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3致富典例陈国东,今年52岁,是蕲春县赤东镇东福村八组村民。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承包村里的40亩水面,直到2006年,一直是养鱼种。主养品种也是常规鱼类,养殖模式基本也是以人放天养为主。产量最少的年份亩产只有100多公斤,最多的年份也不过200斤,亩平纯收入总是在200-00元之间波动,有时甚至因产品滞销而不得不压塘养两年,经济效益很不理想。面对这种经营状况,他决定寻找新的出路,寻求新的养殖模式,四处打听养什么鱼效益最好。恰在这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以钱养事”新机制,各乡镇都配备了水产公益性服务人员,对渔民的培训指导力度加强了。老陈也正是在镇政府和水产部门组织的渔业科技培训中得知:鳜鱼是我省近几年来十大主推品种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前景看好,是名符其实的畅销产品。获知这些信息后,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变原来的养殖模式,试养鳜鱼。为了尽快掌握鳜鱼的养殖技术,他既向水产技术人员咨询,又到周边县市鳜鱼养殖户实地考察取经,还自购了多种版本的鳜鱼养殖书籍,边学边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2007放入鱼苗池中混养,年底除富余饵料鱼外,鳜鱼成活率不足70%,达标率只有0%,总共只产鳜鱼1300多公斤,送到武汉白沙洲水产品市场统价销售,每公斤元,虽说当年也赚了5万多元,比养常规鱼类的鱼种效益要好得多,但成活率和达标率都太低,老陈仍不满意。

得知情况后,县、镇水产技术人员赶赴他家,和他一起分析、研究、找原因,最后一致认为成活率低是因为鳜鱼寸片直接放入大水面中造成的,达标率低是因为饵料鱼过大,数量偏少,鳜鱼不能摄食、饵料不足导致的,而且水源不充足,排灌不方便。找到这些原因后,老陈从改变基础设施入手,先是在0亩鱼池中围出8亩的小池进行鳜鱼寸片的一级暂养,大鱼池养常规鱼类夏花作饵料鱼,待鳜鱼寸片长到10-13厘米时再灌水混合,同时还自家安装50千伏安的变台,采取这些措施后,008年他投入鳜7000尾,年底产商品鳜鱼2000万多元,亩平纯收入超过2000元,成活率和达标率都在80%以上。2009年套养鳜鱼纯收入亩平达到500多元。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受到了表彰。010年他投放鳜鱼寸片100010厘米左右规格提供给本村和邻村养殖户800尾,剩下的自己养殖,年底产商品鳜鱼3000多公斤,获利15万元,亩平纯收入超过3500元,受到黄冈市水产局的表彰。通过年的养殖,老陈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还带动本村和邻村养殖户混养鳜鱼6户,面积达900多亩,为他们提供大规格鳜鱼苗种,把自己积累起来的成功养鳜经验传授给他们,深得周边养殖户的好评。为此也被水产部门连续四年遴选为全县渔业科技示范户。(通联:35300,湖北省蕲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电话:*********)陈国东养鳜鱼收益四年增三倍田东明26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