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经省政府审核批准发文公布2018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落实情况考核结果,我市被评为优秀等次,名列全省第一。至此,我市已经连续三年夺得全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优异成绩,这标志着我市在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杂粮产业振兴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迈上了更高、更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粮食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指示精神,牢固树立践行粮食安全新发展理念,突出小杂粮“特色”优势,全面实施“一一五”大粮食安全战略(即“一个总抓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一个总目标”:打造“中国杂粮强市”;“五大工程”:优质粮食工程、基地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品牌创建工程、互联网+粮食营销工程),大力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杂粮产品附加值成倍增长,已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市小杂粮年加工能力达到28万吨,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小杂粮生产基地之一,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我市“中国杂粮强市”称号。
规模化发展夯实小杂粮产业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质量的小杂粮首先要从原料上抓起。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流通反馈激励作用,提高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强化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保障,支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引导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截至目前,全市“优质粮食工程”总投资18194万元,建设实施项目23个,扶持壮大一批发展起点高、创新能力强、产业融合好、经济社会效益优、辐射带动范围广的龙头示范企业,支持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切实提高粮食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特别是针对粮食产后管理落后、损失较大的问题,我市投资6639万元建设产后服务中心13个,实现六县(市、区)全覆盖开展“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普惠服务,不仅提高了粮食质量,而且可为农民减少产后损失80%。2018年,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155万亩,比上年增加10万亩,产量4.5亿斤,比上年增加13.25%,全市杂粮加工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人均收入近千元。
同时我市以大型杂粮加工企业为龙头,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狠抓绿色有机基地建设,扶持企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重点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纯绿色50多万亩小杂粮种植基地,这样有效解决了杂粮种植小而散、小而全的问题,逐步达到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便于田间管理,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率。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证,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达12家、有机认证达5家、绿色认证10家。我市还投资5655万元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项目3个,投资4500万元建设“山西好粮油”行动示范项目4个,将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贯穿于粮食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产购储加销”顺畅有序衔接,既解决了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短板”,更使我市优质杂粮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优质产品明显增加。
科技化工程提升小杂粮产品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培训,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进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努力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好的创新型粮食领军企业。同时,鼓励和支持小杂粮龙头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与各大院校联手,聘请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重点攻关,把杂粮做成口感好、食用方便、药食同源的主食产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我市产的燕麦片、藜麦米、荞麦米、熟豆面糊、亚麻籽油等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市共有40多家小杂粮加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使技术更新升级得到进一步保障。龙首山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升级改造了11条杂粮生产线。朔煤古城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引进瑞士布朗公司生产的燕麦片生产线,并配套微机、控制自动化设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山西中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引进并升级改造了国内一流的藜麦全自动加工设备。
实施互联网+粮食营销工程,扩大市场占有率。投资1400万元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项目3个,解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水平低的“短板”,粮食质量检验监测能力显著提升,有效防止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扶持20多家杂粮骨干企业开辟了互联网电商销售交易平台,采用线上销售配合线下体验的经营模式,依托电商平台与实体市场两大板块,积极发挥网络优势,构建了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品种、多层次、多模式的农产品绿色交易体系,使产品行销全国,走向世界。右玉县政府和富朔联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了右玉县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和“西口人家”线上平台,与淘宝网、京东、苏宁易购3家网络运营商联手,在“西口人家”平台上直销县内20家粮油加工企业的拳头产品。
品牌化建设推动小杂粮走向世界
品牌是企业、是产品的重要标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市把实施品牌创建作为杂粮产业发展的生命来抓,大力培育杂粮发展新动能,不断加快推进小杂粮品牌建设步伐。
我市成功打造了四个“国字头”区域性公共杂粮品牌:朔州市、怀仁市、平鲁区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分别命名为“中国杂粮强市”“中国绿豆之乡”“中国红山荞麦之乡”。山阴县申报“中国富硒小米之乡”近日通过专家评审,同时还被山西省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山西富硒谷子强县”。目前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了74个。全市农产品企业共取得山西著名商标38件,其中杂粮生产加工企业持有12件,打造出“百汇农珍”、“晋之坊”牌小米,“龙首山”牌绿豆,“桑干河”牌豌豆挂面,“醇膳”牌燕麦,“安第斯·藜”牌藜麦,“天下康生”“朔平府”“儿女山”牌亚麻籽油等10余种品牌,先后在国内大型展示会上荣获产品金奖,平鲁红山荞麦米和山阴燕麦片多次入选国宴。山西鑫霏、怀仁龙首山生产的“百汇农珍”“晋之坊”小米,双双获得全国小米品鉴大会上榜产品。这一系列品牌创建活动为我市小杂粮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注入了新活力。
我市还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多次组织杂粮龙头企业“领着姑娘,带着嫁妆”参加了中国粮企山西行、“中国好粮油”“山西好粮油行动”,以及北京、上海、山东、福建、内蒙、黑龙江、湖南、江西等省市举办的粮油精品展、农博会、产销对接会,努力扩大朔州小杂粮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将产品成功打入当地市场,端上老百姓餐桌。此外,还与威海、厦门、苏州等城市缔结为“小杂粮产销合作友好市”,签订了小杂粮供需合作框架协议。
新征程新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朔州发展小杂粮正逐步走出一条“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记者刘淑花 通讯员 张权 李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