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锐意改革创新  勇于示范先行

自2020年以来,宜昌先后建立工作会商机制、问题交办机制、督查评价机制、动态反馈机制、投诉联动机制、工作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政企沟通服务七大工作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先行区创建数量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优化政务服务。创新推出集成办、集约办、容缺办、智慧办、精准办“五办”服务模式。19个行业实现“一业一证”改革全覆盖。97%事项“一次不用跑”,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86.58%。100本常用证照“免提交”,“掌上办”便民事项增加到766个。

精准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顶格落实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各类行政奖励、资助、补贴等涉企资金政策,符合条件的100%免申即享。2022年,全市增值税留抵退税51亿元,减免退缓税23.7亿元,惠及纳税人10余万户。减免行政事业单位房租2824万元,惠及3364家小微企业。

强化金融支撑。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2023年一季度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8.74亿元,惠及普惠小微主体1800余户,开展各类融资对接活动25场次,促成政银企合作项目922个,签约金额1423.76亿元。

加大要素保障。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能、用地等问题,实行供水供气报装“零收费”,落实160千瓦以下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为市场主体节约成本1.37亿元。汇聚人才资源。发放大学生生活补贴754万元、人才住房补贴854万元,组织150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化人力资源机构积极参与保用工促就业服务工作,吸引外来人才来宜发展创业。

服务项目建设。首创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运用“城市大脑”为项目服务赋能,将10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在线监测,2800多个项目纳入在线管理。实行“问题认领、限时办结、联合督办、结果公开”。邦普循环项目、欣旺达东风等百亿级项目建设不断刷新“宜昌速度”。近两年来,宜昌市累计落户百亿元以上项目40个,开工21个。大批行业领军企业相继重仓宜昌,用实际行动对营商环境投出“信任票”。

十堰市:以试点促规范  以创新优服务

十堰市把先行区创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助推全市营商环境提优升级,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标杆城市荣誉称号,37项改革事项49个改革试点通过验收,数量排名全省第二,5项先行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1项改革事项入选“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十大典型案例”,4项改革事项在全国营商环境简报刊发推广,营商环境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超前谋划,把握“三个重点”,做好“三定方案”。紧盯市场所需,紧抓问题所在,紧跟现实所能,在市场主体最迫切的领域开展先行试点创建,在营商环境评价短板问题上探索先行,立足我市各县市区实际情况,一体化推进省定37项和市级自选36项改革事项。编制73个单项创建方案,定目标,定措施,定线路,绘制“总体任务图”“区域推进图”“事项实施图”,明确指标长、牵头单位及推进专班有序有力推动先行区创建。

高位推进,落实“三方责任”,抓好“三个关键”。落实市级统筹责任,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强化部门指导责任。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研究,常务副市长专题调度,市级指标长定期协调,各县市区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县长推进落实,牵头单位具体实施,市级指导单位跟踪推进。抓好专班推进、共同缔造、督办指导三个关键。市营商办“一对一”针对指导,专班实地帮扶8次,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定期督办。

聚焦实效,拓展“三个维度”,用好“三个方法”。在提高频度,加强深度,拓宽广度上下功夫。聚焦营商环境建设的瓶颈和难点,深入解决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纾困解难,将创建成果拓展更多领域。坚持边推进边提炼,边创建边动员,边自创边借鉴。积极学习国际国内一流改革经验,注重在试点推进过程中研究完善,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同时针对涉及领域和部门较多的改革事项,组织一批再动员一批,深化改革成效。

荆州市:系统集成  激发营商环境新活力

近年来,荆州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有利于培育、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改革创新举措,形成一批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制度性成果。2022年,32项先行试点改革事项被命名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3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电子证照“一网通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获评“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十大典型案例”,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强化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结合短板弱项。将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作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的动力源,创新推出“减程序、降成本,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结合先进经验。对标先进一流,主动“走出去”、精准“请进来”,谋划电子证照“一网通投”“无证明城市”改革。结合法律法规。坚持守住法律底线,用满用活政策法规,推出“首违不罚”“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改革,发挥法治引领作用。结合考核评价。紧扣指标提升,从精准点穴的“小切口”着手,推动先行区创建由“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

强化方案指引,高标准编制。在调研调查上下足功夫。多次深入窗口、项目、企业一线调研,增强创建方案的针对性。在培训指导上下足功夫。开展市县全覆盖专项培训,找准改革的关键点、突破点、创新点,提升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责任分工上下足功夫。建立“牵头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的“1+1+N”工作推进体系,全市“一盘棋”,“一竿子”插到底。在提质提标上下足功夫。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强化改革衔接,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提升改革事项的融合性。

强化改革落地,高质量推进。“清单式”分解任务。制定任务、时限、责任“三项清单”,建立“红黄牌”督办机制,改革事项压茬推进。“沉浸式”体验推进。开展“营商环境体验日”“局长走流程”活动,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视角体验办事流程,全面收集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反馈。“滚动式”调整完善。反复测试,疏通堵点、难点,精简办事流程、申请材料,边试边改促规范,助力政策精准落地。“集成式”复制推广。发挥改革示范引领作用,研究一批、试点一批、成熟一批、总结一批,加快典型经验总结提炼、复制推广。

恩施州:“五个坚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

近两年来,恩施州64项先行改革事项被命名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8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全省“营商环境看实招”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专场推介恩施。“无涉企保证金县市”改革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改革先行区典型案例”。“创新农民工工资支付法治保障机制”被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及时预警、超时默认、自动用印”改革获第三届湖北改革奖。

坚持思想先行。开展“党建+营商环境建设”,依靠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破除思想观念上的枷锁,凝聚改革创新合力。

坚持高位推动。州委书记、州长挂帅,州领导领衔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信用环境建设、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市场主体培育、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五项攻坚工程。

坚持精准聚焦。全面完成“一窗通办”改革。发放全省首张“承诺即准营”行业综合许可证,办理全省首个“歇业备案”登记,首创“五统五联”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模式。实行开办企业“10250”标准(10个事项,2个环节,0.5天办结,0成本)。建成“恩施州惠民利企政策一点通”平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精准直达。“恩融通”平台线上融资对接49.66亿元。

坚持考评激励。对先行区创建实行考核加分,对突出贡献者予以表扬奖励。举办专题电视问政。在州主流媒体设立每周一期的营商环境“曝光台”。

坚持求实重效。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巩固深化改革成果。政务服务从“清减降放”“一窗通办”到一体化集成化,从“涉企保证金最优”到“无涉企保证金”,从县市推广到全州推广。开展“无证明地区”创建,取消“证明”事项150多项。

通过先行改革,恩施州实现了营商环境观念之变、质效之变、格局之变、感受之变、活力之变,干部思想更解放,群众办事更便捷,助企纾困更有力,工作推进更系统,经济发展底盘更坚实,市场主体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