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李鹊镇是我市的农业大镇,也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和“粮仓”。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长江以北第一个“吨粮乡”。

今天的李鹊镇,粮食种植保持全市前列,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迅速崛起,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突破,产业兴、人才旺、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2020年,全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7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万元。今年4月份,李鹊镇作为全市唯一乡镇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必须坚决扛牢的政治责任。我们李鹊镇立足农业传统优势,在锻长板、补短板、树样板上下功夫,以示范片区创建引领全域乡村振兴,集全镇之力加快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李鹊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李鹊镇党委书记庞广志说。

产业兴:坚持谋定而后动,做好“无中生有,有中更优”文章,以工业化理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的李鹊镇,坚持谋定而后动,以系统思维抓乡村振兴,按照片区推进、融合发展、标准引领、项目先行的思路,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推进乡村振兴,李鹊镇这几年响鼓重锤,尽锐出战:

——成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工作专班,集中优势力量,拿出最优资源推进攻坚。

——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完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总体规划,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25个乡村振兴项目,创建市级乘南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聘请专业农业设计公司编制《李鹊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规划特色种植区、特色养殖区、文化旅游区、农产品深加工区等功能区,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样板工程。

——制定实施《李鹊镇现代农业支持奖补管理办法》,鼓励镇村监管下1000亩以上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和良种试验基地,发展成方连片高效设施农业。

……

如今,一项项规划、一件件政策、一个个项目顺利落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加快破题,成果丰硕: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生态养殖园区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好品李鹊”区域品牌打响,4项农产品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2项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这是李鹊发展农业的优势。立足这一优势,李鹊镇逐步打造起粮食种植和绿色蔬菜两大优势产业。

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李鹊镇粮食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日前,广饶汇通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院内,满载小麦的车辆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夏粮收获结束之后,小麦收储迎来了高峰。

近年来,李鹊镇以汇通粮食种植合作社为主体,积极推进镇域优质小麦规模化订单种植,打通了种、管、收等全产业链。全镇粮食物流仓储能力达到60万吨,年成交量150万吨。目前,随着汇通粮食交易智能云平台及8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等项目的实施,李鹊镇立足于有,着眼更优,实现粮食主导产业的全产业链延伸,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转型升级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如何让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新的“腾飞”?李鹊人有着自己的考量。

他们一方面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通过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改造等项目,传统大田种植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全市唯一的6万亩连片粮食种植区实现了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

另一方面,他们以工业化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为出发点,推动蔬菜大棚、园林苗木、特色药材、冷库冷藏、商贸物流等设施农业及生态农业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落地。目前,全镇仅蔬菜大棚就有1400余个,年产量1.5万吨,年销售收入6亿余元,推动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20余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

更让人称道的是,李鹊镇还强化科技赋能,创新发展了“互联网+农业”生产模式。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在良种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储等环节广泛应用。李鹊镇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用,以“品牌化+标准化+电商化”助推产业振兴,打造“供销一体+冷链物流+智慧云仓”的生态模式,促进物流、市场、品牌等资源集约整合,全面提升李鹊镇农特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产业的发展,新业态的出现,必然催生新的经营主体。李鹊镇通过开展多形式合作与联动,构建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协同发展的多元联动机制。去年以来,新注册合作社、家庭农场12 家,培育县级及以上示范场、示范社、龙头企业8家,成功创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2家、市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家。

人才旺:“归雁”领航,激活一池春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不断涌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李鹊镇把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招引、培育上下功夫,特别是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为这方热土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通过这个大屏幕,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水肥等各项指标,根据辣椒生长需要及时作出调整。”近日,在广饶县张守凤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里,全国劳动模范、公司负责人刘超通过智慧大屏察看园区蔬菜长势情况。说起农业,刘超更是侃侃而谈,已然是行家里手。

2015年,刘超毅然放弃国企工作回乡替父母经营农场。从“白领”到“家庭农场主”,刘超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引进安装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开设网店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她的家庭农场规模达2100亩,年收入900万元,带动周边3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人均增收3000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在李鹊,还有一位硕士研究生李国敬。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城市轻松体面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致力于生态农业建设。

如今,李国敬创办的东营市木子庄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理念为指导,种养殖相结合的新型绿色有机示范型农业企业。今年,在上级支持下,他投资建设的6座高标准蔬菜大棚建成投用。此外,他还经常为周围农户授课指导,成了四里八乡的“田秀才”。

除了他们,还有做过轮胎生意的“栝楼宝宝”李佃卿,做过翻译的“电商精灵”赵欣……

年轻人为何纷纷选择回乡创业?“我们镇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环境和良好政策吸引力,让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看到了农业的希望,选择了回乡。”庞广志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秘诀。

这几年,李鹊镇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各种奖补优惠政策接连出台。在推进人才振兴方面,他们同样不遗余力。

成立工作专班,搭建大学生返乡创业载体平台,实施“归雁”行动,先后带动2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

制定出台《李鹊镇现代农业支持奖补管理办法》,在奖励资金、设施配套、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先后协调落实贴息贷款、奖补资金480万元,流转土地2300亩。

充分利用镇委党校、新型农民学校,加强创业人才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精心做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和木子庄园产教融合基地,评树职业农民,孵化电商“新农人”。

政府搭建起“舞台”,好戏更是一波接一波。如今,李鹊镇各种乡村青年人才、致富能手、“土专家”层出不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美:突出党建引领,富民强村齐头并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党。

今年,李鹊镇党委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组织作为“战斗堡垒”和“红色先锋”,正汇聚起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每天中午时分,黄东村村委会大院里,四五十位老人在村里的“一元餐厅”吃完饭后,开始下象棋、打扑克、聊天,传来一片片欢声笑语。

“我们村70周岁以上老人,每天只要掏1元钱,就能吃上一顿营养可口的午餐。这就是我们在全市首创的‘一元餐厅’。”黄东村党支部书记韩浩祥说。

从2017年开始,针对村里老人多的情况,黄东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近8万元,建设“一元餐厅”。同时,动员大家参与公益,经常组织活动,暖了百姓心窝。村民心气顺了,对党组织更加认可,村风民风大大改善。

如今的黄东村,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由村党支部领办盛源蔬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葡萄、蔬菜种植,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5万元,并带动西水、耿东两个薄弱村共同致富。

黄东村党支部领办“一元餐厅”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获得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奖,并被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十佳案例。截至目前,全镇共建成14家“一元餐厅”,带动全县建设“一元餐厅”107家。

党建领航,众人“启航”,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李鹊镇突出组织优势,强化党建引领,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被选为了村党组织“带头人”。重视发挥村级考核导向作用,全镇建成11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85%以上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本土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的主要动力源。根植广饶这片红色沃土,李鹊镇加强传统文化传承,推进建设赵庄抗日伏击战第一枪史迹馆、颜世彬事迹陈列室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传统技艺展学馆,传承麦秸画、虎头鞋、棒槌花边等非遗技艺。大力推广“一元餐厅”“七彩书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市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达80%以上。

乡村振兴是一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李鹊镇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省级森林村居3个、市级森林村居6个。实施社区改造提升工程,改造村镇道路11条,改造旱厕10699户,燃气“户户通”通气率突破96%,道路硬化“户户通”覆盖率达到100%。57个村“五化”全面完成,35个村实现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镇。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乡村,正走出铿锵的足迹。站在新的起点上,“土好、水好、人好”的李鹊镇,正释放着田野乡间的能量和伟力,在广袤沃野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 张利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