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鸽养殖致富商_致富经鸽子养殖_致富经养鸽子创业视频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孵化鸽子。邱凌 摄

通讯员 林华鹏 陈建记 者 邱凌

昨日,在扬州高邮市甘垛镇和平村的泰润鸽业养殖场,十多间标准化养殖厂房里,数万只鸽子正在“咕咕”欢叫……

2010年,从16岁开始跟着父亲赴上海谋生的鲍飞安返乡创业办起了肉鸽养殖场。10年来,他的养殖场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肉鸽养殖基地,饲养种鸽1.55万对,年出栏肉鸽35万羽。

返乡投资创业 却建了个亏本的养鸽场

在和平村的乡亲们眼里,“70”后的鲍飞安是个能人。

8岁时,鲍飞安因为一场火灾意外致残,他16岁便和父亲一起到上海谋生,卖过大葱、大肠等。

凭借努力和钻研,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后,经过深思熟虑的鲍飞安邀请上海的几个老板到和平村创业,并于2010年投资100万元创建了泰润鸽业养殖场,想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

尽管有经商的经验,但鲍飞安在肉鸽养殖领域是个“门外汉”。办了几年,养殖场一直亏损。鲍飞安过意不去,便收购了其他几位股东手中的股份,并拉来有养殖经验的堂兄鲍飞琴负责管理养殖场。

“缺乏经验,导致了前几年养殖场处于亏损状态。”鲍飞安说,经过外出取经、市场调研,堂兄弟两人逐渐摸索出了养鸽的技术和门道。

引进新技术 用科技为养鸽插上增收“翅膀”

养鸽子也要讲技术。传统的养鸽方式,是一对“父母鸽”抚养两只雏鸽。“种鸽孵化一窝蛋为两枚,超过两枚就不下蛋了。为了提高产蛋率,种鸽产下第一枚蛋后,工作人员就将蛋取走,这样鸽子就会产第二枚蛋,以此循环。” 鲍飞琴说,为此他们特意外出拜师学艺,回来后把新技术应用到养殖中——通过“狸猫换太子”的办法“套”出蛋进行人工孵化,只留下少数的蛋留给种鸽自然孵化。

2017年底,泰润鸽业养殖场从原来的10多亩扩增至35亩,新建了8座鸽舍,还建了一座用于人工孵化的电孵化房。“这一组电孵化箱可以放3500枚鸽子蛋,一共有11组,我们这里95%的鸽子都是通过这间电孵化房走向全国各地的。”鲍飞琴说,用上电孵化箱后,孵化率从原来自然孵化的75%提高到80%,而且提高了种鸽的产蛋率。

电力支撑 保障小鸽子唱响就业增收曲

为了保障养殖场生产用电,2018年6月份,国网高邮市供电公司主动对泰润鸽业养殖场用电的和平村南宋2号公用变压器进行分容,在养殖场东侧30米处新增了一台容量400千伏安的3号变压器,将新变压器及电力线路架到了养殖场门口,为肉鸽养殖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今年在供电部门的建议下,泰润鸽业还对电孵化房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原设备改为带有恒温调控的电孵化箱。实行精细化管理后,鸽蛋在恒温38℃的孵化箱里经过16天,雏鸽的出箱时间比传统孵化提前2天,每对鸽子孵育雏鸽效益也成倍提高,效益上去了,2019年养殖场的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幸福。产业兴旺的同时,养殖场不忘反哺当地村民,他们把“就业车间”开到家门口,让愿意做事的闲余劳动力在养殖场学技术,已吸纳了19名村民在养殖场工作,人均月工资超5000元。在养殖场工作了5年的村民毛玉兰欣喜地说:“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到家里,又有稳定的收入,9月份的工资加上绩效有6175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