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点之前,这些蔬菜要被运送到刘会平的中央工厂。第二天一早,这些蔬菜将会成为美味包子的一部分出现在消费者的手中。但在这之前,为了达到美味的要求,这些蔬菜至少还要经过6道严格的工序。
刘会平:一天我们用的青菜要接近4万斤,一天4万斤差不多接近20万顿。
虽然在基地已经经过了严格的挑选,但在中央工厂,员工们还是马虎不得。
刘会平:青菜它的这个每一片黄叶子会挑拣掉,里面的根,硬的根给它去掉,然后掰开以后,等下清洗就容易。不让里面有什么污泥留在里面。
工人们精心挑选的蔬菜要在这里经过6道工序,才能成为美味的包子馅。
而为了保证馅料的新鲜性,这些馅料必须在当天晚上统一送到各个店面。刘会平还规定:每天的包子馅仅供当天使用,用不完只能自行处理掉,决不能再卖给顾客。
随着中央工厂覆盖范围的扩大,到2006年,刘会平在上海已经有了几十家店面,然而虽然生意越来越好,但一个危机却正在向刘会平逼近。
原来随着包子店开的越开越多,刘会平发现他的各个分店的包子口味和品质并不一样!包子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很多客户对刘会平的包子抱怨很大。如果这个问题继续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到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品牌!该怎么解决这个统一口味的问题呢?刘会平想到了一个方法。
刘会平:我就想我们原来只是统一这个馅儿料,我就想能不能给包子馒头,全部统一起来在一个地方做好,一个地方做好,但是并且是用机器化的做法,机器化它能够做的标准。
中央工厂以前只是统一馅料,而现在刘会平想直接把包子做好再拿到门店去。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由于在工厂做好的包子需要经过冷冻,再到门店解冻蒸熟,而这会导致包子口味大打折扣。
要保证经过冷冻和解冻的包子口味不变,这就涉及到冷冻食品行业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冷冻面团技术。
这是一座充满传奇故事的城市。每天都有人带着期望来到这里,寻找梦想。
15年前,有一个20岁的小伙子在上海最繁华的街头开了一家简陋的包子小店,15年过去了,这家包子店在上海落地生根,全国有1800多家店面,生意火爆程度超出了你的想象。
市民:如果不是自己带早饭的话,就会在芭比买一点。
市民:他们从第一家店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吃了。
杜永昌:我们一直在这里包,一天要包上700多个包子吧,一个人。
这位店长告诉记者,这家不到20平米的小店一天要卖出3000个包子,按照这个数字,全国1800多家店面,一天就要卖出500多万个包子,一年就是19个亿。
他叫刘会平,这些包子店都是他开的,15年过去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拥有1800家包子店的大老板。
记者见到刘会平的时候,他正在研究新产品——蘑菇包!
记者;怎么有这个创意?
刘会平:蘑菇嘛,做成自然的嘛。
记者:做成自然的。
刘会平:蘑菇包里面也是蘑菇馅。
记者:那这个材料是什么呢?
刘会平:面粉,外面还是面粉。
记者:就是像这种类型的比较奇特的包子还有吗?
刘会平:有呀!不能给你看。
记者:不能看是吗?
刘会平:说出来不好。
刘会平告诉记者,除了这款蘑菇包,他正在研究的还有10多种新的款式,但由于牵扯到商业机密,现在还不是公开的时候!
据统计,在上海有几千家包子店,但像刘会平这样800多家包子店,每家生意都这么火爆的并不多见。
刘会平的包子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他的包子为什么卖的这么火呢?靠着这小小的包子,年销售额达到10几个亿,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1996年,18岁的刘会平离开老家安徽省安庆市,跟着姐姐学做包子。包子是小本生意,挣得都是辛苦钱,那时候,他每天十一二点才能睡觉,凌晨两三点便要起床准备早上要卖的包子。
刘会平:那个平常最可笑的是什么呢?我们有时候和面的时候,一头就扎进面缸里面。想睡觉,真的。一点不夸张的,起来以后满头都是白粉。
吃饭,拿一碗饭,坐在那吃的时候,一头就栽下去了,那时候最想干的事情就是睡觉。
1998年,刘会平辗转来到上海寻找机会。然而,做生意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两年下来,他不仅没挣到钱,还欠了几万元钱的外债。2000年春节,万家团圆的日子,刘会平却在苦苦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刘会平:我这一辈子,人的一辈子几十年光阴很快,我到底这一辈子想干吗?
记者:你那时候想过这个问题。
刘会平:对,就是在这个孤独当中就在思考,我这一辈子到底干什么。
记者:想出结果?
刘会平:当然想出结果,想的很明白,我这一辈子一定要干出有价值的事情,不能让我一生白白浪费掉。
正是这种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劲头,让刘会平选择了坚持,而一年后,刘会平做生意忽然开了窍。他在上海最繁华的街头开了一家不到10平米的包子店。一年靠卖包子就挣到了20多万,一下子震惊整个了包子行业。
张青海:在2000几年的时候,一个包子铺的话大概一年的话,就3万到4万元的收入是相当客观的了。
记者:他一下子一年挣多少?
张青海:他一下子一年能赚20多万。
当时在我们那个同行觉得是一个也可以说是个神话。
张祥龙:蛮震惊的,因为普遍的话基本上都在五六万,一年几万元10万元以内吧。如果超过10万,赚几十万的话一年应该是比较少见的。
这里是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也是刘会平当年创造奇迹的地方。
刘会平:这就是当年我开的第一家店,给你介绍介绍。
刘会平带着记者来到了南京路,他当年开第一家包子店的地方,在这么繁华的地方卖包子,刘会平是怎么想的呢?会有人买吗?至今刘会平还记得,开业第一天一个老交警对他说的话。
刘会平:当时那个老交警,我搬东西嘛,就在这个角上搬东西过来那老交警刚好就站在这个路口,他问这个小伙子你来干什么?我说卖包子,他说你这个卖包子这里你卖包子,你喝西北风去你卖包子。
别人帮刘会平算了个账,在这个地方租店一个月的租金就要5000块钱,加上人工水电,至少一天要净挣1000块钱才能回本。而一天1000块钱的营业额,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不可能!
张青海:因为我们本身的话当时的营业额不高嘛,一天的营业额不高嘛,就几百元钱,五六百元钱一天的话生意就算可以了,你5000元一个月房租很难进行下去。
记者:很难回本?
张青海:对对。
刘会平:我的姐姐,我的家人,姐夫都很担心的。五千块钱你敢去做,我说我很有信心,我一定要去做。
这短短一年刘会平究到底做了什么?他如何靠着这个小小的包子店一年净挣20多万的呢?如今,在刘会平的加工厂我们找到了答案。
刘会平:你看,我们这个肉,用的这个肉绝对都是新鲜的最好的肉拿过来做包子。
所以这个肉包的口感是非常棒的。这个肉呢,是上海华东的肉类第一品牌。
这个肉比一般肉的零售价格要贵多少呢?一般贵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
除了肉用最贵的,刘会平对蔬菜的要求也非常高。
刘会平:这是梅干菜,我们这个梅干菜包卖得也非常好,这个梅干菜我们用的是绍兴的梅干菜,绍兴的梅干菜非常有特点,包括它的腌制,菜的品种,腌制的时间,腌制的工艺全部都是有标准的,运过来的时候它很清香,我们在华东这边卖得非常好。
记者:我看它们还要洗,洗几遍。
刘会平:这里先要粗洗4遍,然后在清两遍,一共是6遍。
记者:一共要洗6遍?
刘会平:洗6遍。
刘会平还向顾客保证,所有卖出去的包子都是30分钟以内蒸出来的新鲜包子。
刘会平:很多人做点心,没什么生意他会做了很多东西,很多点心放在那,从上午卖到下午,但是我是怎么做呢,我是即使没什么生意,我都呆在店里面,我一看前面没有包子,就是说包子不多了,我开始慢慢捏,做一些,做好了一点,前面保障包子出炉,差不多半个小时以内就卖完了,保证基本上顾客吃到都是刚刚出炉的包子。
包子过硬的质量是刘会平成功的关键!而在南京路开店也是刘会平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刘会平:那边白领比较多,消费能力比较强,并且像商业区附近因为房租比较贵,所以做吃的反而少,做早餐反而少,所以我认为这个地方生意肯定好做。
正如刘会平所料,2001年8月,开店三个月以后,刘会平这家南京路上的包子店生意异常火爆。
刘会平:每天差不多二三十人,三四十人排队,并且还是从早晨一直到晚上。
记者:不间断的?
刘会平:不间断的,基本上是不间断的。
然而事业上正得意的刘会平却在这时候遭遇了一次飞来横祸,2004年深秋的一天,刘会平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正准备回家,忽然迎面走来了个人呀,对着他的脸上就是一刀,顿时鲜血直流!
生意刚刚走上正轨的刘会平到底得罪了谁呢?
原来,刘会平的包子生意非常火,他的店面开到哪里,哪里的生意就会被他抢过来!很多人气不过,就想给刘会平一点苦头吃。虽然刘会平报了案,对方也赔了礼道了歉!但这件事情反而更加激发了刘会平的斗志,他有了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他要做中国早餐行业的老大!
刘会平:我觉得这个肯德基麦当劳,它就是卖汉堡加可乐,它能够卖遍全球,我想中国包子、馒头并不比它们差,并且我觉得中国人并不比老外们笨,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包子、馒头完全也可以做成标准化的连锁店,然后也可以卖遍全球。
刘会平也想把自己的包子卖遍全球,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笑话。但刘会平并不这么认为,他通过分析这两家世界著名快餐店的商业模式,终于找到了他们成功的秘密武器之一---中央工厂。
刘会平:中央工厂,这个是麦当劳肯德基的产品,这样大规模发展连锁店以后,它的产品必须标准化制作,产品标准化制作必须有统一的生产基地来生产。
然而要建中央工厂,对于事业还只在起步阶段的刘会平来说简直太难了,资金就是他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孙爱国:就是我们整个早餐行业的毛利率应该说也不是很高,同时中央厨房这一笔开销很大的投入,应该说是超出了公司的资金承受能力。
刘会平:当时我的同时觉得风险很大,都觉得不应该这么做。投这么多钱,玩意店没有开成功到时候就成了一个负担!
2004年,刘会平力排众议,借了60多万,加上这两年自己积累的40多万元,建立他的第一个中央工厂。那么刘会平的中央工厂是怎么工作的呢?
这里是上海市一家蔬菜种植基地,这个季节正是上海青成熟的时候。早上7点,这里的菜农正在给一家企业采摘今天的上海青。
刘纬是这家蔬菜供应基地的经理,他告诉记者,这家企业对蔬菜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刘纬:在上海这个蔬菜防控标准来讲,他应该算是最严的了。
那么,这家公司对蔬菜的要求到底有多严格呢?刘纬现场给我们找了一棵符合这家公司要求的蔬菜。
刘纬:这种算是比较合格的产品。
记者:怎么合格呢?
刘纬:我刚才说了,长度在一掌之内,20厘米之内,它的直径握起来一拳能握到,3到4厘米,叶片大概在10到20片之内,15片左右算是比较标准的
对蔬菜提出如此严格要求的就是刘会平的包子公司,为了达到刘会平的要求,刘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每一篮蔬菜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
刘纬:这筐有黄叶,还要挑一下,搬到里面挑一下。还有吗?还有吗里面,没有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