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广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动员部署大会召开。

会上提出,广州要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推动乡村加快全面振兴、城乡加快高效融合发展,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三农”新篇章。

放眼全省,“百千万工程”已成热词。从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到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县镇村从后台走上前台,成为“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关键。

广州重视繁华都市的建设,也重视和美乡村的打造,一直探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此次,广州提出新目标,要在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当好示范表率。

坚守稳产保供底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此次大会,再次强调广州要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几组数据能反映广州这座超大城市面临的现状:实际管理人口超2200万,2021年末常住人口1881.06万人;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43.8万亩,总产量15.08万吨;2020年全市粮食需求量为2436.9万吨,粮食供给量为2463.49万吨。

简单概括,人多,田少,粮食够吃也面临压力。

端稳“城市饭碗”,是广州坚守的底线。为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作出广州贡献,势必要做到手中有粮,才能有信心和底气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一直以来,广州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广州完成2.97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建设、4658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去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2%,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同时,广州实施“穗种强芯”攻关行动和现代特色种业振兴行动,获批创建华南地区唯一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

此次大会也再“加码”,例如在种子上,广州要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入实施“穗字种业”振兴行动,选育创新一批“穗”字号特色优质、高端新品种。

吃饱,也要吃好。广州要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菜品丰富的“菜篮子”,目前,广州蔬菜、水产品、水果产量自给率分别超100%、90%、70%。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不愁,背后是产业的支撑。接下来,广州要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完善“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精品花卉、优稀水果、现代渔业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难能可贵的是,广州与124个地级市合作共建192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16家加工企业、20个配送中心(分中心),让大湾区群众共享一个“菜篮子”。

“食在广州”的背后,是广大群众对吃的热爱,也是这座城市对稳产保供一如既往的执着与坚持。

绘就青山绿水底色

“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广州是一座兼备山、水、城、田、湖、海等多种地形地貌的城市,是全球34个生物热点地区之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自然为广州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个典型案例就是荔枝,时至今日,广州依旧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全省第二。

不只是荔枝,万顷沙镇新垦社区的南沙青蟹、赤坭镇下连珠村的微盆景、鳌头镇龙田村的夏威夷果、石滩镇石厦村的番石榴……每年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专业镇名单发布,都能看到广州村、镇的身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州各村农产品的“代表作”,得益于自然的馈赠,更是广州做好“土特产”文章,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在朱村,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现代农业技术让栽培历史近500年的增城丝苗米再焕生机,依旧是舌尖上的记忆,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目前,广州建优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去年都市现代农业总收入近2900亿元。

此次大会也提出要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年收入有十几到二十万元。”随着花都区狮岭镇马岭村蜕变为和美乡村,村民谢东财回村开起农家菜馆,生意比想象中还红火。“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更是把马岭村与周边的竹洞村、瑞岭村等串联,让和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一村美”到“全域美”,广州正高质量打造一批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的新乡村示范带,今年将继续建设7条新乡村示范带,启动建设3条新乡村示范带。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广州农业文化资源丰富,如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广东海珠高畦深沟传统农业系统成功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是古人的智慧结晶。璀璨的农业文化,也让广州的绿水青山更添一抹岭南“乡愁”。

当好示范表率

放眼广东,全省上下迅速行动,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抓好的重大战略举措抓紧抓实。

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提出要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全省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当好示范表率。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题中要义和重大紧迫任务。立足“抓什么”,广州要在强区联镇带村上下功夫。

要突出“城”的优势。广州已迅速出台贯彻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方案,将按照“一区一策”精准施策,把白云、花都、增城、从化四个区打造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黄埔、番禺、南沙三个区打造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四个区打造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

要发挥“镇”的功能。广州先行先试超大城市镇街治理新模式,以18个镇街为试点启动镇街全区域、全周期、全要素服务治理,引导建成梯面康旅、岭南盆景、生态设计、南平静修、生命健康、数字文创等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

要结合“村”的特点。“人地钱”是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要强化要素保障,健全资金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更多人才返乡、入乡,统筹土地增量利用和存量盘活,确保要素资源投入持续不断。

发展好自己,在落实全省对口帮扶协作任务上下功夫。目前,国家把广州北部三区列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结合片区,广东省把白云区钟落潭镇列入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某种程度上也是期待广州这座超大城市先行起步,探索新的路径。

“百千万工程”是个系统性工程,方向确定了,思路明晰了,措施得力了,广州才能把城乡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其前景光明、空间广阔、使命光荣。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