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山市小兴凯湖北岸,有一个叫五棵树的地方,也许你不知道,但是提到857农场17连的高代岗,当地人都熟悉他。
高代岗是鸡西的铁路知青,在上山下乡的年代里,他来到857农场17连插队,一晃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当年他就在连里的捕鱼队。据说当年农场制定了连队以后发展方向,要以小兴凯湖打鱼副业为主。
高代岗从打鱼摸虾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又不大习水性。可到了湖边捕鱼他不仅学会了使桨划船,学会了游泳、摸鱼,还学会了下钩、下挂网、撒网。他在小兴凯湖、地河一带成为捕鱼的高手,也当起了渔业队长,成了兴凯湖上的“打鱼王”。
那时候北大荒原生态,小兴凯湖里、各条地河里、周边湿地中什么鲤鱼、鲫鱼、狗鱼、黑鱼、虫虫鱼,一茬接一茬。每天出船,归来都是渔满仓,天天从挂网上摘鱼摘的手指都几乎变了形。
岁月更迭,小兴凯湖也是今非昔比,渔业资源也渐渐萎缩。高代岗也感到不能总是向大自然索取,要从打鱼转变出来,他开始从事渔业养殖。
“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泥鳅味道鲜美,因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颇高,被称为“水中人参”。但是养泥鳅也不很简单的事。随后,他专门花时间前往吉林、沈阳、哈尔滨等地,开始对泥鳅育苗基地展开实地考察。通过对比,他了解到小兴凯湖周边气温、水质等都符合养殖泥鳅。
回家后,他开始选址、湖边湿地多,野生泥鳅也多,就利用自己的稻田地开始养起了泥鳅,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泥鳅比较,最后,他选择了引进台湾泥鳅,套养在稻田里。
高代岗介绍说,传统泥鳅要养殖2年时间,而台湾泥鳅具有生长快、抗病强、养殖密度高等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一只泥鳅体重可达100多克,体型是普通泥鳅的四五倍大,生长速度是野生泥鳅的5倍,经三四个月养殖即可上市,并且在肉质、口感方面,也可与本地泥鳅媲美。
他的稻田里只施有机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这样的稻米品质有保障。泥鳅以稻田里浮游生物为主食,只需喂少量的饲料,品质也会好。
高代岗泥鳅养殖的成功,吸引了许多当地和周边地区养殖户的关注,不少村民开始跟着高代岗养泥鳅。考虑到养殖致富经的复制及传授需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高代岗开始繁育泥鳅鱼苗,并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销售信息服务咨询等一条龙的服务。
请看视频
↓↓↓
如今,高代岗的泥鳅池静卧在田地里,大小不一的泥鳅不时跃出水面,给寂静的田地里平添了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