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服务更便利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优势,中医馆的作用不容忽视。今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完成服务内涵建设。
基层中医馆建设成效如何?各地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近日,记者走进北京、江西、甘肃等地的基层中医馆,一探究竟。
有医馆——
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完善覆盖基层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几十年的类风湿关节炎,吃了一个半月的中药感觉好多了,多亏了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医师,开的方子管用又省钱!”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洋塘村村民老杨告别了靠吃止痛片睡觉的日子,精神也好了很多。
老杨看病省心省力,得益于近年来基层中医馆建设的大力推进。2019年10月,永泰镇卫生院正式挂牌成立中医馆,开始对外接诊。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周红介绍,中医馆建设总共投入40多万元,添置了电动牵引床、中医体质辨识仪等诊疗设备,配备两名中医师,可以为群众提供艾灸、刮痧、小儿推拿、拔罐、针灸、开方等诊疗服务。
民间说,中医行医是一根银针,三个指头,一把草药。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和“疗效好,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深受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欢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表示,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最强烈需求就是“看上好中医、方便看中医”。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治未病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管理,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基层能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完善覆盖基层的中医药服务网络,畅通中医药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基层中医馆达3.63万个,8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1%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高,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走进甘肃省陇西县云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走廊墙上悬挂的对联和牌匾营造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上下两层约600平方米的中医馆被划分为中医辨证施治、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草药炮制等五大区域,专业科室统一设在二楼,各科室门前清晰标记出特色优势、适应病症,室内除熏蒸桶、泡药罐、艾灸盒等传统工具外,还配备了牵引床、电针仪、蜡疗机等现代设备。
“设置相对集中的中医诊疗区域,群众可以‘一站式’接受中医药服务,减少等候时间,避免来回折腾。”陇西县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栋说,从2013年至今,县里持续投入资金改善中医诊疗环境,推进标准化中医馆建设,预计年底可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
中医馆建起来后,江西省南昌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黄立发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以前居民更信任大医院,就算家门口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病小病还是会跑去大医院看。如今,居民开始来到中医馆诊治一些小病、慢性病,社区卫生中心每年接诊量提高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大医院的压力。”
有服务——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最近,家住南昌市东湖区的彭大爷腰痛得厉害,来到滕王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治疗。一次针灸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彭大爷就连续几天步行来到中医馆,找医生施针。“中医馆离家近,效果好,价格也公道,还可以用医保。”
方便、便宜、效果好是许多患者来中医馆的共同原因。滕王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的挂号费只要2元,像针灸这样的基础中医服务,每次60元。中医馆内,还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理疗、热敏灸、正骨等治疗项目。
“关节炎,住院7天,总费用1546元,医保报销近1400元。”在陇西县云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68岁的王转珍盯着住院费用清单看了又看。“咱就只出150多块钱?”得到女儿肯定的答复后,王转珍开心地笑了。院长王锋告诉记者,市县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治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可提高10%,实际报销比例最高能达到90%,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中医药服务。在樟树市,基层中医馆可以提供健康调理、中医康复、针灸艾灸、煎药开方等服务。“樟树中医最出名的就是骨科,很多中医师都掌握了手法复位的技艺,省内外不少患者慕名而来。”樟树市卫健委中医科科长邹绍芳说。
“近些年,我们着力打造中医全科的服务模式,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中医馆将临床诊疗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理念结合,延伸探索巡诊的服务方式,做好儿童、老年人、孕产妇以及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辖区居民开展全周期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涛说,2021年,该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整体门诊量达4.8万余人次,占中心门诊量的25%,针灸、艾灸、理疗等中医治疗达24万余人次。
不仅如此,这一卫生服务中心还开设了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通过实物展陈和多媒体交互形式为居民提供动态、静态和互动体验,涵盖中医养生、中药知识、健康自测等内容,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教育,营造中医文化氛围。
有人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一批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
医术专业、开朗爱笑、待人亲和……云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医师张春梅接诊过的患者总是对她印象深刻。张春梅大学毕业后考入云田镇乡镇卫生院工作,从医11年,她已熟练掌握针灸、拔罐、刮痧等1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处理中老年人常见病更是得心应手。
“卫生院的学习氛围很浓,我们经常一起切磋交流。”张春梅说,2012年,自己又考取了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函授本科,“学历提升后,工资还进一步提高,现在年收入近6万元,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
王锋介绍,卫生院鼓励医护人员提升学历,同时选派中医药业务骨干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持续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中医服务能力。中医馆目前已形成老中医领衔、中青年医师为骨干的人才梯队,40岁以下的医师数量约占2/3,90%以上拥有本科学历。
云田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里也不乏年轻医生。95后雷欢是中医专业科班出身,2019年本科毕业后通过“三支一扶”项目进入卫生院中医馆。工作两年多来,她先后前往甘肃省内医院和沿海地区高校接受培训,个人医术和收入也水涨船高。
“不得不承认,人才问题是基层中医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滕王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负责人张雪影认为,基层由于待遇不高等因素,很难招到年轻的中医人才,中医人才缺口大,还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培养人才是基础,留住、用好人才是关键。为此,各地陆续出台措施:樟树市近年来出台招才引智“新五条”、中医药产业发展20条等系列政策,其中包括提供人才补贴、住(租)房补贴等,以及为子女入学提供便利等多种引才留才措施。浙江省提出,建立吸引和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保障的长效激励机制,探索试点基层中医药人才订单培养模式,面向基层培养乡土型、本土化中医药人才,如安吉县投入400余万元以师承方式定向培养中医师。北京市通过基层老中医工作室、特色中医工作室建设等,做好传帮带,快速提升中医药从业人员技能水平。
弥补社区中医馆人才短板,积极探索医联体形式。2019年起,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一些基层中医馆签订了紧密型康复科室医联体合作协议书,联手整合医疗资源,服务基层群众。
赵文华表示,虽然中医馆覆盖率显著提升,但由于中医药人员少、设备缺乏、中医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内容单一的情况仍然存在。接下来将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质量。(记者 杨彦帆 杨颜菲 赵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