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刘艳芳 罗雪辉 实习生 吴映霖 陈佳慧
摄影/实习生 刘畅
通讯员/王晓阳 谢建雄 粤农农轩
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好的品种种出好的果实来。那么,大家吃过多少种苦瓜?多少种南瓜或冬瓜?也许,大家不知道,一颗小小的苦瓜就可以研究出500多个品种,糖分足的、水分足的、耐保鲜的……
“澄海区历来以高品质蔬菜品种出名,其中澄海品牌芥蓝、萝卜、大芥菜、苦瓜等大量优质高产高效种子销量国内领先。只要掌握了蔬菜种子的基因技术,我们就能培育出大家喜欢的品种来,也能够符合多元化的销售市场。因而,我们在蔬菜产业园建设方面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和坚实产业基础。”澄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汉光自豪说道。近期,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及南方农村报组成的省级现代产业园专题报道组一行人前往汕头市了解澄海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情况,从而发现澄海区如何解码蔬菜种子的基因密码,用科技带动产业园建设,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绿色蔬菜产业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重推多举措助力园区建设
科学规划“一核、两区、一带、五基地”
“我区蔬菜产业园自2018年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根据省委领导指示精神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调动区内各级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产业园建设。”
澄海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范围为莲上、莲下、溪南和凤翔4个镇(街道),区域面积169.71平方公里,连片种植蔬菜3.5万亩,播种面积18.59万亩。规划内容包括建设“一核、两区、一带、五基地”,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和蔬菜品牌质量培育工程,共分16个子项目。产业园项目省级补助资金、实施主体自筹配套资金、地方统筹资金和撬动社会资本总投入共20515.1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5000万元,实施主体自筹资金1695.1万元,地方统筹配套资金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3820万元。
澄海区莲上镇蔬菜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产业园规划图。刘畅摄
同时,迅速采取积极措施,强力推进产业园建设。区委书记刘永铭,区长、产业园园长杨焕新,区委副书记黄鹏伟,区委常委林典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林宏光、王得苞等各级领导班子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省的会议、文件精神,对标省的建设任务清单和时间要求,部署落实整改措施,推进产业园建设工作;各级领导亲临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碰到困难问题;并参照省厅做法,建立办公室和农业农村局领导挂钩联系产业园项目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跟踪督查,有效加快项目建设进展。
澄海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品牌创建为驱动,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精’农业、做‘强’加工业、做‘优’第三产业,努力把产业园打造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澄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汉光向专题组介绍。
座题会现场。刘畅摄
注重科技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
解锁蔬菜基因密码,掌握核心技术
“依托广东省蔬菜生产先进区(县)、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力促蔬菜产业转型发展和提质增效。”澄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典发揭秘澄海蔬菜产业园发展的核心。
首先,“产学研合作”促提质。澄海区政府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白沙蔬菜原种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广东和利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蔬菜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为首席科学家入驻指导,促成一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项目向园区聚集。
澄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典发发言。刘畅摄
二是“基础设施”促提质。在溪南、莲上、莲下3个镇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蔬菜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3万亩;建设粤东首家蔬菜育苗工厂。随着产业园核心区的智能温室、四季常绿水培温室新品种示范推广、蔬菜种质资源库等项目逐步建成,加快形成现代化、智能化蔬菜种植模式,不断提升新技术转化水平。
三是“成果转化”促提质。目前,澄海区产业园蔬菜良种覆盖率已达99%,每年为社会贡献主导品种20多个、主推技术10多项,利宝芥蓝、合宝芥蓝、利农蜜本南瓜等多个省认定的优良品种推向全国各地。和利农副总经理陈如珠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从我们公司创建以来,就坚持做种子研发,这也是我们澄海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首要准则之一,除了澄海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海外,澄海的蔬菜品种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所以我们牵头建立了全国数一数二的蔬菜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于解开蔬菜种子的基因密码,抓住蔬菜产业的核心技术,目前有广东省审定的专利2个、26个国家登记的品种种植标准、6项省级标准、1项汕头市标准,光苦瓜正常销售不低于300多个品种,研发约520多种品种,苦瓜基本上统领潮汕地区95%市场占有量,远销国内外。”据介绍,如果苦瓜苗培育出来,市价可卖到3.5元,冬至前后,春播世界亩产量能达到12000多斤,农户收入就可达到26000以上。同时,其育种方向大都会做市场调研,专注于紧跟市场需求来做。“未来,我们公司将打造中国商业苦瓜育种领跑者和中国商业南瓜育种领跑者。我们不仅自己每年研发更新数十种品种,还为当地合作的农户提供优质试种种子、烘干服务、储存仓库、以及肥料,专门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培训当地农户科学种植,提高种植技术,如符合种植标准的产品,我们统一收购与营销,为农户种植大大降低成本和风险。”
专题组咨询蔬菜种植技术。刘畅摄
注重质量管理扩大品牌影响力
每年投入40万重点扶植高质量农产品品牌
坚持基地建品牌。全区设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5580亩,已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300亩,并形成柴井韭菜、建阳芥蓝、海后苦瓜、兰苑空心菜等“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布局。
坚持扶持创品牌。区政府投入40万元对新获得省级以上“三品一标”、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认证的经营主体,每个产品给予3~5万元奖励。在已注册的近百个蔬菜商标和13个蔬菜名牌产品中,“正源”“富都”“金牌佬农”等蔬菜品牌颇具市场名气,年创值达34亿元。
坚持质量保品牌。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打造质检能力居粤东前列的县级农产品检验机构。完善全程质量监管机制,对品牌蔬菜开展定期抽检并及时发布抽检结果。
坚持示范推品牌。推广二维码溯源等现代科学技术,搭建品牌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和利农、海特、庆农发、心瓷科技、宏盛等蔬菜产品、加工品基本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促进了澄海蔬菜品牌培育发展。
自主研发种子展示区。刘艳芳摄
注重“三产”融合培育发展新动力
净菜加工居粤东前列年创汇超500万美元
“产业园建设最大的功能就在于整合加工、服务等产业,从而形成三产融合的良性高效新业态。比如,加工促三产融合,蔬菜产业链条加速向二三产业延伸。已培育农产品大中型加工企业10家、蔬菜腌制加工厂40多家,净菜加工居粤东前列,净菜上市及腌制加工产品年创汇超500万美元,增创蔬菜产品附加值效果明显。”
还有,服务促三产融合。目前产业园培育了大中型冷链仓储公司20多家、储藏库60个、冷储能力超100万吨,居全省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物流批发服务业,扶持涂城、南湾等规模较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推动农产品销向国内外大中城市,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全区现有蔬菜专业市场10个,蔬菜专业经营人员3000多人,65%以上鲜莱及蔬菜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
依托“互联网+”,衍生新业态促三产融合。发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发展壮大“京东-汕头农特产馆”“庆农发”等众多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初步形成了蔬菜种植、加工、冷链、物流、电商产业链条。2018年,全区蔬菜产业总产值达35.54亿元(含二三产业)。实施主体广东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杜永铢总经理向记者们介绍,“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服务于整个汕头的综合型电商基地——‘汕头农业电商产业园’,以后汕头市的优质农产品都可以在这里立体展示,集中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销售,发挥最大的区位品牌优势”。
电商基地展示区。受访者供图
注重营销增强产品吸引力
进一步扩大“澄海蔬菜”知名度
在品牌建设和营销方面,澄海区想出了很多“接地气”的方法。比如精心组织举办每年一届的蔬菜产业优新品质田间展示活动,2019年田间展示会共展出本地优质蔬菜品种313个,其中新增品种129个,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50名客商的现场观摩,进一步扩大“澄海蔬菜”知名度。
其次,强化品牌营销,每年组织上百家农业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帮助企业做好品牌的宣传策划,积极输出澄海品牌蔬菜,特别是推动“贡菜”“咸菜”“小菜”等加工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香港、台湾、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企业与澄海蔬菜优势产业的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例如,泰国正大集团与澄海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蔬菜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时代特色农业新样板。还有“碧桂园”与澄海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寻求合作,谋划建立“农+超”对接机制,让澄海优质蔬菜直供超市,进一步拓宽优质蔬菜销售渠道。
正大集团考察澄海蔬菜产业。受访者供图
注重联农带农提高辐射带动力
各实施主体联结带动农户27300户
在联农带农方面,澄海区十分重视技术服务带农。建立农技推广制度,建设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成立农技推广专家组,在田头开展技术服务和农民技术培训,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道,形成“科研试验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蔬菜农技推广体系,每年培训菜农300多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00多名。
联农带农效果显著。受访者供图
土地流转联农。“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流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500多份,推动耕地逐步向蔬菜种植能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以产业园核心区的蔬菜育苗工厂为示范,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切实为农户提供订单式蔬菜种苗服务,育苗工厂每批为当地农户供应蔬菜种苗50多万株。”
利益共享惠农。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引导产业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联结机制,农民以入股分红、签订稳定保底订单等形式享受蔬菜产业发展“红利”。产业园各实施主体联结带动农户27300户,其中紧密型1950户,松散、辐射型25350户。2018年园区农民人平纯收入2.14万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