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大麦地镇红辣子变成“红票子”

示范带动扩规模。采取“政府引导、大户带动、农户自愿”模式推广小米辣种植,成立9支小米辣产业技术服务队和5个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提供育苗、栽种等技术服务。引进2家蔬菜贸易有限公司,示范带动510余户农户在河口河、邦三河等低热河谷地带发展小米辣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共投入小米辣产业帮扶资金200余万元,种植小米辣4050亩,预计全年产值达208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

垒台固基扬优势。持续推进绿汁江、马龙河流域综合开发,建强小米辣产业基础设施,小米辣种植区灌溉条件和土地耕作条件不断改善,绿汁江沿江公路、马龙河沿河公路贯通,有效解决河口、邦三等小米辣主产区产品外运难题。截至目前,建成小米辣保鲜冷藏库13座、标准化包装车间2个、塑料筐包装生产基地1个、临时分拣包装交易点26个、综合交易市场2个。

内培主体增动力。引进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动,推广小米辣订单化种植,推动“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有效运转,实现经营主体与农户共赢发展。截至目前,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6家,种植大户1071户,特色养殖大户221户,小米辣等种植能手32人,州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 州级示范合作社2个。

农村养殖牛技术图片_农村养牛照片_养殖牛照片

南华县沙桥镇“小萝卜”种出增收致富“大产业”

“固根本”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采取“党建+企业+农户+企业务工”的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萝卜种植,委托省农科院编制“十四五”萝卜产业发展规划,致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链。2022年,全镇萝卜种植面积突破4万亩,产值达2.5亿元,带动萝卜种植区农户户均增收8.82万元。

“提技术”挖掘特色萝卜资源。依托天申堂萝卜种植核心区和示范区,与省农科院签订萝卜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广引进萝卜播种机等新工具和滴灌喷灌、“一年四熟”等新技术,每年对3000亩萝卜种植示范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每年对种植大户开展2次以上种植技术培训,形成春白玉、亚美白春等优质萝卜品种种植引种试验、小面积示范、大面积推广的有序发展局面,全县8万亩萝卜实现良种化。

“强龙头”打造绿色萝卜品牌。与云南稼禾农业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拟在沙桥集镇建设占地60亩的鲜食萝卜加工厂,大力提升萝卜产业附加值。天申堂萝卜条、萝卜丝、鲜萝卜分别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品牌认证,萝卜产品远销省内外20余个大中城市,沙桥镇天申堂(萝卜)入选云南省“一乡一特”名录,于栖么(萝卜)入选云南省“一村一品”名录。

农村养殖牛技术图片_养殖牛照片_农村养牛照片

姚安县前场镇“蒜”出致富路

特色产业,打造品牌效应。坚持因地制宜,依托山区气候独特、山地面积广的优势,选定抗病、耐寒、适应性强的“紫皮大蒜”作为主要栽种品种,前场大蒜、蒜薹两个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建强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基层党组织和龙头企业、产业基地、贫困群众结为利益共同体,激发出最大发展合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2022年,全镇3500户农户种植大蒜,大蒜、蒜薹产值达2000万元。

金融创新,引水助企纾困。政府牵头,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增强银企、银政互信,实现政府意图、金融资本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先后为4家大蒜种植企业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00多万元,有效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常规贷款审批速度慢等问题。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显著。深化大蒜产业科技服务,大力推进大蒜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喷灌等,推进土壤改良修复,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保持特色品质。目前,全镇大蒜种植稳定在2500亩左右,蒜薹和大蒜亩产量达1000公斤,蒜农每亩年收入5000多元。

农村养牛照片_养殖牛照片_农村养殖牛技术图片

大姚县石羊镇蚕桑产业织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建基地,夯实基础兴产业。整合资源集中连片打造重点专业村,在大中、白石谷等蚕桑生产专业村实施蚕桑高产示范创建,先后投资502万元开展蚕桑标准化示范园、小蚕共育中心、储桑室建设,建成以石羊南河片区为核心,西河片区及清河、郭家为补充的蚕桑产业经济带。

推技术,科技支撑提质量。落实管桑“四项”关键措施和养蚕“三项”核心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器械和桑园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白石谷、柳树塘、大中村2400亩蚕桑集中绿色防控示范样板项目,桑园绿色生态防控示范在云南省内实现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小蚕共育率达99%、省力化叠式蚕台应用率达90%、纸板方格蔟推广应用率达75%。

强合作,引领带动助发展。通过大户带、合作社带、企业带“三带”方式,带动脱贫户发展蚕桑产业增收致富。大户带动全镇268户栽桑养蚕,蚕农户均养蚕收入达3.75万元,2户从事缫丝生产、销售的企业实现产值3763万元,就地吸纳就业67人,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300余万元。

创机制,利益联结促增收。依托企业和桑蚕服务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村级组织+基地(蚕农合作社)+农户(社员)”的发展模式,创新市场主体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联产、联业、联股、联营“四联”,促使蚕农、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基地支撑、龙头企业统领、农工商协同、茧丝绸集群发展的格局。2022年,全镇桑园种植规模达13700亩,共饲养商品蚕27166张、种蚕2024张,产值达7069.35万元。

农村养殖牛技术图片_农村养牛照片_养殖牛照片

永仁县发展板栗产业助农增收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立足优势,让理念活起来。立足现有产业资源,大力推动“绿色+”“特色+”“互联+”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切实推动“阳光生态花果园”建设。

做强支撑,让产业旺起来。构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组织+产业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全镇共发展板栗3.18万亩,种植户1682户,其中20亩以上种植户418户,发展板栗产业合作社4家,开展板栗绿色食品申报认证3个品种。

提质增效,让品质高起来。以板栗产业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为突破口,政府引导,各村集中组织现场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建成4个500亩以上高效优质板栗产业示范园,正在建设1万亩板栗提质产业示范园。在各村选取板栗种植示范户开展科学规范管理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把责任落实到户,提升宜就板栗品质,虫果率降低到10%以下,亩产值提高到1000元以上,板栗种植户户均增收5200元。

养殖牛照片_农村养牛照片_农村养殖牛技术图片

元谋新华乡“小桃李”成为致富增收“大产业”

打造新引擎,“合作社+农户”跑出发展加速度。成立元谋兴华桃李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全乡888户桃李种植户全部纳入合作社管理,由合作社提供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桃李树苗定型、修枝等培训20批次。合作社同时负责全乡桃李销售,实现桃李商标、标准、价格、包装、上市“五统一”,帮助农户销售桃李1100余吨,销售额880万元。

借势新机遇,“电商+农户”开拓发展新路径。线上通过淘宝、拼多多等零售平台销售,邀请省内外知名网红到新华直播带货,以现场采摘、试吃等方式,向全国各地网友推荐新华桃李。线下通过元谋金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销售,以及桃李果脯加工双渠道,帮助农户销售桃李3000余吨,新华桃李远销至北京、上海等地。

实现新突破,品质优化扩大品牌影响力。成功注册“新华桃李”商标,新华桃李、玫瑰李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连续举办五届“桃李节暨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开展桃李王选拔、特色农产品推介等活动吸引大量县内外游客,并与10余家企业签订购销协议。

迈出新步伐,金融扶持催开产业致富花。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等政策支持,免费为农户提供桃李苗10万株,扶持发放黄板4万余张、农资肥料90余吨,落实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户,为98户贫困户提供小额扶贫贷款490万元,向元谋县农村商业银行争取发放“桃李贷”1183万元,解决桃李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587元增加到2022年的13550元。

养殖牛照片_农村养牛照片_农村养殖牛技术图片

武定县狮山镇小樱桃结出“致富果”

突出特色强产业,全力铸造“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将樱桃种植纳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通过连片种植不断扩大产业集群效应,在吆鹰村委会大石房村发展樱桃种植4000余亩,为61户种植户带来700余万元/年的收入,成功打响林果经济“特色牌”。

农旅融合促发展,着力打造“精品示范”。充分利用樱桃“春有花、夏有果”发展优势,以建设大石房樱桃种植示范村、美丽宜居示范村、樱桃产业园为抓手,结合生态和传统村落优势,打造春赏花、夏摘果、休闲观光的生态旅游模式,每年吸引游客量超过1万余人次,打响独具魅力的农旅融合产业发展的旅游名片,先后获评“楚雄州旅游特色村”“好客云南最美村镇”美誉。2023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大石房村樱桃花绽放盛况进行了约5分钟的电视直播和20分钟的新媒体(央视频)直播,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千亩樱桃花竞相绽放的醉美景致。

拓展延伸产业链,致力营造“节会经济”。依托“直播+电商”运营模式,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拓宽营销渠道,打响武定“上市早、色相好、甜度高”的樱桃品牌,连续11年举办“大石房村樱桃文化旅游节”,建成樱桃交易市场5个,销售高峰日交易量达80吨,樱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养殖牛照片_农村养牛照片_农村养殖牛技术图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