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行业,品种决定了产品品质的下限,栽培则决定了品种品质的上限。同样的条件,品种好,品质会更好。而同样的品种,通过好的栽培技术可以把它的水平发挥到极致,达到上限。

冬瓜是我国第二大瓜类蔬菜,全国年种植面积约600万亩,仅次于黄瓜,现今全产业链市值超过700亿元。科学的种植模式与日益提升的栽培技术同样对冬瓜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冬瓜种植模式成熟,种植技术手段丰富,但部分技术水平较低,没有特别的技术壁垒,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机械化水平偏低,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也有待提高。

打瓜栽培技术要点_打瓜种植技术_打瓜栽培技术

吊蔓栽培的黑皮冬瓜。

冬瓜种植模式南北有别

北方爬地,南方吊蔓

我国的冬瓜种植模式多样,主要有搭架栽培和爬地栽培。

吊蔓栽培也称搭架栽培,属精细化管理,要求竹子等农资投入较高,同时人工较多,种出的冬瓜品质较好、商品率高,效益相对稳定一些。爬地栽培属粗放管理,要求种植品种坐果性好,综合产量高,所需投入和成本偏低,种出的冬瓜品质和商品率比搭架栽培低得多,最终导致农户收益的浮动更大。

目前,我国南方的冬瓜种植以吊蔓为主,北方以爬地栽培为主。

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气候条件和市场要求不同。南方多雨易烂瓜、搭架所需架材易就地取材、加上市场对产品外观质量要求较高,故大部分采取搭架栽培。而北方相对干燥,不易烂瓜、加上架材较少、市场对外观质量要求不高,故以爬地栽培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南方的冬瓜种植大部分采取吊蔓(搭“人”字架)栽培,但也有部分粉皮冬瓜采取爬地栽培。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南方爬地栽培面积有增加趋势。

不同种植模式所获收益也是不同的。

据介绍,采取吊蔓栽培模式的,一般亩产在7500~10000公斤,田头交货价格一般在1.5~2元每公斤,种植成本在5000元左右(含人工)。南方生长期较短,吊瓜一般只采摘一次,一棵结果1个左右,种植成本较爬地栽培高,但果形好、着色均匀、病菌少(不接触地面),更耐贮运、易装车,每亩净利润往往更高。

采取爬地栽培模式的,亩产10000~13000公斤,交货价一般为0.3元~0.8元每公斤,种植成本在1000~1500元(含人工)。北方有150天的生长期,爬地瓜可采收期长,可从7月一直延续到12月,一颗可结果3~4个,果实重量一般在15~20Kg,但外观着色不均匀、果形也较搭架栽培的差,商品性不佳,价格较低,适合当地市场消费和加工。

打瓜栽培技术要点_打瓜种植技术_打瓜栽培技术

打瓜栽培技术要点_打瓜栽培技术_打瓜种植技术

冬瓜全身都是宝,从果皮、果肉到果瓤籽都具备较高的加工利用价值。图为冬瓜蓉月饼

南北方种植模式的操作细节也有所异同。

据悉,主要相同点是南北方搭架栽培都是只留主蔓坐果,侧蔓打掉,一株留一个瓜,不同点是北方气温偏低,生长速度较慢,节间短,叶子较小,种植密度可以大一些,南方搭架一般每亩500~600株,北方则可以种到700~800株。

此外,华南地区每年可种两茬,北方种植区一年则只种一茬,套种小麦、玉米是常见种植模式。爬地种植方面,北方一般每亩200~250株,不整侧蔓,留着坐果。

打瓜栽培技术_打瓜种植技术_打瓜栽培技术要点

种植技术好,人力成本高

冬瓜种植全程机械化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冬瓜种植技术成熟,且在不断发展。

如育苗技术中的散播育苗、营养钵育苗、催芽点播穴盘育苗、地热线加温育苗和工厂化育苗等;种植管理技术中的露地栽培、大棚设施早熟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无人机喷药防病虫草害、商用育苗基质改良等方面,我国均已取得不小进步。

打瓜栽培技术要点_打瓜栽培技术_打瓜种植技术

冬瓜苗

当然,由于市场价格不稳,生产成本上升,同不少蔬菜产业一样,冬瓜产业的生产效益也不稳定。

因此,仍迫切需要研发与集成高效节本提质技术、投入品高效利用、减农药减化肥的“双减”技术、肥水精准管控技术、品质与产量耦合提升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有专家预计,在未来5年内,这些技术将成为冬瓜产业乃至蔬菜产业的主推技术。

除了技术创新,机械化的推进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

据悉,目前已有部分冬瓜种植大户会采用机械化耕地和无人机喷药防治病虫害,但整体机械化程度不高。特别是种植过程的田间管理,包括采收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低。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冬瓜种植过程中,耕翻地、整地、开沟、覆盖膜等环节已基本实现部分机械化。定植环节则已实现半机械化。但由于每亩冬瓜只需种植400~500株,一畦只种一行,人工种植也很快,未必需要用到机械。

采收环节,迫切需要机械化。收获往往是整个蔬菜产业最耗费的劳动力的环节。如广东省的蔬菜生产,劳动力成本已占其成本的60%以上。据悉,当前在广东,从摘瓜到搬运至田边的运输车辆,每斤冬瓜需要0.08~0.1元的劳力成本。

冬瓜产量个头大、单果重,且多为一次性采收,采收和运输过程需要密集劳力,人工采收成本高昂,对务农人员的体力也有较高要求,更有必要进行机械化采收。

专家建议,从冬瓜产业链各个环节,如整地、施基肥、起畦、覆薄膜、定植、搭架、去侧蔓、喷药、水肥管理、采收等入手,因地制宜引进一些适合冬瓜生产特点的机械,是节省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若在冬瓜生产各环节均实现机械化,将会极大地提高冬瓜生产的赢利空间。国内不少省份的蔬菜生产机械化起步晚,难度大,但机械化是必然趋势,且还要和具体的作物栽培过程相吻合衔接,即农机农艺相结合。

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

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节本、提质、增效。但目前我国的冬瓜种植仍以分散性居多。近年来规模化种植已形成一定趋势,但整体仍然较少,集约化水平较低。

具体到各地,华南地区的种植大户较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最高。在平原区和南菜北运基地,耕地面积广大,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上千亩,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也较高。其他地区则多为分散种植。

目前我国冬瓜产业的集约化主要以紧密的单一种植大户、合伙的种植大户和松散的专业合作社、冬瓜产业相关协会等形式存在。冬瓜产业中,除科技人员外,从业人员以农民、商贩为主体,也有其他行业与社会资本的老板投资参与,总体来说文化素养参差不齐。

冬瓜是个有千亿元市值潜力的产业。中国是冬瓜的原产地之一,也是冬瓜消费大国。中国人常被认为有种菜天赋,在冬瓜种植模式与技术创新、机械研发等方面更应加速发力,让中国的大冬瓜,实现更大发展。

2022年全国冬瓜产业大会

拟定于2022年6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