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田园葱茏。这是黔江区水田乡在打造富民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水田乡在扎实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中,着力围绕“12333”工作思路:加快建成田园风情、清凉水田“红豆杉+脆红李”小镇一个目标;巩固提升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复种指数、养殖业发展水平“两个指标”;创建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三个示范乡”;建成脆红李、食用菌繁育种植、蚕桑产业“三个示范基地”;打造红豆杉、蓝莓、金桂“三个休闲农业观光园”,绘就出水田乡乡村振兴的美丽山水田园画卷。
水田乡产业星罗棋布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结果
走进石郎村的蓝莓园基地,花开正艳、蜂飞蝶舞,管护的工人在花间忙碌。
这处蓝莓园不仅是水田乡石郎村的“一村一品”产业,也是黔江区唯一一处特色水果园。
“蓝莓的销售一部分以游客体验采摘,一部分在超市销售,一部分销往外地,一部分加工成蓝莓酒、蓝莓饮料销售。”基地负责人常祖华介绍道。
石郎村是一个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大村,全村目前有3000亩脆红李、570亩烤烟、500亩贝贝南瓜、500亩桂花和蓝莓、200亩羊肚菌、200亩辣椒、200亩红豆杉、125万株黄金育苗基地,蔬菜1000亩,以及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场。
红豆杉是一种珍稀物种,在水田乡至今尚存有上千年的红豆杉王,该乡依托千年红豆杉的生长地,打造200亩的红豆杉产业园。
“这些红豆杉移栽到地里两年了,成活率高,长势良好。”走进红豆杉长寿文化园,正在管理红豆杉的村民董延文说。
来到羊肚菌基地附近的一处烘干房,一技术人员正在将采摘整理好的羊肚菌烘干装袋。
在龙桥村一组的蚕桑基地,村民正在给桑园里新长出的新枝抹芽定梢。蚕桑也是水田乡的主打产业之一,桑菌轮作模式是黔江立体农业的样板。
目前,全乡已建成4100亩脆红李、2600亩蚕桑、1200亩食用菌、1000亩蓝莓花卉苗圃和5000亩蔬菜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建成7000平方米食用菌繁育场,正在建设70亩渝东南最大的四季菌菇产业园,肉牛、生猪等养殖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筑巢引凤激发内生动力
引导社会资本下乡,引入大户进村发展,动员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农户增收,这是水田乡历届领导班子的一个共同课题。
红豆杉长寿文化园一角
常祖华是舟白街道人,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下,他与合伙人一起来到石郎村,流转300亩荒地栽蓝莓,每年解决附近30人务工。
“种1亩羊肚菌,种子成本要5000元,一个大棚要花1000多元,1亩可产40斤干菌,每公斤价格2000多元。”走进水田社区4组,正在羊肚菌菌种场忙碌的曾凡平,谈起种羊肚菌的投入和收益。
曾凡平是金洞乡人,是水田乡党委政府引进的羊肚菌种植大户,现在水田社区建有160余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和1200平方米的菌种场,其研制的菌种,可满足2000亩羊肚菌种植规模。
张文全是石郎村村民,在外打拼多年的他,2020年在当地政府干部的动员下,回到石郎村种植200亩辣椒,今年种植200亩烤烟,还负责管护3000亩脆红李。
特色产业星罗棋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乡党委班子多方争取资金,改扩建龙桥至水田社区过境路,新建一条7米宽23公里长、覆盖4个村(社区)的产业旅游环线样板路;通过提灌供水系统,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的全覆盖;启动投资4亿元的220kV水田大河沟输变电工程。
志愿者服务到田间
产业逐步跟进,基础不断夯实,通过筑巢引凤和激发内生动力模式,为水田乡新一轮雁归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文化繁荣乡风文明升级
石郎村的农家书屋,村里的老党员董世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日三餐后看书学习已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活到老、学到老,读书学习永远不让人的思想落后。”这是董世泽常对村里年轻人说的一句话。
常来图书室的董泽奎,以前在外打工,不惑之年的他,因身体不好回家发展种养业,现在家喂养30头猪,耕种30亩地的玉米。
谈到养猪方面的技术,董泽奎全是从村图书室里“淘”来的。他说:“读书室涉及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多,只要你爱去看,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田乡村民爱学习、爱运动、讲文明的多了。村里配有读书室、老年活动室,还有群众健身娱乐的文化广场、群众大舞台等。”乡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陈艾云说,为了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她经常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一起,开展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到村入户活动,以及配合区文旅委做好送戏、送电影进村活动,每月入户宣讲党史、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垃圾分类等知识,同时教村里的大妈大婶跳广场舞、跳健身操等。
近年来,水田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培育8名宣讲人才,以助力“书香黔江”“艺术黔江”为统揽,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科普活动。2021年,乡政府职工田佳诗入围重庆市乡村阅读年度终极提名名单,全乡以“乡风文明、孝老敬亲、勤劳致富、邻里和谐”为典型,共评选出身边好人、新时代乡贤25人。
羊肚菌基地一角
田园美景焕发乡村活力
走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生态为乡村振兴打基础。2021年,水田乡围绕生态旅游发展的“四个布局”为抓手,构建旅游发展、特色农业、美丽乡村、公路交通“四新”发展格局,绘就“生产美交通优,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旅游优”的“三美三优”新画卷。
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以生态为底色,建成脆红李、红豆杉、蓝莓、蚕桑、金桂等主导产业,集中连片打造12300亩集农业、文化、旅游、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旅游规划布局,规划完善“七区、一轴、一环”格局。即红豆杉文化产业核心区、十里桂林游乐区、脆红李艺游采摘区、田园风情体验区、蓝莓蓝调庄园度假区、高山生态旅游观光区、文旅创意创作区,以及红豆杉生态景观轴和康养骑行环线美丽乡村带。
乡村空间布局,推进美化靓化绿化工程,提升集镇建筑立面颜值,优化集镇赶场通道和水电管网建设。实施特色民居改造项目、旧房整治提升工程等,打造城郊第一道靓丽风景线。
交通规划布局,建设龙桥至大塘、石郎23公里旅游产业路,建成水田内环公路,拓宽水田至老城、水田至正阳新城以及水田至濯水、冯家道路,联通水田内部环线。
护绿植绿是水田乡打响生态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保工程9400亩,2022年植树20000株,以实际行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展现“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生活美”的水田新面貌。
党建引领增强产业后劲
之前,石郎村为贫困村,也是一个产业后进村。2013年,在外发展产业的石郎村村民张贵泽,被村党支部吸收为党员,后选任村综合服务专干,2020年开始主持村委会工作,2021年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自进入村委会任职开始,张贵泽率先示范发展产业。目前,这个被村民称为“产业书记”的张贵泽,自己率先发展500亩贝贝南瓜基地、200亩羊肚菌基地、200亩辣椒、150亩烤烟、50亩桂花、125万株黄金苗圃基地和一个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场,有效带动全村产业发展。2021年7月,石郎村党支部被黔江区委授予“黔江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在张贵泽的带动下,周治东从2020年开始种70亩烤烟,当年收入10余万元。董学云今年发展80亩烤烟,张贵泽承诺烟叶的田间管理,以及烘烤技术由他亲手指导。
“只要村民勤快干,再忙我也乐意为他们服好务,把后进村变成产业村。”张贵泽说,他要让乡党委书记喻刚同志的联系村,在全乡的产业发展等各方面都带好头。
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水田乡着力把村里的年轻人培养成致富能手,再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为全乡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目前,水田乡的4个村(社区),共有党员246人。乡村振兴中,该乡创新探索出“党建+产业”“党建+民生”“党建+服务”模式,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乡村干部“包网入户”、在职党员“就近联户”联系服务群众制度。2021年,实现遍访群众4次,服务群众3000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多个;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80万元,村民分红10万元以上。
党建作为产业引领的火车头,拉动着全乡特色经济产业快速奔跑,让“田园风情、清凉水田”在乡村振兴路上谱写出新的辉煌。(记者李诗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