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江华县柑桔生产有较长的历史,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县志中就有“佛手柑、柚、柑、桔.....”的记载。境内还发现山区有野生柑桔。江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全县年平日照时数1758h,无霜期319.5d,年平均气温18.8℃,年降水量1386.55mm。江华适宜栽种柑桔的乡镇大部分地方其成土母质是第四世纪红土发育而成的红壤,其中以砂岩、板页岩发育的红壤土壤肥力较高,PH值在5~7之间。据我县土壤普查化验:碱解氮60~90PPm,速效磷3~5 PPm,速效钾50~100 PPm,从以上数据分析,土壤酸碱度比例适中,土壤质地较好,适宜水果的生长,尤其是柑橘生长,具有种植脐橙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及深厚肥沃的土壤使江华种植的水果糖分高、风味浓、色泽鲜艳、品质好、成熟期和上市早、价格高,是长江以南名优水果发展的适宜地带,2002年国家农业部划定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将江华县纳入“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带”,属宽皮柑桔栽培的最适宜气候区。 近几年来,江华把水果生产相继列入“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规划目标,每年以万亩以上的规划给予扶持开发种植,并着力发展以脐橙和晚熟柑桔为主的柑桔产业,实现全县农村精准扶贫和贫困农民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一、江华柑桔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柑桔产业发展迅速。柑桔产业是江华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也是江华扶贫重点产业,近十年来在江华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江华县委政府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四大战略、五个打造”,把水果生产列入“十二五”期间的规划目标,每年以万亩以上的规划给予扶持开发种植,出台了江发[2011]36号《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对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打造绿色农业基地作出具体部署和奖补办法。每年由县财政出资免费为农户提供纽荷尔脐橙、沃柑等果苗;对新建连片100亩以上水果基地的大户和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2万元;2015年又出台了〈关于印发《江华瑶族自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的通知〉(江办发〔2015〕52号),对新建连片100亩以上水果基地的大户和企业以及新建连片10亩以上水果基地的贫困户,按每亩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500元。由于政府的引导和水果产业效益的拉动,全县柑桔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由2011年的17500亩,增长到2020年的99400亩。截至2020年底,全县柑桔规模栽培面积达到99400亩,其中脐橙6.15万亩,沃柑1.6万亩,沙糖桔1.09万亩,其他如玫瑰香柑、美国糖桔、W默科特、早熟蜜桔等1.1万亩,总产量6.1万吨,产值近3亿元。全县已基本建成岭西片丘、岗脐橙区,中南峡谷盆地甜橙区,东南溪谷盆地甜橙区三大水果产业带。
二是栽培管理技术日益成熟。2018年江华县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署校县合作框架协议,在江华建立“中国科学院大学江华县博士工作站”暨“中国南方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中心”,为江华柑桔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农业、扶贫、科技等部门加大了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指导力度,通过无病毒种苗定植、高标准果园建设、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优势区域栽培水平显著提高,单产水平大幅提升。果农们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整形修剪、促花技术、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果实套袋、叶面追肥、平衡调控、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桥市猴山水云省级柑桔特色产业园、白芒营红山万亩柑桔产业园、白芒营骥马塘千亩沃柑种植示范基地等柑桔基地实现标准化管理,对全县柑桔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三是布局、结构逐步优化。全县已基本建成岭西片丘、岗脐橙区,中南峡谷盆地甜橙区,东南溪谷盆地甜橙区三大水果产业带,全县重点发展纽荷尔脐橙、晚熟杂柑等优势水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梨、桃、杨梅和葡萄等小水果在水果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四是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兴起。通过对柑桔新型经营主体的引导和培育,江华已引进和培育柑桔龙头企业11家,成立柑桔产业专业合作社81个,入社会员4000多户,家庭农场60多个,企业和合作社发挥纽带核心作用,种果大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极大地推进了柑桔产业的发展。其中,富隆果业和六月香果业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水云农业评为市级龙头企业,桥市猴山水云柑桔基地成功申报“省级特色(柑桔)产业园”。
二、江华柑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华柑桔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生产管理粗放。江华县柑桔产业起步较晚,广大果农种植技术整体水平低,资金投入有限,加上农药、化肥等主要生产资料及劳动力成本都在成倍增长,部分果农的果树肥水管理、疏果、修剪、病虫害防治不到位,果树前期长势整体较差。二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大部分果园和种植大户,路不到园、水不到园、电不到园,“三网”不配套在果园和种植大户不同程度存在。如桥市猴山果园2017年因降雨少、蓄水池蓄水严重不足,致使果树无水浇灌而果小光泽差,卖不上价。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江华县柑橘协会、专业合作社给果农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的能力弱,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与果农利益机制不健全, “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利益联而不紧。广大果农在生产中各自为政,在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市场销售等方面难以统一,导致产品品质缺乏保障,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四是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藏加工落后。目前,江华县还没有一条柑桔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90%的柑桔果品未经采后处理就直接销售。全县没有果品加工厂,冷藏库也仅有六月香果业一家公司。没有加工龙头企业,未形成“产+加+销”产业链,主要以销售鲜果为主。每年鲜果上市季节都是初级果品外运。五是水果科技人员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县农业农村局、乡镇、种植大户真正学过园艺专业从事果树栽培的人才很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对新产品推广、新技术研发不够,出现少了赶,多了砍,丰产果难卖现象。六是病害隐患较大。主要是面临柑橘黄龙病的严重危害,该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各个乡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且仍有蔓延发展之势。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植物检疫工作不到位, 外来苗木不断涌入,危险性病虫害威胁不断加大。七是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不够。江华现有“瑶美人香柑”、“大瑶山沃柑”、“瑶小桔”等多个品牌,但是各自为政,宣传力度不够。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成立江华柑桔产业建设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任指挥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确定专人专抓,实行长效的管理机制。
(二)加大财政对柑桔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全县农业开发、移民开发、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国土整理、乡村道路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县财政资金等进行整合,每年500万元,实行捆绑投入,由县柑桔产业建设指挥部统一调度,加快柑桔产业标准化发展,重点支持生产基地、标准化体系、质量安全体系、重大疫病防控、基础设施、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果品贮藏库建设、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建设等,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建设高标准规模基地。县财政对达到认定标准并予认定的市级以上现代农业柑桔特色产业园重点给予奖补支持。每个乡镇集中力量打造1-3个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的高标准优质柑桔生产示范基地。对柑桔开发的少部分稀疏林,需清山砍伐,林业部门给予办理手续;在果园内建设临时住房、仓库、冷库、水池等果园附属设施的,自然资源、规划、环保、水利等部门减免相关费用。
(四)培育新型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引进国内外从事柑桔生产、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对办厂提供用地、减免税费;鼓励果农们成立产销合作组织,成立专业协会组织,并给予一定扶持,切实提高果农组织化水平。同时实行县直单位联系扶持政策,每个县直单位至少扶持一个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对联系单位进行单项考评,视其完成情况进行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五)加大柑桔黄龙病防控力度。以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我县签署校县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中国科学院大学江华县博士工作站”暨“中国南方柑橘黄龙病防治研究中心”为契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搞好柑橘黄龙病防控作为发展柑橘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要严把苗木质量关,坚决杜绝病毒苗木,从源头上防止柑橘黄龙病的感染。推行合作社或者以村为单位的统一购苗,对购买合格无病毒苗木的种植户进行财政补贴。要健全柑桔黄龙病防控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防控机构,由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配备无人杀虫飞机等设施设备,对感染黄龙病的果树发动农户自行砍除并给予补贴,砍一补一,每砍挖一株黄龙病树,补一株柑桔无病毒容器苗或假植大苗,否则由专业队伍强制砍除。对集中连片果树基地由专业队伍统一组织木虱防治,确保黄龙病防控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
(六)培植技术队伍。一是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农业技术及标准化推广体系队伍,大力培训和培养以企业、协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技术人才;二是县政府每年从农业院校引进水果技术人才3-4人,并列入财政全额拨款,以加强技术力量,共同服务于柑桔产业的发展。
(七)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完善柑桔产业标准体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和完善一批覆盖柑桔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设施装备、管理服务、产后处理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技术规程。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转化,及时将先进适用的标准规范转化成符合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卡片和明白纸,开展企业、合作社质量培训,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质量标准。制修订柑桔技术规范,开展柑桔绿色食品认证,积极支持柑桔生产供应示范基地申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认证,不断提高柑桔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完善柑桔质量追溯体系。在生产基地建立完善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立健全生产销售档案登记制度,对生产者实行生产销售全过程档案登记管理,形成生产有记录、产地有准出、市场有准入、产品有标识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对已获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农产品认证的柑桔产品全面实行赋码溯源管理。
(八)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农业部门对全县柑桔基地进行技术指导。采取分片指导、进驻基地的责任制工作方式,通过实地指导、集中培训、发放资料等多种途径把技术传授给果农。植保部门主要精力由粮油作物逐步转向经济作物,建立柑桔病虫预测预报服务体系,及时发布病虫害预报,为正确指导桔农开展防治提供依据。同时应规范、完善和推广注册果园制度。重点推广果蔬茶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安全优质、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实用栽培技术。
(九)加强低产改造,创建精品示范园。继续以创建柑桔精品示范园为抓手,推动低产低效桔园的改造,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实施三疏二改、地力提升等适用技术,达到优质丰产,完成低产低效桔园改造。同时,加大财政对低产低效果园的改造扶持力度。在柑桔主产乡镇选择地理环境优良、基础设施较完善的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桔园,建设设施配套、经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柑桔精品示范园。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精品园的建设。
(十)积极实施柑桔品牌创建工程。整合现有品牌资源,突出打造“神州瑶都”柑桔品牌,通过统一的品牌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搞低成本扩张,强化产品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连续3-5年时间的努力,最终形成全县性公共品牌优势。鼓励和支持柑桔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行业组织,申请、注册和使用农产品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识,鼓励申报国家、省市级知名商号。鼓励和支持使用“神州瑶都”柑桔品牌。全县对脐橙、沃柑优质果统一使用“神州瑶都”果箱包装,果箱可按优惠价销售给脐橙、沃柑合作组织,每购买1个果箱,补贴2元。
(十一)加大对柑桔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创新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对柑桔优势产业的投入,大力提倡企业、工商户、下岗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合理的土地流转和协作方式,自愿加入到柑桔的生产、销售、加工等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政府拿、开发投、招商引、银行贷、社会筹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柑桔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季节性收购资金、生产发展资金,有关金融单位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优先给予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农户的支持力度,允许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自有资产作抵押或社员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县财政从专项资金中统一安排农业贷款风险金。鼓励和支持柑桔产业实施农业保险。
(十二)建立柑桔产业信息通报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拓宽柑桔产销信息渠道,在柑桔产销旺季,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建立柑桔产销动态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柑桔加工企业、购销大户与桔农对接座谈会。
(十三)进一步优化柑桔产业发展环境。要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努力营造柑桔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购销大户良好的发展环境。把柑桔优势产业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领域,通过招商引资对柑桔产业进行综合开发和改造创新,对新引进参与柑桔生产基地开发1000亩以上的投资方(江华县外资金),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