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伊犁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

十年来,青山不改,产业如金;十年来,乡村蝶变,农民更富。村庄里,容貌争相嬗变,风光步移景异;田园里,人们辛勤耕耘,希望茁壮成长。十年来,这样的场景一次次温暖人心。

特色农业助增收

种了20年冬瓜,伊宁市有名的“冬瓜大王”唐和平对全国各地冬瓜上市时间和供应情况了如指掌。

2010年,思想活络的唐和平牵头成立伊宁市达达木图镇和平冬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采购化肥、种子等,降低生产成本。为拓宽冬瓜销路,唐和平还将信息发到网上。2012年,他首次将冬瓜卖到北京,此后几年又陆续卖到郑州、上海等城市。

这几年,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社员135户,流转土地3000余亩,社员户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合作社除了种冬瓜外,还种大白菜、土豆等蔬菜。合作社为冬瓜申请注册了“伊达”商标,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亮,冬瓜不仅卖到全国各地,还出口到哈萨克斯坦。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布局,州直各地把“产业兴乡”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点,引导农民大力种植特色高效作物,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盛夏千竿绿,当秋万穗红。”9月,伊宁市喀尔墩乡吉里格朗村6500亩高粱陆续成熟,收割、脱粒、扎扫把……村民们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吉里格朗村加工扫把已有20多年历史,但多年来村民都是零星加工,规模小、收益低。2018年,伊宁市委宣传部驻吉里格朗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扶持种植大户阿不都外力·艾力注册成立了红穗扫把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10户村民自愿入社,筹集股金300万元。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种植基地,申请项目资金100万元,配套建设了灌溉渠、高粱晒场、扫把民生坊,并注册了“红穗”扫把商标。

近几年,吉里格朗村因地制宜推广种植红高粱,大力发展扫把加工产业,不仅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还将小扫把做成了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大产业,年产扫把100余万把,主要销往周边县市、南疆四地州,仅种高粱、扎扫把,该村人均年收入就有4500元。

三产融合谋新篇

作为“中国薰衣草之乡”,近年来,霍城县专门制定了薰衣草产业发展规划,把薰衣草产业做成推动霍城县快速发展的强势产业,形成了上游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牧民收入逐渐增加,中游薰衣草系列产品日益多样、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下游薰衣草主题旅游带动餐饮、住宿等三产活跃发展模式,书写出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近年来,州直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特色优势资源,用全产业链开发的思维,对特色农业、畜牧业与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化仓储物流业等统筹布局、协同发展,打造符合乡村产业体系的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兴旺。

巩留县积极培育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断延伸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巩留天福润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从肉牛出栏一直延伸至加工生产出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每年带动全县260户肉牛养殖户和12个合作社抱团发展,辐射带动周边513户农民增加收益。2020年末,公司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高标准新建集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线,增加了产品种类,有效提升了畜产品价值。

到“十三五”末,州直粮油产业链、肉制品加工产业链、芳香产业链、特色林果业产业链等特色产业链逐步形成,伊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伊犁苹果、尼勒克三文鱼、霍尔果斯葡萄等9种产品已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察布查尔大米、特克斯山花蜜、霍城薰衣草等3种产品进入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这些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打造,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兴旺,让农牧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智慧农业天地宽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在霍尔果斯市南部,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约1000亩。其中,一期占地面积350亩,分为A、B、C三个区,总投资3.5亿元,于2020年5月动工建设。今年1月,A区双层充气薄膜智能温室共定植普罗旺斯、串收红果、串收黄果、串收巧克力等8个品种的西红柿苗16万株。

“A区智能温室共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两个感应探头,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在智能温室外,还安装了一个气象雷达,可实时向温室反馈外界的风速、日照强度等气象数据。通过智能精准控制系统,精准调控通风天窗、节能幕及加热降温系统,西红柿采摘期长达9个月,亩产30至40吨,亩产值高达40万元至60万元。而普通的大田西红柿,亩产仅5吨左右。”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技术员李江龙说。

由于植保无人机精准洒药效果好、节水节药能力强、省时省力效率高,如今已成为新源县田间地头的“新宠”,助力该县“智慧农业”高效发展。

“植保无人机操作比较简单、省工省力、应用广泛,去年水稻种植户试用后反响不错,亩产有所增加。所以,大家今年购买植保无人机的热情更高了。”新源县苇湖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青华说。

如今,走在伊犁广袤田野里,卫星定位导航的智能播种机、大马力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设备大显身手,“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近年来,州直8个农业县全部创建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自治州被认定为全疆首个“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6%。2021年,北斗导航农机、植保无人机分别达333台、214台,作业面积分别为142.43万亩、312.78万亩。建立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4700亩,建设水肥调控、病虫害自动监测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800亩,州直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水平稳步提升。

村美民富产业兴

走进昭苏县昭苏镇吐格勒勤村,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宽阔的街道、风格浓郁的文化手绘墙,扮靓了美丽乡村。从小生活在吐格勒勤村的凌富江深受红色文化熏陶,抓住红色旅游这一机遇,于2021年建成一家以知青生活为主题的民宿,旅游季节每天客满。

昭苏镇依托灯塔知青馆景区,深挖红色元素,实施“印象灯塔·红色小镇”旅游发展项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今年,吐格勒勤村依托红色旅游,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经济、民宿等,通过政府扶持、‘农户参与+合作社经营’,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吐格勒勤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登博表示,将继续围绕红色旅游文化,进一步让农牧民增收致富。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察布查尔镇乌宗布拉克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村,这些年,村里通过改造提升,解决了人畜共居脏乱差、农机占道无序停靠等问题,牲畜由新建的养殖小区统一托管。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每户庭院都有花、有树、有菜园。村党支部书记阿俊说:“等村里的民宿建成后,将吸引村民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

2020年,乌宗布拉克村村委会参股成立了阿克巴斯陶旅游公司,陆续建成了哈萨克族特色餐饮、特禽动物投食观赏、七彩花海观光游览和幸福夜市,设计了一条贯穿村庄的精品旅游线路,成为赏花游、周边游、一日游和近郊游等近程旅游的打卡地。

产业活了,村民乐了,乡村振兴有了生动注脚,焕发出新的活力。站在新的起点上,伊犁州奋力书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一个个产业更强、环境更美、农民更富的乡村正踏歌而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