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靖边县吴清亮旱作节水技术工作站农技专家,来到天赐湾镇银湾村1510亩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玉米田间管理。

“种地得靠技术,今年我流转了1000多亩地种玉米,农技专家全程指导施肥、灌溉、管理,每亩至少能节水20%、节肥30%、增产200斤以上。”种植大户赵如金说。

拥有25名专家的吴清亮旱作节水技术工作站建立于2018年,成立初衷是为了解决旱区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引进推广新品种,大力推行旱作节水技术,指导靖边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今年,该工作站在探索和推广旱作节水新技术上献技施策,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靖边成为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县贡献力量。

精育“三农”人才强化科技支撑

近年来,吴清亮旱作节水技术工作站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效”的总思路,在水资源科学利用上下功夫,挖掘和发展了一批懂技术、精业务、会指导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新路径,强化节水农业的科技支撑。

微信图片_20230714154633.jpg

“我们围绕育才用才聚才,做好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育,汇聚各类优秀技术人才在田间地头释放创造活力,做好节水农业文章。”该工作站首席专家吴清亮说。

2018年,靖边县成立了旱区提高水资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农业技术专家工作站,邀请国际国内节水技术专家来靖指导旱区农业生产,培训本县技术骨干,引进推广新节水技术和新品种,推动靖边节水农业技术进步。今年2月,农业技术专家工作站被正式命名为“吴清亮旱作节水技术工作站”,一批具有创新、奋进、担当的青年农技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带着爱农情怀、助农技术,投身乡村一线,躬耕山野沟壑,成为农村培育特色产业的“先锋队”。

善用“巧手匠”擦亮农业底色

农业技术专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也是农村产业振兴的“活化剂”。今年以来,吴清亮旱作节水技术工作站分区域在东坑、宁条梁、王渠则、席麻湾、海则滩等镇,打造以马铃薯、玉米、高粱、小杂粮、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主推智能灌溉、“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抗旱抗逆、地膜覆盖、化肥减量增效的旱作节水集成技术。

为达到节水、节肥、增效试验示范效果,该工作站成立了土壤肥料技术、产业技术、植保技术和种业技术攻关组,选派技术组长、组员分类开展耕地土壤化验、肥料减量、膜下保墒实验及技术推广,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新成果技术转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新农药和种子质量抽检以及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

“加大化肥减量增效推广,玉米作物推广生物有机肥和种肥同播技术,马铃薯基地推广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让农民接受新的种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板结,提升耕地质量。”该工作站农技推广专家陈艳说。

农作区是个“大画毯”,科学种植需要“巧手匠”。把每一位技术人才选用到合适的岗位上施才展艺、助农为农,是工作站送技下乡、服务“三农”的初衷和使命。

激活人才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今年,该工作站在做好送技下乡的同时,不断加大农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培育带动更多扎根农村的新农人,工作站定期选派专家积极参加省市对口的业务培训,开展技术交流研讨。同时,以农民培训班、家庭农场、庭院经济、种植大户、“一镇一园”项目为依托,组织技术人员分领域分层次开展专家进村宣传培训,以“传帮带”的形式,引领出一大批具有一技之长的种植能手、能工巧匠、高级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激励他们在农村大舞台展现新农人的风采。

“我从专家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种地技术,再把这些技术方法传授给其他农户,让大家一起致富。”家庭农场高级职业农民高改平说。

吴清亮介绍,今年,在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专家亲自进行试验示范种植、管理、测产等工作,帮助“土专家”“田秀才”积累更多的区域作物种植经验,带动基地农户掌握更多的节水、节肥、增效技术,汇聚人才的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