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玉门市赤金镇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产业、生态、人才、文化、组织“五大振兴”,攥指成拳,同向发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焦产业振兴
牵住乡村振兴“牛鼻子”
坚持扩大韭菜产业为主,设施养殖、高效制种、劳务输转为辅,乡村旅游为新增长极的“1+3+1”产业体系优势,不断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新建日光温室50座200亩,连栋钢架拱棚100亩,推动韭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跟进东湖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进度及土地种植,截止目前已完成1万亩,完成率达到100%。以龙头企业+大场大户+专业村组+养殖户的生产格局,实施万雄养殖场二期养殖圈舍建设项目和金峡村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项目,推动绿色畜牧产业向养殖高端产业发展。紧盯市场务工需求,积极搭建劳务平台,计划完成技能培训100人次,组织输转劳力3000人。依托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铁人故里3A级景区、赤金峡4A级景区,西湖湿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多功能田园综合体,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乡村旅游实现质的突破。
聚焦生态振兴
画好乡村振兴“新蓝图”
按照“繁荣集镇、收缩边缘”的思路,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生态地质灾害搬迁,充分利用农房改造政策,续建铁人村党建引领乡村建设整村推进示范点项目,新建营田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区,并同步完善排污、供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街道亮化等基础设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幸福村庄。坚持长效保洁机制,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动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规范清运处理流程,争取移交垃圾清运处理权限。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通过改造提升、改建达标、配套新建等方式,年内新改建卫生户厕80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责任,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及禁止“四烧”工作,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计划义务植树160亩、7.2万株,修复生态防护林200亩。
聚焦人才振兴
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
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不惜花大力气、下大功夫。通过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两委”班子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50%。以“三抓三促”活动为契机,建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市委选派5名市部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下派干部能力,实现了干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物色致富能手、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青年人才45人,补足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短板。引导驻村干部、产业带头人、农业技术员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广泛深入田间地头,开设“温室课堂”“田间讲堂”。坚持送政策上门、送技术到户、送信息入村,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宣传阵地搬到基层党员群众身边,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聚焦文化振兴
做实乡村振兴“暖心事”
依托全镇8个村、1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农家书屋,把机关干部、党员模范、“五老”、民间文艺骨干、产业大户等纳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二十大精神宣讲、全民阅读活动、“趣味运动会”、“三句半”、歌舞、小品等节日文化活动,将文明实践融入产业发展、铁人精神弘扬、政策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大力推广“农家书屋+”共建模式,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服务效能、延伸阅读、拓展服务内容等方式,让农家书屋成为了丰盈干部群众的“文化粮仓”。积极开展优秀典型“选评树”活动,2022年各村共评选红榜72人,黑榜34人,评选镇级“五星级文明户”19户,市级“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11户,玉门市级文明村2个,文明社区1个,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酒泉市级文明村2个,发挥典型示范引领,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聚焦组织振兴
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按照“因地制宜、多方筹资、整合力量、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完成8个村和1各社区阵地规范化提升,真正实现了“党员活动有阵地,服务群众零距离”。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一村一策,持续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推行“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鼓励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创办合作社,全镇依托村委会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8个,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结合三变改革,对村集体所有的闲置房屋、林地、机动地等集体资产进行核查清理,利用闲置的资源谋划实施仓储、物流、土地整理等项目,采取合作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真正盘活用好集体资源,切实激活接续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