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龙岩7月2日消息(记者 龚雯)在“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傅桥的记忆里,家乡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山秃水浑,“现在山绿了、河床降了,人回来了。”
昔日“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长汀县,如今“治荒披绿”,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
随着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绿色发展论坛于近日成功举办,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再次被聚焦,“长汀经验”扎根于本土,播撒至各方。
近日,众多专家学者、研学团队来到中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参观考察(央广网发 龚雯摄)
崩岗成群 满目疮痍
长汀曾是中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之一。早在1940年,福建省研究院土壤保肥实验区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水土保持研究机构设立于长汀县河田镇。
“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在那儿,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的静寂,永伴着毁灭了的山灵。”学者张木匋1942年在《一年来河田土壤保肥试验工作》中如是描述长汀的景象。
长汀县河田镇晨光村来油坑至今保留的生态林草治理及对照点(央广网发 龚雯摄)
水土流失抬升河床,以致河比田高,“河田”因得此名。彼时,河田镇作为中心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80.5%。放眼长汀县,上世纪8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46.2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31.5%。
长汀县河田镇喇叭寨1989年10月原貌(翻拍)(央广网发 龚雯摄)
水土流失区童山濯濯,满目疮痍,崩岗成群,夏季地表最高温达76摄氏度,长汀的山一度被称为“火焰山”。“头顶大日头,脚踩沙孤头,三餐番薯头,田瘦人又穷”的民谣唱出百姓的真实生活。
而今,经过多年治理,长汀绿色生态效应显现,往日“火焰山”蜕变为“花果山”“金银山”。
中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科教馆内展示的《水土保持三字经》(央广网发 龚雯摄)
群众共治 成果共享
“有草的地方,鸡都养得漂亮又好吃。”养鸡人兰秀指着山头说。于2006年在河田镇芦竹村承包荒山种树的兰秀,切身感受着“绣绿”带来的变化。
走进兰秀承包的珞公山,盎然绿意映入眼帘。桂花、毛竹、罗汉松、红豆杉等树木在山间肆意生长。
她的兰秀养鸡场依山而建,现已成为福建省农科院科技示范基地。在此林下养殖出的“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长汀河田鸡,肉质鲜美、供不应求,年均产值达1200万元。兰秀还以合作社形式吸纳200多名养殖户,带动村民增收。
兰秀在河田镇芦竹村承包荒山种树,林下养殖河田鸡(央广网发 龚雯摄)
在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的群众带头人层见迭出。赖金养和俞永祥母子二人在河田镇露湖村项公亭山,将500亩荒山建成板栗园,现今河田镇露湖村广泛种植板栗,每户每年可增收3000多元。
三洲镇戴坊村村民兰林金虽断了双手,仍承包下2270亩荒山,种上了850亩油茶树,发展林下经济。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发动乡亲治荒,开发果园5400多亩,村庄蝶变为远近闻名的“银杏村”。
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项公亭干亩板栗示范基地种植板栗1050亩,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央广网发 龚雯摄)
数十年里,长汀县下决心封山育林,掀起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潮,成就了长汀的“绿色奇迹”。
“绿色”志业 生生不息
种草灌促林、抚育施肥,打造林分结构;实施草牧沼果循环种养、茶果园坡改梯、崩岗整治、生态护岸;加强监督、法制和宣传交流……长汀以科学治理使得“绿梦”成真,同时把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使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官方数据显示,至2020年,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31.52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3%,农民人均收入达18149元,是2000年的7.3倍。
长汀百姓治山治水的世纪工程,成为一座矗立于群峦山巅和群众心中的绿色丰碑,更吸引“绿二代”纷纷回乡发展,续写生态富民的“绿色”志业。
“90后”返乡大学生赖斌和傅桥于2016年回到河田镇伯湖村,合伙创办福建新农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为了“新农人”。在他们的共享田园里,葡萄在棚架上结满硕果,河田鸡于棚下自由觅食,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在“新农人”生态农场体验采摘(央广网发 龚雯摄)
“新农人”生态农场吸纳村民就业,助农脱贫致富(央广网发 龚雯摄)
近年来,长汀县壮大河田鸡、百香果、槟榔芋、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业。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汀江源“天下客家第一漂”、“一江两岸”景观工程等为长汀生态旅游注入亮点。
长汀县丰盈美丽生态农场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矗立山间(央广网发 龚雯摄)
三洲镇丰盈美丽生态农场内,矗立山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个大字,成为长汀实践的高度凝结。
长汀经验 中国智慧
长汀的生态嬗变,是福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缩影。“党政主导、群众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的长汀经验,正走出福建、迈向国际。
“长汀经验”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经验,不仅与甘肃定西实际情况结合,创造了全国推广的生态扶贫协作模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全球环境基金还将在长汀县实施水土流失区退化天然林用地修复示范,促进项目成果在国际平台推广应用。
近年来,长汀县在退化天然马尾松纯林改造方面开展试验示范,图为马尾松林地(央广网发 龚雯摄)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是中国生态修复的一面旗帜,体现了世界水土流失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如是说。
长汀县委副书记于海表示,将努力把长汀打造为中国生态文明县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