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在知乎一个新用户的一篇不起眼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新工具,可以用来做设计素材收集、灵感库整理和 Sketch 组件备份。
秉持着尽可能尝试新工具的原则和好奇心进行下载和试用,没想到它成为我这五年来学习、设计、灵感、工作的重要伙伴。
五年前这款工具刚上市的时候存在不少问题,加载速度慢,支持文件格式不够多,源文件预览图清晰度极差。但是,它的自建库、内联索引模式非常打动我,试用后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 —— 这就是设计资源管理器的未来……
随后,我就自发的在自己的社群、公众号和知乎刚开的专栏里开始推荐这款工具,以及联系创始人进行 BUG 的提交和反馈。
这些年里,这款工具进行了快速的迭代和更新,响应设计师们的需求,不断完善功能,成为设计行业推荐率(NPS)最高的软件之一。
尤其是作为一款优秀的买断制软件,不仅定价合理,甚至 5 年来 ¥199 的售价分文未涨。
而我同期开始用的 Ulysses(用它写了两本书,写过的公众号内容超100W字)、Mindnode、Notability 等,全都在这期间从买断制改成订阅制,甚至订阅价格还逐年上涨??
我从来不吝啬于赞美优秀的软件工具,尤其是保持初心以纯粹的产品功能来服务用户的那种更甚。五年前我作为最早就推荐它的人之一,五年后我不介意再夸它一次。
它就是 —— Eagle。
Eagle官网:
前面说过,Eagle 是一个设计资源管理器,它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我不是要在这里写功能介绍的,而是来分享一下,我都用它做了什么。
2.1 图片采集
图片采集是我使用 Eagle 的核心目的,他包含丰富的采集形式完美覆盖我的实际使用需要。
第一类采集形式就是通过浏览器插件或截图工具,将网页中看见的图片下载到本地。
第二类采集形式,则是通过粘贴花瓣或 Pinterest 的画板地址,批量采集该画板的所有图片。这是我最喜欢的功能,没有之一。
花瓣和 Pinterest 这类网站,真正的精华是优质用户自己收录的图库,而不是直接搜索出来的结果。批量采集,就是让我在找到优质图库后,用最简单的方式下载这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图集。
2.2 筛选排序
因为批量下载很方便,我可以很快的针对同一类目收集出成千上万的内容。但同一个类目下载那么多图片或素材有意义吗?
数量从来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会将任何类目的内容数量进行精简,只保留其中最精华的一小部分,即使它们是由一批最优秀的设计师收藏的图库,我也只取精华中的精华。
但是,光靠一张张图看过去打星再筛选,会把我累死。于是,我就会利用 Eagle 的筛选与排序功能,快速剔除劣质内容,缩小选择范围。
比如之前我分享过的 UI 配图的素材,包含十几个颜色的分类和上千张精选图片。原始图片超过五万张,是我从上百个摄影画板里批量采集下来的。
应用到大小、尺寸排序,色彩筛选,星级筛选等多种手段配合,帮助我快速筛选出各自质量最好的 100 张图片。而这前后大概只用了两小时的时间。
2.3 资源管理
通过前面两个功能,我收集和筛选了海量的灵感元素。但这么多元素我们不可能无序放置,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编组和管理。所以这里就要分享 Eagle 的资源管理功能了。
Eagle 的资源管理包含三个方向:
普通文件夹:类似电脑文件夹的逻辑,可以进行排序和上下级设置,收纳
智能文件夹:通过一定条件设置,筛选出对应图片和素材的动态文件夹
分类标签:即可以作为分类来使用的标签系统,可以为一张图片或素材打上多个分类标签
我的资源管理方法论一直崇尚的是极简主义,能用普通文件夹管理的情况我就一定不用智能和标签。不是说这些功能不好,而是因为它们需要对素材进行二次的处理和维护,只有在必要条件下才会使用。
我的素材资源管理是首先构思我会用到的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会包含几个二级分类,即 Eagle 中的1级文件夹,然后再创建对应的文件夹并命名和添加色彩,比如下面示例。
不要奢望一开始规划分类能做到尽善尽美,只要大的方向上确定了,然后再根据日常收集的需要慢慢去添加下级文件夹,而这一级就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定,用到哪加到哪。
只有在一些非常特殊类目下,我才会去为图片和素材增加标签,而不是为了打标签而打标签。比如我收集的学员作业也存在 Eagle 中,会包含课程期数、作业类型两个维度,我就需要用标签进行管理,方便我后续进行跨文件夹的查看与筛选。
2.4 素材预览
除了基础的灵感图片外,我还往里面存了很多其它文件素材,包括但不限于下面这些种类。
Eagle 能作为一个设计资源管理工具,并不是因为可以添加文件夹和标签,再实现一遍 MacOS 的资源管理功能。而是因为它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快速预览。
它比 Mac 自身的快速预览更高效(后面会解释),同时作为双系统用户,我得以在 Windows 系统下如下图快速查看素材预览,而不是安装格式支持零碎的插件(或流氓软件)来实现。
尤其是 Sketch、XD、Mindnode 文件,有了缩略图,就不用通过打开源文件来查看内容。并且字体文件支持在目录中直接启用和停用,可以非常方便的实时管理本地字库,保证我在设计软件中只会出现必要的字体,而不会全部显示出来。
2.5 网址记录
Eagle 还有个特别的功能 —— 网址记录,这也是我最常用的功能之一。
早前有先用 Pocket 然后转移 InstaPaper 和 Cubox 来收录网上看到的优质设计文章,方便我需要引用原文和整理思绪的时候回看。
虽然最后采用的 Cubox 也是一个优秀的稍后阅读工具,但长期使用下来我还是想尽量打开少的软件来完成我的工作。所以,自然而然的,我还是把网址全部迁移回 Eagle 中。
只要安装 Eagle 浏览器插件,我就可以快速收集网址到 Eagle 目录中,之后随时进行查看。
可能有的同学喜欢用网页整页截图来收集文章,只是我不太喜欢用图片格式查看文本,所以这个根据个人喜好即可。
2.6 项目管理
同时,我不止拿 Eagle 管理灵感和素材,也直接拿来做项目管理。
在 Eagle 库文件进行团队同步以后,针对每个项目创建独立的项目文件夹,用来收录相关的文档、灵感图、情绪版、配图和设计文件。
尤其是项目前期收集灵感图和情绪板的阶段,多人共同收集和编辑的结果可以可以最方便的查看和进行评价,非常好的优化我们的协作流程和效率。
2.7 作业评审
作为一个设计讲师,要观察学生的作业和进行点评。自然而然,我也会优先将所有作业添加到 Eagle 中去。
通过对每份作业前期的打分,标注,来进行后面点评课程的分享和讲解。
同时,这些收集的作业,需要在后续其它场景中作为正、反面的案例。所以对作业的评级和标签就变得必要起来,在相关场景下通过创建智能文件夹快速筛选出范围内的图例。
以上就是我使用 Eagle 最重要的 7 个场景,虽然实际应用还远远不止它们,但因为篇幅关系就先介绍到这里。
Eagle 作为一款被我长期使用和推荐的工具,不仅仅是因为上面的使用场景,它们是结果。所以,我要从更底层的角度,来解释它的不同之处和特点。
3.1 独立的 Eagle 库文件
从上线以来,Eagle 有一个饱受误解和诟病的底层设计,就是它的 “素材包” 文件 .eaglepack 。用户需要先创建一个 “库“,之后添加的所有素材、文件,都会被保存到这个库文件中去。
换句话说,相当于 Eagle 在你的电脑中创建了一个特殊的文件夹,用来保存你置入的文件。即使你添加的素材是已经下载到本地,它也会再 “复制” 一份到这个库中。
很多设计师对这个逻辑感到很费解,为什么本地存的好好的,Eagle 要再复制一份,完全就是浪费系统资源和时间的做法。如果无法理解这个逻辑,就是不具备 ”产品思维“ 的特征之一。
我们先从和多人举例的 Bridge 和 Lightroom Classic 讲起。
它们的运作机制,是通过运行该软件,来读取你的硬盘目录和对应文件。使用它们并不会额外复制文件出来,即使你在软件中置入素材,它们也只是帮助你正常保存到硬盘的对应位置。
为什么这类工具会被我们放弃,有下面这些原因:
第一,它们的核心一直都不是全领域的设计资产管理,而是围绕在 Adobe 体系下的照片、视频、矢量图等多媒体项目素材管理,尤其是摄影相关项目。
第二,就像对比 Photoshop 相较与 XD 一样,庞大的软件体积和功能,对启动速度和硬件资源消耗带来没办法忽视的负面影响,降低操作的效率。
第三,就是比较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那就是管理范围太广。直接读取硬盘就是让所有文件夹被暴露在管理器中,多出大量非必要的目录和文件,严重增加我们的决策成本和管理成本。
范围太大或自由度太高并不是什么好事,就像 iOS 的相册一样,它是个封闭的图片库,不像安卓一样读取其它硬盘文件夹,从而让相片的管理更简单明了。
自由虽然可以做更多事,但这些没有必要的可能性增加就只会变成决策和行为中的负担。简洁明了,才是高效的前提条件。
第四,就是设计文件的 ”预览效率“ 问题。不管电脑的性能怎么提升,大型位图的渲染都是非常消耗资源的工作。不管是动辄几 G 的 PSD 素材文件,还是高达几亿像素的超清图片,加载都是需要等待的。
比如下方目录中的作业文件,因为很多同学导出画布不考虑图片质量尺寸,所以往往会出很多 1W*1W 像素以上超过 30M 的位图。
当这么多大型位图聚集在一起,Bridge 完全加载出它们的缩略用了整整 2 分钟的时间……虽然 Bridge 会让你觉得久第一次打开慢以后就好了,这个功能的代价是生成了大量的 ”缓存”,即这些缩略图会暂时保存到缓存文件夹中。
缓存文件都只是过客,在你格式化系统,换另一台电脑打开,或者缓存超过了上面设置的 50G,那么旧的文件就会被删除,你还是要重新加载该文件的缩略图。相信我,超出缓存容量是非常容易的事,即使你加到 100G 也一样。
Eagle 的库特性,是在添加素材进库之前,会生成一个对应的缩略图文件,之后 Eagle 读取素材列表的时候就是加载这个只有几十 KB 不到的小文件,而不是解析原图。
这种策略带来的帮助除了在文件夹之间切换高效自如,也对本地内存的压力有非常大的缓解。
在一般资源管理中,一个文件夹内有几千张高清图片时,持续滚动到目录底部就会发现越来越卡,因为占用的内存越来越多,直至达到临界点释放掉上方列表加载的内容(上滚会重新加载)。相信有用相机的同学一定很了解这种感受。
综合各种问题和影响,自建库,并为每个素材生成不会被删除的缩略图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不仅仅是 Eagle 一个工具的做法,即使 Adobe 也在 Lightroom 应用了相同的策略,新 LR 导入图片素材到它的自建库中进行管理,同时生成缩略图用于列表加载(降低高像素调节延迟)。而老版的 LR 虽然还没下架,但为它增加 Classic(古典) 的后缀,所以它们认为哪种做法更有潜力,你们自己也能判断了对吧?
3.2 为什么不能联网
今天我们使用的绝大数软件都是 SaaS(微软:基于web的软件服务),自带联网备份和同步,但是 Eagle 只能保存本地却不符合我们的 “习惯”,这是为什么?
因为成本是没办法控制的,重度用户成百上千 G 的硬盘占用,是不可能轻易使用云服务来实现同步的。这些动辄几 G 的 PSD 文件或其它大型设计文件,会让整个同步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冲突。
同时,云同步是一种成本特别高的服务类型,和一般的云存储空间不是一种概念,想要大容量又要免费,是不可能的。Adobe 同步盘 1T 容量港区售价 68 港币,苹果 iCloud 同步盘是 2TB 68 元/月。
算起来他们的价格并不贵,但一定要清楚 Adobe 和苹果云都是为了自家生态服务的,而且作为软件业巨头有自己的大型数据中心,降低云服务成本。类似 Eagle 这样的初创团队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即使推出了,价格也不会便宜。
可能还有人会对比花瓣 Pro,它就支持云同步。但是,花瓣 Pro 只是官方网站的本地客户端,更方便的访问自己的官网个人中心,无法收集和整理图片以外的其它素材,所以同步起来容易。
Eagle 的数据就只能保存本地,或者保存在笨拙的移动硬盘内,随身带着嘛?肯定也不是。
库文件的另一个管理好处,就是方便做备份。在今天同步盘服务逐渐成熟的环境下,你可以选择购买类似 Dropbox、坚果云这类同步网盘,通过它们实现备份和多设备同步。
或者,可以购买群晖、威联通、极空间为主导的个人云盘硬件,实现空间更大、更灵活的使用体验。
如果有同学不知道怎么同步的,我会在后面分享。
3.3 ARM 硬件的适配
最后一点,就是对苹果 ARM 架构的适配了。在 Eagle 2.0 版本中,快速适配了 Mac 的新硬件架构,从而让软件的运行、读取效率远远高于上一个版本,做到了丝般顺滑的地步。
对软件本身的优化也是速度的保障之一,相信 Bridge 用的多的同学一定忽略不了它无处不在的延迟与卡顿。
4.1 Eagle 库的同步方法
Eagle 如果要进行网络的备份和同步,那么一定要分清楚同步盘、网盘、移动硬盘的区别。
其中,网盘和移动硬盘基本上是一样的,它们的使用特点就是我们要主动把要保存的东西,拖拽进硬盘目录内。移动硬盘备份速度还好点,网盘的备份就要非常久的时间。
如果你有两台电脑,使用移动硬盘的方案就得一直随身带着,用哪台插哪台上。非常容易在第二天忘记拔掉,然后回公司的时候没库可用。使用网盘的方案,那就更不可能的频繁的备份和在另一台电脑中下载。
类似 Dropbox 或 同步盘工具,就是用来解决这类问题的。简单点说,同步盘的原理就是本地安装一个同步软件和云端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这个同步软件会绑定相关的本地文件夹。于是,这个文件夹内有任何文件的变更,同步软件就会自动把变更的软件传输到服务器上。
而同步盘的特点并不是只能客户端和服务器一对一传输,而是可以多对一同步。如果服务器内容更新,它就会把更新的数据实时推送给其它客户端,更新它们本地的文件。
通过这种模式,就能实现自己多台设备,或者团队多个成员设备的文件夹实时同步,无需你手动进行操作。
当然,同步盘对服务器的资源占用与消耗远远大于一般网盘,所以基本只有付费的工具,而这种带给我们生产力的提升和数据安全的预算是有绝对必要的。
如果使用苹果的同学,可以通过将 .eaglepack 保存到关联 iCloud 的文件夹即可(最好“文稿”里)。苹果系统就会自动开始同步,其它 Mac 电脑就能实时接收。 默认的空间肯定不够用,建议开通 200G 容量的服务。
如果用专业同步云软件,以坚果云举例,下载完客户端,只要完成关联包含 .eaglepack 的文件夹,那么该文件夹就会启动同步。再在别的电脑中安装坚果云,就可以把该文件夹下载下来并自动同步。
4.2 灵活使用网页采集
我收集灵感素材是非常有目的性的,比如一个项目需要的配图素材,我会一口气去收集几十张觉得合适的图。
Eagle 有一个浏览器的采集插件,这个插件非常好用。只要拖动浏览器的图片,就会出现对应的采集弹窗,把鼠标移动到对应目录上就可以完成采集。
如果你觉得整个页面的图片都想保存,也可以在插件图标中使用批量收藏按钮(或快捷键),就可以采集整个页面中的所有图片,以及通过尺寸筛选对应尺寸。
应对日常看到的优质作品、灵感图,也可以非常快速的实现采集。可以最方便的收纳我们自己的采集资料。
4.3 UI 灵感库的搭建模式
作为移动端 UI 设计师来讲,收集日常见过的优秀 APP 界面,是必要的职业素养。而使用 iPhone + MacOS 再结合 Eagle 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变得非常的简单。
首先以完整页面收集为例,之前看过不少人推荐使用 iOS 的跨设备复制图片到 Mac 中黏贴的操作,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一次只能复制一张截图。
你要做的就是开启相册的云同步,日常使用 iPhone 时把想要收集的页面进行截屏即可。每过一段时间,在电脑的相册中打开 ”截屏“ 相册,就有你这段时间收集的所有截屏。框选相关内容,拖进 Eagle 对应文件夹中就完成收集,然后再删除原图。
而且因为相册特殊的机制,直接拖拽出的图片是压缩后的版本,让截图的文件的体积大幅度缩小,从3M 变成 300K(完全够看),非常好的降低硬盘占用量。
除了收集页面,更重要的 UI 灵感是页面中的 ”组件“,我们需要根据组件为目标去收集相关的案例。直接拖进整页截图的方式就不太合适,比如下面的瓷片区案例区。
所以,我们要开启 Eagle 的自带截图功能,并设置好你觉得顺手的快捷键。
记得打开第一个选项 ”弹出分类“,就可以每次截图后选择指定的文件夹。不管是你的截图,还是网上的其它案例,你都可以用最高效的方式收集这些组件样式,轻易搭建自己的组件灵感系统。
4.4 文件的自动导入
前面讲过,我会用 Eagle 来放 Mindnode 这类思维导图文件。但是,Mindnode 先创建保存,再拖进 Eagle 的步骤太麻烦了。
所以,我正常新建并保存 Mindnode 思维导图会到它默认文件夹中,然后使用 Eagle 的文件夹检测功能关联它,之后所有保存的文件就会出现在 Eagle 的目录中。
之后,我编辑和查看老的 Mindnode 文件就在 Eagle 中进行了。这么做的好处,还可以让我使用 Windows 系统的时候能够正常预览思维导图。
4.5 高效的字体的管理
Eagle 是可以管理字体的,我把所有正在用或收集的字体都放进了 Eagle 的字体文件夹中。
可能你们会有疑问字体丢进字库就行了,还管理它们干什么?或者说有字由之类的字体软件,用 Eagle 干什么。
一方面是我会尽量精简使用工具的数量,另一方面,就是使用团队同步盘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字库是统一的,随时可以找到启用的,最快解决其他人的设计文件字体缺失问题。
同时,当我在使用 UI 软件设置字体觉得选择起来太困难时,就会去关闭掉大多数最近不会用的字体。实现这个操作非常的简单,只要新建 ”智能文件夹“,并添加选项 ”字形文件“ 和 ”已安装“,那么启用的字体就会全部出现在这个列表中。
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批量选择你想要停用的字体,右键停用即可,它们就会自动从智能文件夹中消失。你可以一直保留这个智能文件夹,每次清理只需要一两分钟时间。
目前上方截图中的很多案例还不是最终的完整版,最近上海疫情居家隔离,大多数工作暂停中,我在闲暇时就开始重新整理 Eagle 库。因为以前堆积了很多冗余的东西,所以这次我把整体素材都导出后重新进行整理中,也是为什么会写这篇内容的原因。
Eagle 带给我最大的价值,就是为我和团队节省了海量的时间,让我有可以更快的找到参考素材,更快的整理分类,更好的同步项目文件。
上面分享的很多体验和总结,都是在 5 年来长期使用中一点点摸索,适应,并形成习惯的。任何工具的使用与自己工作学习的结合,都是渐进磨合的,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工具中挖掘出适合自己的用法。
但依旧要给大家一个建议,不要为了收集而收集,也不要沉迷与堆积素材的数量,让它为我们服务,恰到好处的出现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
虽然还有很多经验和技巧可以分享,但因为篇幅关系我就写到这里,希望 Eagle 未来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实用的功能。
也祝大家,事业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