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鲨鱼人工繁养技术总结
2010年03月17日 11:04 来源:农博网-水产前沿
二、繁殖技术
1、亲鱼选择
(1)亲鱼来源
可从国外原产地引进的野生、已达性成熟、外形完整、体色正常、无畸形,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亲鱼,经鉴定认可、专门选育,严禁近亲交配的后代用作亲鱼。雄性亲鱼三龄以上,体重3kg以上,雌性亲鱼四龄以上,体重4kg以上。
(2)亲鱼培育
亲鱼养殖池塘要求鱼池进排水方便。亲鱼在下池前7-10天,将池水降至5-10cm水深或干塘,用生石灰75-125kg/亩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亲鱼放养时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20-30分钟。采用单养、混养形式进行亲鱼培育均可,如条件允许还可以将雌雄亲鱼放入不同池塘中进行单独饲养效果更好。单养情况下每亩可放养3-5kg的亲鱼200-250尾;采用混养时每亩可放养3-5kg的亲鱼150-200尾,同时少量搭配鲢、鳙鱼。雌雄比例控制在1:1.5-1:2。饲料要求优质、适口,饲料中蛋白含量不低于36%。饲料投喂时严格按照“定时、定质、定点、定量”的“四定”标准执行,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掌握在鱼体总重的2-5%。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之间,每周或每半月根据水质情况注换新水一次,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3) 雌雄鉴别见表1
(4)流水刺激
产前的流水刺激可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前1-2个月,对亲鱼培育池进行冲水,一般每7天冲水一次,每次2-3小时;产前一个月开始每隔4-5天冲水一次,每次2-3小时;产前半个月冲水次数需酌情增加,可隔天冲水一次,每次3-4小时;催产前几天,需每天冲水。
淡水鲨鱼人工繁养技术总结
2010年03月17日 11:04 来源:农博网-水产前沿
2、人工繁殖
(1)水温条件
当水温稳定在26℃以上时,视亲鱼性腺发育情况可进行人工繁殖。
(2) 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催产剂量,每千克雌性亲鱼注射剂量可任选下列其一,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4000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4-8μ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00-1500IU+马来酸地欧酮(DOM)5mg;注射可采用一次注射与二次注射法。一次注射效应时间为10-12小时(29℃);亲鱼发育不太理想时可采用二次注射法,第一次注射全部剂量的10-20%,第二次注射剩余全部剂量,一般注射时间间隔为10-12小时,二次注射后8-12小时即可产卵。亲鱼产卵的效应时间与繁殖水温有密切关系,因此应保证繁殖水温的稳定。注射可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与体腔注射两种。采用背部肌肉注射,将亲鱼放入鱼夹中,使鱼身背部向上,在背鳍基部两侧肌肉较厚的部位将针头以30-45度角刺入,深度约1.0厘米左右,缓缓将药物注入其体内,注意针头不能刺入太深,以免刺伤亲鱼。体腔注射与背部肌肉注射相似,但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一般技术不熟练者采用胸鳍注射容易伤及鱼体内脏,因此在人工催产时多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法。
(3)人工授精
采用干法授精。轻轻挤压鱼体后腹部时,雌鱼的卵粒可顺利流出,雄鱼也会流出精液,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将亲鱼准备好,先雌后雄,使鱼的头部向上,用干净毛巾轻轻擦拭鱼体,挤压雌鱼后腹部将鱼卵挤入干净的盛卵器皿中。挤完卵,快速将雄鱼的精液也挤入盛卵器皿中,用干净的羽毛在边加生理盐水的同时边搅动,使精卵在器皿中充分结合受精。2-3分钟后,将受精卵均匀、快速地散布于鱼巢上,再将鱼巢转入孵化池。
(4)人工孵化
采用孵化环道流水孵化法,一般经18-20小时仔鱼破膜,仔鱼孵出2-3天后可放入鱼苗池培育,整个孵化过程应在避光的条件下进行。孵化用水需经过滤,防治有害生物进入孵化池。孵化水温保持在28-31℃。流水孵化时要合理调节水流速度,使流速控制在不使卵粒、仔鱼下沉堆积为度。采用充气泵增氧,使孵化池中溶氧达到6mg/L以上。
淡水鲨鱼人工繁养技术总结
2010年03月17日 11:04 来源:农博网-水产前沿
三、鱼苗培育
培育用水需经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同一培育池中鱼苗规格保持一致。水泥池培育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淡水鲨鱼鱼苗500-1000尾。鱼苗培育前期可投喂卤虫或经200目筛绢网的轮虫等活饵,投喂量根据鱼苗腹部饱满度判断。培育10天后,淡水鲨鱼鱼苗体色变黑,可驯化投喂虾粉、蛋黄等饵料;培育后期也投喂高质量、高蛋白的人工破碎饲料。鱼苗培育期间每天投喂4-6次,每天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8%。投喂严格按照“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执行。初期投喂时应用木棒等物敲打池边,逐渐驯化,使其形成条件反射。鱼苗经30天左右的培育即可长至4-5厘米的夏花苗种。
四、鱼种培育
池塘面积2-5亩 ,水深1.2-1.8米;每年4-5月,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放养规格为4-5厘米的苗种,每亩放养量一般为2000-3000尾,条件较好的池塘放养量可达3000-4000尾;以浮性颗粒饲料为主,饲料投喂严格按照“四定”原则执行,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水温、鱼类活动与摄食等情况酌情增减。
五、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体活动、病害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合理开动增氧机。定期清扫食场,清除池内杂草、敌害生物等。每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一次,以改善水质。定期加注新水可以改善池塘水质,促进苗种生长,鱼种培育期间至少应加注新水4-5次,有条件的池塘还可以酌情增加注水次数。
六、鱼病防治
淡水白鲨的抗病力较强,一般不易发生鱼病,但在饲养过程中,管理不当也会发生病害。淡水白鲨常见的病害有肠炎病、白点病、气泡病、车轮虫病等。因其体表不具鳞片,对化学药物较敏感,一般不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常见鱼病与防治方法见表2。
淡水鲨鱼人工繁养技术总结
2010年03月17日 11:04 来源:农博网-水产前沿
表1 淡水鲨鱼亲鱼雌雄鉴别
亲鱼性别
形态特征
雄性(♂)
雌性(♀)
体型
体型瘦长
体型较宽
生殖孔
狭长,有生殖突
红肿扩张,圆钝且凹陷
成熟度
成熟个体轻挤腹部有精液流出
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
表2 淡水鲨鱼常见鱼病及其防治
病名
症状与特征
防治方法
肠炎病
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肛门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打开病鱼的腹腔,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黏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很快死亡。
(1)将大蒜捣碎后拌入饵料中,每日一次,连续投喂3-6日,可防治肠炎病,用量为投饵量的2%。(2)发病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3克氟苯尼考,每日一次,连用3-5日,可有效治疗肠炎。
白点病
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病鱼的鳍、皮肤和鳃上呈现许多小白点。病鱼体表和鳃部因受到刺激分泌大量黏液,最终因呼吸困难而死亡。水温15-25℃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该病主要危害夏花鱼种和越冬鱼种。
(1)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泼洒消毒。(2)对饲料进行消毒,特别是苗种培育阶段投喂的活饵,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气泡病
主要发生在鱼苗阶段,成鱼很少见。池塘内的浮游藻类过多,在强光照射下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而释放大量的氧气于水中,使水中的氧气过饱和,在鱼的体表、鳍、鳃上形成许多气泡,鱼失去正常的游动能力而死亡或继发细菌性感染。
(1)禁止在鱼池中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施肥和投饵要适量,防止池塘中的腐殖质过多。(2)清除鱼池中的水草,控制水质。(3)向病鱼池中加注新水,防止病情恶化。(4)全池泼洒3ppm的食盐,每天1次,连续3天。
车轮虫病
鱼体消瘦发黑,不摄食,离群独游,体表似有一层白膜;鳃丝肿胀或遭破坏,黏液分泌多,显微镜下可见车轮虫。
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按5:2比例配制成0.7mg/L的溶液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