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春雨
近日,新疆“海鲜”火了,三文鱼、大螃蟹、澳洲大龙虾……新疆“海鲜”迎来大丰收。作为中国离海最远的内陆省份,印象中怀抱着沙漠和戈壁滩的新疆,无“海”何以产“海鲜”?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先后走访新疆的龙虾和三文鱼等养殖基地,看新疆水产丰收的真实情况。
新疆产的澳洲淡水龙虾
三文鱼跃天山
一粒来自丹麦的三文鱼鱼卵,远渡重洋后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安家。这里,天山上融化的雪水汇聚为清澈的湖泊,滋养着三文鱼自由生长。
鱼卵孵化为鱼苗,科学的养殖让它们很快适应了新疆的气候,三年后,这尾三文鱼跃出天山,成为新疆水产的一颗明珠。
通过现代化的加工和运输手段,新疆的三文鱼出水后的24小时内便可完成加工、包装、运输等全过程,从新疆的天山脚下,到达上海消费者的餐桌。
探寻新疆三文鱼的生长源头,记者在辗转了飞机、汽车和渔船后,终于来到了新疆最大的三文鱼养殖企业——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的三文鱼养殖基地。
在天山山脉的茫茫群山之中,基地像一枚碧绿的玉石,镶嵌在群山的怀抱之中。
三文鱼养殖基地
“2013年的时候,我从乌鲁木齐飞伊犁,在飞机上看到这片水域,动了养殖的念头。”天蕴的董事长张秀说,“很短的时间我们就决定养殖三文鱼,发展到现在正是第十年,我成了一个‘渔民’,我们三文鱼也跃出了天山。”
三文鱼是名贵鱼种,也是娇贵的鱼种。在远离海洋的新疆发展水产养殖,如同在戈壁种活一棵树一样艰难。养殖成功与否,自然条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尼勒克县地处喀什河上游,位于天山山脉浅山区,这里气温较低,水温常年保持在20℃以内,十分适合冷水鱼类生长繁育。但新疆的天气在炎热和寒冷中经常“切换”,克服气候难题的同时在高海拔环境下养殖三文鱼,依然是个巨大得挑战。
幸运的是,在气象、水产等科研人员和天蕴公司的联合攻关下,三文鱼终于在新疆“安了家”。
“想要三文鱼在天山安家可不容易。我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工程中心为组织形式、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体系。 ”张秀介绍,目前,新疆天蕴已与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等8家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了合作。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公司目前拥有2个年产3000吨的三文鱼养殖基地,还有1个年产5800吨三文鱼的养殖基地正在筹建之中。
目前,新疆的三文鱼已经走出新疆,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2023年,新疆天蕴预计销售三文鱼6000吨,可实现收入约50000万元。
出产的成品三文鱼
张秀告诉记者,天蕴公司之所以能够迎来快速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新疆水产养殖的自然、技术等积淀。以天蕴公司养殖的三文鱼品种虹鳟为例,早在上世纪70年代,伊犁河流域就开始养殖虹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养殖历史。
如今,这尾天山的三文鱼,不仅跃出了天山,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我们现在正在建设一个总投资1亿元的育种基地。目的就是打破育种这一制约国内三文鱼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瓶颈,实现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规模化制种,真正实现我们新疆三文鱼的全产业链国产化。”张秀说。
张秀在养殖基地接受记者采访
沙漠里养出了大龙虾和螃蟹
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即自北向南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夹着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在新疆,茫茫的天山山脉成为一道天然的分界线,划分出北疆与南疆截然不同的风土风貌。
相比于出产了水源充沛,出产三文鱼的北疆,干旱的南疆似乎不利于水产发展。但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水产成了不少乡村的明星产业。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麦盖提县,三面环沙,是全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沙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0%。就是在这样的沙漠里,澳洲淡水龙虾和螃蟹等,又在这个秋天迎来了丰收年。
“我们的龙虾是用叶尔羌河水养育的,口感Q弹,非常鲜美,可以做刺身吃。”麦盖提县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负责人吴军友介绍说,龙虾养殖五六个月即可长到100克-150克左右,进入成熟期,市场售价为每公斤260元,效益非常可观。
沙漠养殖的澳洲淡水龙虾
吴军友告诉记者,沙漠养殖大龙虾的技术引进自山东日照。山东援疆的干部在摸底调研时敏锐发现,由于地处叶尔羌河附近,麦盖提县的县域内形成了多个池塘,这些池塘除了为周边农田灌溉蓄水外,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在详细地调研后,山东援疆指挥部最终选取了澳洲淡水龙虾这一品种进行养殖。作为名贵虾种,澳洲淡水龙虾营养丰富、经济效益显著。但在沙漠里养殖水产挑战极大,需要面临沙地渗漏、土壤返碱、本土敌害等重重困难。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养殖不可能成功。在山东援疆指挥部及地方政府的共同扶持下,历经艰辛探索,克服重重难关,终于实现了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本土化,打破了南疆螯虾类水产品依赖外界供给的限制瓶颈。
2021年10月,首批“沙漠龙虾”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外表响当当,味道更响当当”的新疆沙漠澳洲龙虾征服了消费者的味蕾,打响了名气,打开了销路。
随后,随着试养成功及技术培训的开展,吸引了大批养殖户加入,麦盖提县开展尝试规模化养殖。除了澳洲龙虾,还有螃蟹等更多水产项目,加入新疆水产的“沙漠俱乐部”。
新疆渔业西北排名第二
实际上,新疆水产大丰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和印象中不同,新疆境内河流、湖泊、水库、天然坑塘众多。根据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疆宜渔水域滩涂4607.09万亩,其中,宜渔河流水面1471.93万亩,宜渔湖泊水面603.87万亩,宜渔坑塘水面194.63万亩,宜渔水库水面210.80万亩,宜渔沟渠水面426.57万亩,宜渔滩涂826.22万亩,宜渔沼泽地429.23万亩。
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带来了丰富的鱼类资源优势。据初步调查,全疆共有鱼类88种,其中土著鱼类46种,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1种。
“历史的演化,地缘的阻隔,使得新疆土著经济鱼类具有明显的区域独特性,可作为名特优新水产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欧鲇、丁鱼岁、额河银鲫、白斑狗鱼、梭鲈、河鲈、东方欧鳊等已向全国十余个省区推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渔业监督处处长邓康处告诉齐鲁晚报记者,通过多年发展,新疆渔业初具规模,2022年达到17.3万吨,在西北5省排第二。
三文鱼养殖基地
其中,新疆的三倍体虹鳟2022年末产量4554吨,占国内三文鱼产量15%,其中伊犁州产量4162吨。伊犁州3座水库全部达产后,预计产量1.18万吨,占国产三文鱼40%的份额。赛里木湖的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以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品牌享誉区内外,年产量300吨左右,已形成从苗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鲜为人知的是,新疆的水产品其实早已走出国门,名扬世界。芬兰、荷兰、日本等水产大国中,新疆水产都作为高端水产的代表,占有一席之地。
“水产养殖业是我区渔业主产区的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作出了渔业贡献。”邓康处介绍,近年来,新疆各地也越来越重视渔业发展。截至2022年末,全区渔业总产值42亿元,较2019年增加9.21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9960元,比全区农民人均高3410元。
“渔民”,正成为新疆富民的新职业。
工人在捕捞三文鱼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