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山市小榄镇创新绿色发展新路径,以北区社区福兴新村为试点,打造近零碳排放乡村样板,获评为省低碳、省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区和省绿色社区,并入选为生态环境部2021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的10个社区案例之一,中国国际电视台以《一个中国村庄如何实现碳中和?》为题报道了有关实践和做法。

一、推进试点先行,探索低碳社区新路径。一是依托镇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确立福兴新村为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在推进宜业宜居新型城镇建设中,强化示范带动,建设全民低碳、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新型低碳排放乡村。二是制定近零碳排放社区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建设技术手册及碳排放基准线等,明确降低人均碳排放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等路径,稳步实施目标。三是定期编制社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评估社区碳排放减量情况,利用各类“减碳’’及“增汇’’低碳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二、推广光伏发电,创造低碳减排新收益。一是公共设施节能全覆盖。在社区公共建筑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优先由光伏系统供电,目前装机容量达16千瓦,年发电量超1.5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0吨。社区主干道配置太阳能节能路灯,建设太阳能充电桩,自投入使用以来充电次数近1900次,充电量超2.8万度。二是光伏发电进家庭。以“政策补助十企业让利’’模式,鼓励家庭在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满足家庭用电之外的余电售卖至南方电网,居民成了卖“碳”翁,为家庭带来实质性收益。目前家庭及公共区域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132.04千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0吨,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21.5%。三是开展碳普惠核证自愿减量。目前已辅导社区内3家企业、10户居民,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碳普惠核证自愿减量,核证减排量超600吨。

三、推动变废为宝,倡导低碳循环新生活。一是推进智能垃圾分类及回收。引进精细化分类的智能垃圾分类处理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扫码登录、自动称重、即时返现等功能,鼓励居民垃圾分类,每月平均回收物品近400千克,可回收物超过9.6吨,平均每户垃圾减量超15%,用户最高提现超720元。二是推进旧物回收利用。建设“低碳驿站’’,设置“衣物银行”回收箱、旧物格子铺、共享图书阁,开设环保手工制作工作坊,方便居民进行旧衣物、二手物品、闲置图书等资源循环再利用。三是推进厨余垃圾堆肥有机种植。建成1200平方米的社区农园,划分32块种植区域,配置餐厨堆肥桶、雨水回收等设施,开展有机种植课程,引导居民利用家庭厨余堆肥开展有机蔬菜水果种植,以公共设施配套引导居民开发村内闲置土地,开展绿色种植。

四、推行创意科普,营造全民低碳新风尚。一是打造低碳科普展台。构建集“展示、教育、体验、实践’’于一体的近零碳排放社区低碳科普展示基地,内设低碳驿站、社区农园,常态化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教育活动。将低碳驿站打造成为集家庭光伏系统、餐厨堆肥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绿色骑行站、太阳能电动车充电桩、太阳能碳足迹显示屏、市民有机农园等为一体的低碳社区空间。二是构筑低碳宣传平台。推动低碳理念进校园,指导学校建立低碳管理制度、改造低碳设施设备、开发低碳环保课程教案、开展低碳教育实践活动。以“小手牵大手’’传播方式,面向社区居民、学生等群体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吸引更多家庭加入低碳行动。三是搭建低碳“达人秀’’舞台。以低碳出行、低碳社区为切入点,开展覆盖全镇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家庭’’创建活动,设定创建标准,将碳普惠延伸至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鼓励市民自主自觉践行绿色低碳行动,为推广建设近零碳排放家庭提供数据基础和示范样本。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