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抱城廓,绿水绕人家
连绵的群山
赋予乡村坚韧的品格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
正在眼前徐徐展开......
第一站
小磉村茯苓种植基地
小磉村位于洪田镇西南部,村庄共有人口735人,182户,下辖9个村民小组,拥有土地总面积14551亩,其中耕地面积1026亩,林地13449亩,果园1930亩,毛竹林面积3251亩,是一个以林木、水果为经济的行政村。小磉村是典型的高山村,境内环境优美,山清水秀。
6月28日,绿野“乡”踪实践队来到了永安市洪田镇小磉村茯苓种植基地,种植人员向队员们介绍茯苓种植技术。
为什么会选择种植茯苓呢?
目前来讲,茯苓的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林农易于从中受益。
茯苓种植怎样契合生态效益主题?
茯苓种植在砍树后的树桩,茯苓的生长促进树木有机物分解,废木形成的有机肥也有利于茯苓生长,而且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
在充分认识茯苓种植技术之后,队员们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削树皮、割塑料膜、放置茯苓、埋土等一系列过程,在小磉村这片绿野上留下实践队的“乡”踪。
第二站
洪田镇林业站
1998年,洪田村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村党支部带领村两委,动员各方力量,悄悄自发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国、全省完成“分山到户”,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
队员们来到洪田镇林业站,与洪田镇红田村的三位村民进行关于林下经济种植业的座谈。过程中,队员就自己的疑问和实践经历向村民们积极提问,村民们热情回答,一场座谈其乐融融。
在问到当时对林改所持的态度时,村民点头表示:“肯定是支持的,当时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林木管理混杂,干部管理不当,村委就想了一个办法,将树林分给个人承包,便于管理。结果非常成功,乱砍滥伐现象消失,也可以通过流转或买卖林权来增加村民收入。”
村民们也提到,科技极大地创新和改进了种植方式,爬山虎等助农工具使得部分人工劳动由机械替代,技术进步使劳作更加便捷,为林农的林下种植带来便利。这体现了科技在第一产业上的巨大推动力,也是“科技助农”的最好诠释。
SUMMER 2023
第
三
站
洪田镇林改馆
洪田林改馆集中展示了福建省,尤其是永安市作为中国南方集体林权改革的典型代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林改的探索历程和相关成果。陈列馆设有“千年山林”、“中国林改第一村——洪田村”、“八闽山花”、“金山银花”和“远峰叠嶂”五个展厅,以翔实的图片资料展示了林权改革成果。
在林改馆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回顾和学习了永安林改的光辉历史。林改前期,洪田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山在村两委会上态度坚决地说:“今晚不讨论出个结果来,谁都不许回家!”把当时洪田村林改的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