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吐翠,花海生金。“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广西横州”,如今横州茉莉花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背后,离不开横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优势,持续发力助推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紧扣人大职能

做好“法”文章

《南宁横州市茉莉花保护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围绕《条例》在横州市茉莉花的保护、茉莉花文化传承、促进茉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等情况,横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为茉莉花保护发展“问诊把脉”,提出“猛剂良方”,助推横州市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企业车间,与种植户、花茶企业、职能部门等座谈交流,听取工作意见,掌握工作实情,查找堵点难点。

“自从中华茉莉园对土壤和品种实施改良以来,花田的病虫害少了很多,每天产的鲜花更洁白了,香气也更浓了,平均花价比去年提高了不少。”花农蒙大姐对调研组成员提出,茉莉花的香气特别容易招引飞虫黏附和啃食,影响横州茉莉花的品质。希望政府继续在病虫害防治上推广先进的生物、物理等无毒无害除虫方法,进一步提高茉莉花品质。

品牌的保护发展一直是花茶企业最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的发展,横州已有60多个茉莉花茶本土品牌。调研中,花茶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部分花茶企业的发展仍停留在产品经营或者作为大企业的代工生产上,缺乏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和品牌管理能力,自主品牌塑造力、竞争力均处弱势,大批以横州茉莉花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包装及宣传上没有标注横县茉莉花公用品牌,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未真正成形。

从种植到销售,从品牌打造到产业延链,从制作技艺到文化传承,调研组聚焦茉莉花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问计于花农,问策于花企,全面掌握第一手工作资料,为合理“开方施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

“要在茉莉花种植保护、品牌保护、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做足宣传文章。”“要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工作力度,积极拓展市场,推进产销对接,提升‘横县茉莉花茶’地理标志的市场竞争力。”“要通过招‘大’引‘强’,加快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1+9’产业群。”……在对《条例》实施全过程各环节全面“体检”的基础上,调研组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调研报告共提出5项工作建议,包括宣传、品牌、扶持、产业链等方面,一条条真知灼见饱含着人大代表的履职心血,助力横州市茉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表示,将通过法定程序把代表建议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交办,让调研成果“软实力”真正转化为政策措施的“硬实力”。

发挥代表作用

打响“金”名片

每年4月中旬,莹洁如玉的茉莉花开始在横州的沃野上展露芳容,花农们迎来一年一度的采摘期,位于校椅镇石井村的茉莉小镇茉莉花交易市场也热闹起来。

“以前得去城里卖花,现在村里就有茉莉花交易市场,摘了就卖,越来越方便。”石井村村民韦少兰说。

石井村茉莉小镇茉莉花交易市场的建设,得益于人大代表的努力推动。据石井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蔡万洪介绍,针对花农卖花难题,驻站代表于2018年提出以“飞地抱团”模式创建石井村茉莉小镇茉莉花交易市场、打造石井村茉莉花商业综合体等建议,为带火横州的茉莉花产业不断“添薪加柴”。

2020年,石井村茉莉小镇茉莉花交易市场投入使用,校椅镇、马岭镇、云表镇、横州镇的上千名花农纷纷进场,横州茉莉花鲜花日均交易量一度攀升到100吨。

自《条例》颁布施行后,石井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把学习宣传贯彻该《条例》作为年度主要学习宣传内容,邀请驻站“三官一员”(即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农技专家等到联络站开展专题辅导,解读主要条文精神。同时,人大代表积极走入田间地头、走进街坊邻舍,向广大花农宣传普及《条例》,引导花农、茶企学懂、弄通、用好《条例》,鼓励花农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标准化种植比重,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引进科技手段延长花期提升品质,充分运用法治力量规范发展特色产业。

校椅镇人大代表雷水平说:“人大代表牵头,发动群众流转土地建设了300亩茉莉盆栽种植园,同时配套建起了电商物流基地,目前正在努力打造茉莉盆栽集市。”

近年来,石井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把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作为履职活动的中心议题,针对制约茉莉花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意见,提出了发展茉莉花标准化连片种植的建议,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科技、数字、标准赋能,目前石井村委已建成5000亩水肥一体化标准种植基地,茉莉花花期延长了1—1.5个月,每亩增产约100公斤,每亩增收约2000元。

截至2022年底,已有11家茉莉花茶企业落户石井村,其中规上企业7家,石井村全村工业企业产值达3.28亿元。2023年3月,石井村委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横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助推茉莉花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作用,在补技术、建设施、促营销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推动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促进茶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