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的严重不足,助长“黑”幼儿园的滋生。图为2015年5月,租用龙华油松共和小区民房的一家幼儿园,从事无证办学被龙华警方查封。 深圳商报记者 黄希平 摄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在广东落地。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深圳市教育界感受到更大的学位压力。特别是首当其冲的学前教育,将率先面临挑战。在深圳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五组的讨论中,多位政协委员都将目光聚焦到学前教育的学位建设上。王翔、曹艳、邬晓莉等19位政协委员联合签名,为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优质发展献计献策。
学位不足的困境日益严峻
记者获悉,目前全市幼儿园总数已超过1500所。深圳学前教育进行了许多创新性改革,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断增大,大力建设并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放在园幼儿成长补贴,“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教师的从教津贴、继续教育资助和苗圃工程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但是,学前教育学位不足的困境比较明显。政协委员张松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按前5年新生儿出生数量计算,每所幼儿园平均每年要接收154名孩子入学;若按每班25人计算,每所幼儿园就要开设6个班,但目前多数幼儿园受制于校舍面积、师资力量等问题,基本只能开设2至5个班。“就目前来说,学前教育学位已显不足,如果二孩政策实施出现出生高峰,则学前教育学位会更加紧张,”张松伟委员忧虑地说。政协委员高锦民则坦言:“无资质的‘幼儿园’选人用人标准低,管理乱,往往成为虐童事件的重灾区。但对于较低收入群体的孩子,往往公立幼儿园进不去、私立幼儿园进不起,费用低、离家近的‘黑’幼儿园也就成了他们的无奈选择。”学位的严重不足,也助长“黑”幼儿园的滋生。
公办民办幼儿园比例相差悬殊
王翔等委员则认为,现今老百姓讲的“入园难”已不再是说没有幼儿园上,而是“上公办幼儿园难”和“上优质民办幼儿园难”的问题。据悉,近十多年来,深圳一直维持公办占5%,民办占95%的办园格局,公办、民办比例严重失调,优质民办园比例不高,难以满足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目前各区通过举办公办园分园的方式适度扩大公办园资源,盐田、宝安、龙岗和龙华等地,陆续出现一批‘以事定费’管理的新型公办园分园,但是分园不具备法人资格,在规范内部管理、优质办学、特色发展等方面受到局限。当前社会也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如有雄厚经济实力且愿意做公益的社会人士和团体,可以投资学前公益事业,举办非营利幼儿园,但由于非营利幼儿园的办学政策还没出台,只有个别试点,还不能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举办者办非营利幼儿园。”委员们说。
对此,张松伟委员认为,还是要坚持多样化的办学道路。“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合伙制等方式举办幼儿园,鼓励优质幼儿园通过联合办学、品牌连锁、委托管理、名园办新园等方式扩大资源,促进学前教育办园多元化。”张松伟说。同时,王翔等委员也认为,必须消除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之间的质量鸿沟,发挥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统筹、示范作用,才能下好这一盘棋。“我们建议探索推进民办幼儿园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出台非营利幼儿园监管和资助办法。加强非营利幼儿园办学政策宣传,将社会资源、资金力量,吸引到学前教育的公益事业中。高收费的营利幼儿园不享受政府补助,但可以获得优质办学的奖励。”
小区规划配建的幼儿园必须落实
据悉,深圳市城市发展规划中曾提出到2020年,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将达到1400所。但目前,配套幼儿园建设目标完成率还不足三分之一。已建成的配套幼儿园,主要是开发商按政府配套标准的要求建设的,而没有达到配套标准要求的住宅小区和数量众多的城中村配套幼儿园,因规划投资主体不明确,多年来无法落实建设,造成配套幼儿园建设严重滞后,只能靠大量的改造类幼儿园提供学位,来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虽然改造类幼儿园的园舍建筑中有相当比例的违章建筑,建筑物结构不合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由于幼儿园学位压力长期存在,改造类幼儿园提供的学位数量大比例高,一时难以减少或取缔。
针对这种情况,委员们建议加强对开发商负责的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全程监管,落实省六部门文件提出的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四个同步”要求。至于现存的很多未达配套标准的住宅小区和城中村等区域,委员们建议各区政府负责投资建设。同时,应支持改造类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如提供改造工程项目资助,明确投资主体,资助办学物资等,同时逐步减少园舍为违章建筑的改造类幼儿园。
委员们均表示,希望深圳结合近几年出台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政策,在《深圳市学前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学前教育发展与管理法规,将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收费定价、师资待遇、质量监管评价等方面都纳入其中,制定《新型公办幼儿园管理和运行办法》《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办法》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与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