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栽植规模1600万棒,明年将达5000万棒。黑木耳产业已经成为我们中阳县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色的重要支撑。”山西省中阳县委书记赵沂旸说。

好山好水孕育好山珍

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腹地的中阳县,是山西省首批脱贫摘帽县。生态环境独具优势,森林覆盖率达到56.6%。中阳黑木耳,栽培自大山深处、生长于天然氧吧,被称为“黑色国宝”。

中阳县下枣林乡吴家峁村种植基地的张志刚之前在外地做批发生意,2019年回乡种植木耳,政府补贴20万元、自己投资50万元,盖了10个大棚种植20万棒,预计年内收入可达50万元,就能回本了,明年开始就是纯利润了。这样的例子,在当地比比皆是。口袋鼓了,信心足了,中阳县农民种植黑木耳的积极性更高了。

中阳县车鸣峪乡任家湾村的任保平说,自家的3亩土地紧挨着省道,本来打算开个饭店,听说有人种木耳“挣了钱”,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回了木耳棒。这一种,他发现了“新大陆”。2019年,他的3亩地总共收了4000斤木耳,卖了10多万元,投资才3万元左右。剩下的全是利润。

政府支持,多种形式,发展木耳产业成为新时尚。中阳县道棠合作社付建强说:“我们一共是30个智能棚,一个棚能产2000斤,最忙的时候有60多个人在这工作。”他还介绍,栽种木耳带动了十几户贫困户,随着产量增加,下一步,将在山东、浙江、安徽等地的旅游服务点,销售带包装木耳。

如今,中阳县的贫困户转变旧思路,主动走出田间地头,拓宽销售渠道,抢占市场,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回“真金白银”,使木耳成为脱贫致富的“金耳朵”。

科技支撑为新兴产业保驾护航

中阳县先后出台黑木耳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木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黑木耳产业行动方案等文件,他们编制了《中阳县黑木耳栽培技术指导手册》,聘请了18 名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对全县木耳产业队伍进行产前、催芽、育耳、采收全程不间断技术培训。

中阳县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校县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是中阳县食用菌产业总顾问,常年驻县指导木耳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服务。

位于中阳县车鸣峪乡刘家坪的山西腾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与山西农业大学、河北菇友农业公司等成立了由 2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中阳县食用菌技术团队,进行优良品种选育、菌种研发生产、栽培工艺优化研究、优质菌包生产和技术服务等,实现了地栽、棚栽木耳高产新技术,探索出黄土高原代料栽培木耳管理新模式。实行“七统一分”,即合作社或企业统一原料采购、统一优良菌种、统一菌棒制作、统一接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栽植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优势互补,实现了农企共赢。

政府推动扶贫产业蓬勃发展

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的硬核支撑。

自2018年,中阳县和定点帮扶单位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把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新兴产业——黑木耳产业作为重点扶贫产业以来,为了让“酒香”飘出“深巷”,他们积极牵线搭桥,连续两年在中阳县举办消费扶贫活动,提升了中阳黑木耳的知名度。中阳县积极推动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发展。中阳县县长田安平介绍,他们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展示、销售,设立京东、淘宝“中阳馆”,培育黑木耳销售“大主播”“网红”,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

中阳县黑木耳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海荣介绍,2019年,中阳县栽植黑木耳282万棒,采收干耳29.45万斤,实现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308户、868名脱贫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见成效。今年全县黑木耳栽植规模达到1600万棒,明年将达到5000万棒。

一片小木耳,做出大文章。赵沂旸说:“下一步,中阳县将继续完善补贴政策,从生产环节向科研、标准化技术制定、品牌市场信息化建设做倾斜。从进一步完善木耳产业的科技投入、生产体系、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循环农业等10个专项精准发力,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为乡村振兴交出‘五彩’中阳的答卷。”(本报记者 王海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