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观赏鸟的视频_视频致富观赏鸟下载_养鸟视频大全致富经

养鸟视频大全致富经_视频致富观赏鸟下载_致富经观赏鸟的视频

致富经观赏鸟的视频_视频致富观赏鸟下载_养鸟视频大全致富经

致富经观赏鸟的视频_视频致富观赏鸟下载_养鸟视频大全致富经

致富经观赏鸟的视频_视频致富观赏鸟下载_养鸟视频大全致富经

悠悠绿水照飞鸟,碧水青山两相和。

冬日暖阳之下,平远县石正镇网红河石正河呈现另一番美景,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独具特色的亲水步道、风雨桥、水车等与岸边连绵的景观带相映成趣,一步一景,处处如画。时值周末,游客纷至沓来。

河因村而美,村因河而兴。近年来,平远县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为目标,坚持摸清河情与科学规划、清河固岸与生态修复、立足治河与放眼治污、攻坚治理与长期管护、河流治理与乡村振兴五方面相结合,投入3.25亿元,打造生态河流,推出了“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烟雨南台·石泉石美”等河流治理示范点,成为乡村振兴“点睛”之笔。

在12月5日召开的全省农村供水与水费收缴暨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视频会议上,专门推介了平远县治理中小河流的经验。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林立康 朱维佳

村因河美

投入3.25亿元 打造逾170公里生态河流

走在平远县中行镇中行村的河堤上,潺潺的流水声动听悦耳。河流中,鱼翔浅底,水草拂绿。绕过一座小桥,就到了河心公园,走在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周围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每天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到河心公园散步,看着如此美景,身心舒畅。”正在散步的村民张竹林说。

眼前中行河一河两岸的美景,让人难以将其与之前“垃圾满河漂”的问题河联系在一起。

“以前,中行河布满竹篙垛,很多垃圾勾在上面,有时河水还会散发异味,哪有人愿意在这样的河边散步。”张竹林说,“尤其是到汛期结束的时候,很多垃圾全漂在河水里。”

只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才能记得住乡愁。河流不仅是人们关于乡村的记忆,更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因素,影响着农民的幸福感。

抓住全省中小河流治理的机遇,平远县全面开展中小河流治理,积极探索“一河一路、一河一景、一河一公园、一河一产业”的中小河流治理思路。

因河施策,精准推进。平远县组织设计专家团队对村子的河流进行实地考察,摸清河流的具体情况。“每条河流具备的功能不同,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同时征求沿河两岸群众的意见,来制定整治的方案。”平远县水务局水利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沈福辉说。

在治理河流的过程中,平远县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考量河流的功能、特点,做到“一河一策”。“如果河流是城区供水水源,那我们在治理时就以生态治理为主,不搞亲水设施;如果河流的主要功能为防洪,在治理时我们就侧重于清淤固岸;如果河流距离县城较近,我们在抓好治理的同时还要着重建设沿岸的景色。”

中行河的主要功能为疏洪,因此河流治理主要以清淤疏浚、防洪固岸为主。“我们先是对河流内的竹篙垛和大石头进行清理,降低河床,提高河水流动的速度。”沈福辉说,清理河障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对原生生态环境的扰动,保留低矮水生植物还有河心洲。“原来很多村民在这个河心洲上种菜,现在我们改造成了河心公园,给村民茶余饭后一个休闲的地方。”

改造后的中行河河床降低了,河水变得更清澈了。如今的河心洲变成了公园,上面铺设了步道,建起了竹廊、花圃,花圃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石头。傍晚时分,村民三三两两地来到公园散步。“公园很漂亮,不仅让我们多了一个散步的去处,还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容貌,现在邻村的人都夸我们村变漂亮了!”刚刚吃完饭,正和儿媳妇带着孙子来公园散步的村民赖桂香说。

中行河河流的蝶变只是平远县中小河流治理的一个小片段。

自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平远县按照“一河一路、一河一景、一河一公园、一河一产业”的治理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打造“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烟雨南台·石泉石美”“钟灵毓秀·田园农庄”“酒茶果香·红色故乡”“五指相思·游客向往”等示范点,构建“五片示范·百村整治”布局,以点带面持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截至目前,平远县投入3.25亿元,完成中小河流整治工程12项,治理河流长达173.8公里,覆盖12个镇67个村。中小河流治理初见成效。

民因河富

立足资源优势 农旅结合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过去,地处山区的平远县常因为河道不畅,在暴雨侵袭的季节,水漫两岸,不仅让沿河的村民备受洪涝灾害的困扰,同时也极大地打击村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

“以前在暴雨季节,河水总是漫上两岸,都说‘河边种菜,难旱长得快’,但谁家农作物经得起大水的折腾。”每当回忆起这段日子,河头镇向阳村村民张晓就唉声叹气。

据统计,2009年至2016年,平远县接连发生重大暴雨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合计1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3亿元。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的受益者。农民的钱袋子鼓不鼓?农村的基础设施完不完善?农民的幸福感强不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果。

防洪固岸,提升河流的泄洪能力,提高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是当务之急。

“我们在巩固河岸时,采取‘固岸+生态修复’模式,尽量选用新材料像植草砖,采取新的技术例如草皮护坡等。”沈福辉介绍道。为了保证水下生态平衡,平远县对部分河段采用松木桩做护堤护坡,既能防止河岸遭受洪水的破坏,又能保持河水与岸边土壤的自然对流功能。

同时,平远县还注重将当地治水历史、用水习惯、亲水需求与水文化、水生态、水环境等元素融合,保留老桥、特色建筑和自然风景,沿河沿岸种植凤凰木、杏花树、黄花香柳等观赏性强的绿植,在河边铺设亲水步道、亲水平台等生态廊道,形成一河一景,让人记得住乡愁。

生态治河,擦亮了“精致小城·大美平远”铭牌。

如今走在河头镇,道路干净整洁、蜿蜒通向各家各户,时不时就可以看见美丽乡村的墙画,给乡村增添了一份艺术的气息。与之搭配的,是河岸一旁成片的三华李和水稻。

“今年河头镇的三华李收成不错,总量达到400万斤,能给农民带来约500万元的纯收入。”河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立足县城饮用水源地的镇情农情,平远不断探索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引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域旅游业的绿色发展路径,河头镇在保护好“乡愁”的同时也在经营好“乡愁”。

“刚跑完定向大赛,看到河水那么干净,沿途还设置了观赏平台,就停下来游玩。”4月20日至21日,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之旅(第一站·梅州平远站)在八尺镇角坑村举行,不少参赛选手和观光游览者被八尺镇的好山好水吸引。

“结合八尺镇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古驿道文化,盘活八尺樟田河、稔田河河道水资源,为八尺镇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八尺镇宣传委员张文让说,八尺“酒香”远近闻名,通过中小河流治理,乡村环境变好了,也推动八尺镇酒业、高端食材产业、旅游健康产业的发展,更好打造“山美水甜·秀美八尺”。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平远涌现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如八尺角坑、石正水打坝、河头向阳、中行河心洲等,不少游客慕“河”而来。今年国庆节期间,游石正河的游客一天就有一万多人。

值得一提的还有,今年多次台风暴雨,平远沿河群众基本没受灾,增强了群众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的积极性,水稻、脐橙、花生、红薯、三华李等农作物获得了好收成,加快了山区群众脱贫奔康的步伐。

共治共享

设置河长256人 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生态河长流

每天下班之后,石正镇党委书记姚蓝总要到石正河边走一遭。除了查看河面是否有垃圾、水体是否清澈、附近是否还有村民电鱼等基本工作,他还会捧起河水闻一闻。“我是石正河石正镇段的河长,我为石正河代言。”说话间,姚蓝竖起大拇指,为石正河点了个赞。

清淤疏浚,防洪固岸,工人的清理只能换来河流一时的干净。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发动村民参与到水利建设中来,才是河流永葆清澈的诀窍。

在中小河流治理实践中,平远县认真落实河长制,构建起县、镇、村三级河长管理体制,设立专项的河流专线管护经费,确保每一个河段、每一条溪都有人管,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原来的石正河属于五级水,这是什么概念?姚蓝跟记者做了个比喻。“我们喝的矿泉水属于一级水,无色无味;五级水就等于在矿泉水里加一把化肥和一把有机肥,既有颜色也有味道。”

石正河的污染来自于沿河两岸不规范的养殖场肆意排污,以及村民电鱼、毒鱼造成水生态的破坏。为了让石正河不再恢复到五级水的状态,身为河长的姚蓝行动起来。

“在治河的时候,我们关闭了一百多家不规范的养殖场,同时禁止了村民毒鱼、电鱼的行为。为了让这些违规行为不再出现,我在每天下午下班的时候,会沿着河段巡逻。”如果遇到村民毒鱼、电鱼,姚蓝会上前制止,同时引导他们用垂钓代替毒鱼、电鱼。

在石正河的两岸,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个“河长”公示牌,上面写明了河道情况、县镇村三级河长职责及监督电话。“通过宣传和鼓动,村民的护河意识越来越强烈,有时候他们看到有人倒垃圾进河、电鱼都会及时打电话告诉我。”姚蓝说。

目前,平远县共有县、镇、村三级河长共256人。今年以来,平远县级河长共巡河62次,镇级河长巡河3394次,村级河长巡河6156次。三级联动为河流常清提供强大的动力。

护河,不仅有政府的力量,也有民间的力量。在对河流长期管护的过程中,平远县注重社会力量的引入,聘请了一批“民间河长”,探索出具有平远特色的民间河长机制。

在今年举行的“平远县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暨‘民间河长’聘任会”上,平远县公益义工协会会长林康华等22人接过聘书证书,正式成为首批“民间河长”,参与到河流共治共享的工作中来。

干群共治共享,生态河才能长流。

官方河长积极巡河,对污染、违规现象进行及时整改;民间河长积极组织和参与河湖保护宣传教育、公益实践等活动,用行动向人们推荐绿色生活方式;群众积极监督,对违法违规的现象进行及时通报,“人人关心水利,处处支持水利”的良好氛围在平远县传递。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