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2023年第3期
读书心得
保山市小学数学李娟名师工作室成员 赵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腾冲市腾越二完小教师赵俊,2022年10月加入保山市小学数学李娟名师工作室,今天很荣幸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有人说,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一路走来,我们是幸福的,在工作室主持人李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摩名家课堂,学习教育智慧;我们共专业书籍,更新教育观念;我们同课异构,与同伴互助成长。特别是近期我们阅读了《小学数学教师》第3期刊,书中SOLO分类理论让我受益匪浅,因此,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学SOLO分类理论,让“五构”教学模式落地生根》。
S0L0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首字母的缩写,它是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提出的,意为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它为结构化教学提供了脚手架和依据,为我们一线教师设计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基于S0L0分类理论下的“五构”教学模式,即散构、建构、解构、固构、延构。(图1)
1.散构
“散构”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自由联构,也就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第一步要确定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保学生能打开思维快速提取知识。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圆面积”时,先出示课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学生对“圆”较为熟悉,话题广、思路宽,能扣住“圆”和“面积”两个关键词勾连出相关知识点,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大致的整体了解。这样的自由联构追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使教学开放性大,学生思维束缚少,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大脑。(图2)
2.建构
“建构”的目的是让学生分类梳理、知识成网,也就是在第一步自由联构的基础上,把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提取出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形成解决新知识的结构。例如:在推导长方形面积时,联想到这与学习长度单位“厘米”一样,都是数“单位”个数,长方形从数单位个数开始,到发现规律得出运算公式,直到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也可以回到这一“原点”。受SOLO分类理论和刘延革老师的影响,我也这样设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首先从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共通之处入手,追根溯源,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每行单位个数×行数”来计算;接着,让学生猜想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最有可能用这个公式计算的是哪个图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平行四边形。”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让他们在方格纸上数平行四边的面积,在学生汇报中引导每行单位个数对应平行四边形的底,行数对应平行四边形的高,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接着追问:“三角形、梯形、圆形可以用这个公式吗?”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转化的思想表达想法。但对于圆形,他们始终认为不可以。此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引导他们回头看,一开始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中不足一格的割补成一格,把不规则转化成规则,或是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把它平移到右边补成一个长方形,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在我的启发下,有个学生大胆地说出了想法“先把圆分成两个半圆,再把每个半圆分成很多扇形,最后拼成长方形”。
我顺势用课件展示圆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变不可能为可能,在学生的惊讶声中结束这堂课。这样的设计打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平面图形的面积都可以数出来,都可以用每行单位个数×行数来计算,不再是一个图形一个面积公式,让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3.解构
“解构”的目的是让学生跳出结构、寻找意义。这里所说的“解构”,主要是运用已掌握的概念、规则、思维支架等来认识具体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我们一起来看“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课本中是以单向箭头呈现知识。(图3)
笔者向我们支招,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向思考,把多种平面图形之间的结构“解开”,从其中任意一个图形开始,推导出其他图形的面积。这样,打破原来的单一结构,建立“新结构”从单点结构到关联结构,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图4)
4.固构
“固构”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变式练习中,活化新知,也就是让学生初步形成的关联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例如,“分数的意义”练习课,让学生用不同的表征方式表示同一个分数,用同一种图式表示不同的分数等,再次经历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关于分数的知识结构。
5.延构
“延构”的目的是让学生勾连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共建新网。在教学时,让学生“大胆想”,把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重新串联、类比迁移,组成新的知识网络,使得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抽象拓展结构。在上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课时”,我在课末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如果设计师设计了如下三个形状的行李箱(图5),你能确定哪个行李箱的容量最大吗?你还能设计一个“特殊” 的行李箱,并求出它的容量吗?这道题的设计从知识的本质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开放的探究空间,虽然在教学中我没有明确指出直柱体的概念,但多数学生在交流中能够能感悟到任何一个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看作无数个底面平移累加形成,都可以用“底面积×高”求出体积,实现了认知策略的结构化迁移,有效助力空间观念和空间推理能力的发展,也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图形的体积等相关知识做好了认知铺垫。(图5)
总之,学习SOLO分类理论下的“五构”教学模式,让我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所学、所思、所获用于课堂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老师们,阅读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探索!阅读,是在遇见“他者”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成全自己!希望我们在阅读中,找到同路人,找到领路人!一起抵达不曾抵达的“诗和远方”。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