人生的一个大考,但如果刻意制造紧张,反倒对考生不利。对此,家长、老师也好,社会各界也罢,都应以平常心看待,切莫“好心变坏事”。自己首先焦虑,这不是给考生减压,反倒是“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