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

11月12日,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京举行。

本届峰会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银行保险报共同主办,主题是“数普惠 新金融”,旨在探讨以数字普惠推动新阶段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验,回顾第一个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实施历程,展望“十四五”时期普惠金融事业走向。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以及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中专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的金融支持。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覆盖率。

峰会上,主办单位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案例集锦(2020)》,并揭晓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2020)”名单。来自金融业的专家学者们,畅谈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建议。咱们一起来听听大咖们的观点。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解决贫困人口融资难融资贵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学部委员李扬在峰会上致辞说,今年是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全国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95.65%,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9.2%,全国乡镇保险服务覆盖率95.4%。这些数字很雄辩地告诉我们,这些年普惠金融发展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 李扬表示,近几年有一些进展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比如金融知识普及问题,小微企业金融知识普及问题,防范非法集资问题等。这对于提高全民的金融素质,提高普惠金融的普惠水平,促进中国金融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穷人贷款难贷款贵,是历史性、世界性难题,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扶贫协调处处长陈元浩介绍,2014年,银保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扶贫小额信贷是精准扶贫信贷产品,政策要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

6年来,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超过5000亿元,惠及贫困户1200多万户次,覆盖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0%以上,国务院扶贫办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扶贫小额信贷对贫困户增收的贡献率达12.4%。“在解决贫困人口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上,扶贫小额信贷走出一条新路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成为全球减贫的样板。” 陈元浩说。

近年来,银保监会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作为普惠金融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实施特惠支持政策,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融合,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83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66%;保险服务的乡镇覆盖率达99.90%。

陈元浩认为,普惠金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对民营、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增强金融普惠性”。普惠金融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统筹解决好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一要做到“普”,金融服务要广覆盖、全覆盖,重点向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第二要做到“惠”,真正让弱势群体得实惠,以优惠价格提供金融服务。第三要做到可持续,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差异化监管政策等外部激励约束政策和金融机构内部倾斜资源加强管理,推动普惠金融平衡好成本、收益和风险,实现商业可持续。

农户“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并存,解决问题有三个关键点

“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国的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而且普惠金融与农民脱贫致富,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息息相关。” 国务院参事、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强调,在看到这些成效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普惠金融发展当中,对农民、小微企业这些基本的普惠金融对象的服务,仍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难点、堵点和痛点。

王兆星说,今年9月,他专门回到农村老家进行了半个月的实地的调查研究,走家串户,和老乡进行交流、座谈,也到田间地头,到养殖场和老乡进行现场的交流。同时,还走访了当地的基层金融机构,地方的领导干部,以及当地的金融监管部门。总的来看,对“三农”和普惠金融,大家都高度重视,而且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还有很多难点和痛点。

“我的老家是产粮大县,大多数的种植、养殖农户仍然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但另一方面,当地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资金却贷不出去。农户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并存,农户想要贷与银行不敢贷并存。”王兆星强调,这些难点、痛点、堵点,也是下一步普惠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领域。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银行要解决它的风控问题,因为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金融,不能强行要求银行贷款。它的前提条件是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让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支持。银行要有风控的技术、工具、手段,解决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的问题。

二是要解决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激励、评价、奖惩、问责体系。要给予更多的正向激励,更多地激发信贷管理人员来开拓普惠金融市场,为普惠金融对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是农民、农户和种植户也要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来提升抗御自然灾害、抗御市场波动的风险能力。在这方面,保险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应该为小微企业、农民获得贷款提供更多的支持、更多的便利。比如,建立企业家庭个人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平台,财政系统也应该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来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融资方面的担保,使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

“金融监管部门也要聚焦融资难点,督促基层银行金融机构回归本原、专注主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为种植户、农户、小微企业服务,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加大对于粮食种植、畜牧养殖户的金融支持。” 王兆星说。

“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金融应该在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李扬认为,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的问题,不发达地区最需要普惠金融,但这些地区做得还不够好。下一步,普惠金融需要推进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传导机制,通过信息共享持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