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草盆景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繁殖
瓶子草可用播种、分株、扦插等方法繁殖,规模化生产可通过组织培养快繁。
分株繁殖 成熟的瓶子草植株会从球根的基部萌生许多侧芽,使整盆过度拥挤而影响植株生长。可在3~4月份进行分株繁殖,将瓶子草从盆中挖出,分盆时要避免植株根系受伤,去除多余的土壤,将新芽点从母茎剥离。分株时植株的切口需涂抹多菌灵粉,避免伤口感染。分株后的子株以单独栽培为主,在栽种覆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把球茎完全掩埋,最好能够保留1/3的部位外露在基质表面。充分浇水后放置在光线充足而不能被阳光直射的地方,待植株根系逐渐长成后移到正常环境下。分株后的新植株当年就能长成健壮的成品苗。
扦插繁殖 植株叶片可进行叶插,或使用根茎段进行扦插繁殖。叶插时应把叶片剪半,剥下插穗基部带小部分的茎段,并将伤口涂抹多菌灵粉后斜插于洁净的基质中,在21℃~30℃的温度下,约1个月后就能长出新芽、新叶和新根。采用根状茎扦插时应切成长2.5cm的根茎段,每段根茎需带根,切口需涂抹多菌灵粉,平放于洁净的基质上,再在上面铺上湿水苔,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约l~2个月左右,待新芽和新叶长出后,即可移植于盆中进行常规管理。
播种繁殖 瓶子草花期一般约2周,而在开花的时候能自花授粉。花后结出的果实在3~5个月成熟。可于4—6月份在温室中播种,种子宜播种于切碎的水苔中,不加覆盖。温度20℃~25℃并保持较高空气湿度和充足度光照,1个月后种子开始萌发。也有极少情况,几个月甚至一年后才发芽。当出现第一片真叶时,有小的瓶状结构即可分苗定植于盆中。从播种至植株成熟需5年以上才能正常开花。
紫瓶子草
上盆管理
基质和盆具 瓶子草的根部非常发达,通常能占满整个花盆,所以对基质的要求不高。水苔较适合作为叶插或小苗的栽培介质,可使用纯水苔栽培。大株瓶子草比较适合使用成本较低的泥炭土,可在泥炭土中加入少量珍珠岩或粗沙,或用1/2栗色泥炭土、1/4蛭石和1/4膨化聚乙烯配制,并对其进行消毒,以免栽培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为使根状茎健康生长,基质应于每年春季更换1次。基质pH值控制在5~6.5。花盆要使用较大、更深的盆钵。
瓶子草栽培一般在智能温室条件下,可以在全年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种苗进行栽植。栽植时基质不加任何肥料,盆底要多垫碎砖块或小石子。栽植不宜太深,要让根茎的一半露出土面。种植后用少量苔藓覆盖盆面保湿。由于瓶子草有少许水分泡浸生长会更好,因此应把盆钵放置于l~3cm深的浅水托盘中,并定期补水,保持盆土湿润。冬季休眠期应及时将水盘移出,保持较干的状态,防止烂根。定植小苗上盆后湿度应控制在90%以下,并喷洒百菌清等常用杀菌剂1500~2000倍液消毒1次,以防湿度过大,滋生菌类,否则将直接影响植株成活率,出现烂心、烂茎、烂根的现象。
白网纹瓶子草
光照和温度 瓶子草可耐酷热,应终年保持阳光充足,植株才会鲜艳靓丽。如光照不足,盆栽瓶子草会色泽晦暗、徒长,植株原有的鲜红色会消失,变成暗绿色。但光线不能太强,特别是在夏季干燥季节,否则会灼伤叶筒,因此要注意遮阴,可遮去日光的50%~60%,并对环境喷水和加强通风,以营造较为凉爽的小环境,利于植株生长。
瓶子草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可在0℃~40℃下存活。最佳生长适温一般夏季应在21℃~30℃,冬季在7℃~13℃较为适宜。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瓶子草属植物均具有耐轻霜的能力。除极度严寒外,在南方地区冬季一般无需移入温室,而在北方地区需要移入温室保温。紫色瓶子草休眠期较长,在原生地休眠期可长达5个月,因此在冬季应使其充分休眠。
湿度和浇水 瓶子草是湿生植物,在野外可长年浸于沼泽地中生长,因此需要一个极湿的环境。在小苗期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内,大苗相对湿度保持在65%~80%。瓶子草对水质要求不高,喜湿耐湿,浇水以不含石灰质为佳,最好是雨水。浇水时可直接将水灌入套盆中或浇至套盆水满为止。如用漏水的普通花盆栽植,在生长旺盛季节,要保持每天浇1次水和喷雾,以保持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尤其是炎热夏季,浇水次数可适当增加为两次。冬季休眠期需控制浇水,保持盆中植料稍湿即可。
营养管理 瓶子草生长于贫瘠的沼泽地中,以捕虫囊诱捕昆虫吸收养分,但在温室栽培中虫源较少,为了使盆栽瓶子草快速生长,应定期施肥。一般来说,在生长旺盛期应每隔3~4周施1次肥,可使叶子肥硕健壮,瓶子颜色也会更加亮丽。施用方法可喷施或淋施,也可将稀释的液肥灌入捕虫囊中让其吸收。肥液灌入瓶子的高度以叶片高度的1/3。叶片红色和有红色脉纹的种类则应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以使叶色鲜艳,提高观赏价值。不要单纯或过多施用氮肥,否则叶色会变淡褪绿。肥料的施肥浓度一般以5000~8000倍液为宜,较稀的液肥施用后有利于植株快速吸收,尤其是灌入捕虫囊中液肥更要注意浓度,以防对叶片造成肥害。小苗种植两个月根系稳定后开始用肥,肥液的浓度最好在8000~10000倍液,到中苗期可提高浓度为5000倍液的肥水。冬季植株为休眠期,切勿施肥。
大瓶子草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茎腐病、黑斑病、根腐病等。虫害有蚜虫、蓟马、介壳虫、粉虱、红蜘蛛、菌蚊、线虫等。
红螺紫瓶子草
病害
①叶斑病。在高温、高湿、阴暗的环境下最容易造成病菌滋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规模的病害。如梅雨期间,引起植株叶筒局部迅速变褐色,形成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因此在气候不佳时更应注意环境控制,需转移到光照更好的地方或进行人工补光,加强通风,减少浇水,稀植、摘除枯叶等。在日常管理中,如植株生长过密,要适当进行移植,以增强光照效果,降低湿度,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春夏交季、梅雨季节和夏季是病虫害高发的时期,需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可选用40%嘧菌酯1500~2500倍液、杜邦福星6000~8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3~4次。
②茎腐病。多发生在小苗期,植株受害后在茎基部腐烂,幼苗倒伏。防治方法:重点应考虑温度、湿度、光照、环境通透性。一般湿度应控制在90%以下,最高不超过95%,如空气湿度连续几天达到95%以上时,应通过风机抽风及开启循环风扇等降湿。及时除去已发病的植株,若有轻微病株,可及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40%嘧菌酯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施3次。
③黑斑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上产生丝状污斑,后发展成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上常有许多黑色疱状颗粒,严重时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病斑,在通风不良和过阴时易生此病,应改变环境,及时剪去病叶。药剂防治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农利灵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每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还可用电热熏器,将抗菌杀病药剂蒸发到空气中,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④根腐病。由水苔腐烂引致的根腐病,及时换盆预防。换盆时除去老旧的植料,剪去烂根后用新植料再植。用敌磺钠、福美双、恶霉灵等1500~2000倍液,在发病前灌根,发病初期喷雾并结合灌根,每次间隔7~10天,连用2~3次。
鹦鹉瓶子草
虫害
①蚜虫。在温室中终年发生,尤其是在每年的春夏季,瓶子草的嫩芽遭受蚜虫的侵害,造成叶片生长畸形。可利用防虫网、黄黏板、诱捕等设施进行诱杀和驱赶害虫。药剂防治,可选用蓟蚜虱毙可湿性粉剂3000~4500倍液、艾美乐(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除。
②蓟马。危害瓶子草嫩叶顶端,吸汁液并呈现铁锈状,应定期清洁栽培环境,避免杂草落叶丛生,并且在蓟马盛行的季节前做好预防,可选用10%蚜虱毙1000~1500倍液、30%国光毒枪乳油1500~2000倍液、10%百灭宁乳剂2000倍液,每隔5~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用浅黄、中黄、柠檬黄3种色板都有很好的诱杀效果。
③红蜘蛛。当空气湿度过干或环境有传染源时,容易出现红蜘蛛,一旦发生需连续用药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药剂防治可选用15%哒螨灵、1.8%阿维菌素、10%敌死可等乳油2000~2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④介壳虫。主要寄生在捕虫瓶壁上,介壳虫和蚜虫一样吸食瓶子草的汁液,造成叶片生长畸形。多发生高湿、通风不良和阳光不足处,发生较多时可喷施25%扑虱灵可湿性粉2000~25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此外,还有躲在土壤中的根粉介壳虫,一经发现,可将瓶子草的根土去除并彻底将瓶子草全部浸泡在药水中,1小时后用清水将植株清洗1次,然后种回全新的土壤中。
⑤菌蚊。又称蕈蚊、真菌蚋、真菌蚊,幼虫称为菌蛆、根蛆等,成虫盛发期在3~4月和10~11月,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活动,喜食腐殖质和植物根茎。菌蚊是食虫植物栽培中主要的地下病虫害,可在温室四周加装防虫网、多直晒阳光、控制浇水量、防治基质过湿等抑制菌蚊发生。一旦发现菌蚊危害,最好直接换土,也可使用杀虫剂如阿维菌素、线虫灭蝇胺、毒死蜱、辛硫磷、艾美乐等乳油2000~3000倍液灌根。
⑥线虫。线虫是食虫植物主要的害虫,喜湿,寄生于有机质丰富的潮湿土层及植物的根部,理论上并不会杀死植株,但会造成根部胀大畸形,需将根部挖出才能看到。这些生存在土壤中的线虫不易灭杀,通常选用士虫丹缓释颗粒杀虫剂,放置于离根部稍远的基质表面,能够达到较好的灭杀效果。此外,更换干净的基质也是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