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做好亲鱼摄食、活动、水温及水色变化情况的观察与记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1)病害防治: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坚持以防治为主,并定期在池塘中泼洒生石灰,一般用量在9kg/67m2左右,不仅可以调节水体的肥瘦程度,还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病菌和抑制病菌的生长。亲鱼培育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寄生虫病,采用0.5mg/kg的硫酸铜杀灭;水霉病,采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治愈。
2.人工繁殖
(1)产前准备工作:准备好6个网箱,采用20mg/kg漂白粉浸洗消毒,设置在水质清新的池塘中,以备将催产后的亲鱼放入网箱中。根据亲鱼体重,备足促性腺绒毛膜激素,注射器准备充足,且带有精确刻度,针头备用5号针头和4号半针头,并且在催产前用高温消毒。用高温法将毛巾和纱布处理,然后晾干备用。所有孵化设施和用水于产前2周全部消毒,孵化巢在1周前用15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2)人工催产:6月8日开始第一批人工催产。在催产前,利用小水泵从外塘打水进入亲鱼培育池,形成水流,刺激亲鱼性腺成熟。流水刺激后,将一些围绕在网箱边游走,甚至在水里上、下翻动的亲鱼用网兜捞出。雌性亲鱼应腹部圆大,生殖孔处有卵粒突出,轻压腹部有微黄色甚至无色卵粒流出;雄性亲鱼生殖孔孔径变大,轻轻挤压有乳白色精液流出,这样的亲鱼可以用于催产。
人工催产时,用手掌心压住泥鳅头部,四指合拢抓住泥鳅颈部以下部位,使泥鳅见不到光亮,将带有激素的注射器呈45°角轻轻插入泥鳅背部肌肉,将激素注入泥鳅体内。雌性亲鱼注射剂量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50~1000U,雄性亲鱼剂量减半,然后将雌性亲鱼和雄性亲鱼分别放入已设置好的网箱内,观察发情情况。雌性亲鱼出现少量排卵或轻轻挤压亲鱼有卵粒流出,即可以进行人工授精,效应时间在9.5~12h
人工授精时,将亲鱼捕捉上来后用毛巾或纱布将亲鱼体表水轻轻拭去,然后从上腹部向下用适当的力度挤压亲鱼腹部,将卵粒挤入碗中,再用同样方法挤入精液,用手或羽毛搅拌,使卵粒充分受精,然后将受精卵撒入水花生、四季草做成的鱼巢上,放入孵化设施中。
人工孵化过程中,将粘满受精卵的鱼巢用砖系住后沉入孵化缸、孵化池内,距水面20~30cm,受精卵密度在1.0万~1.8万粒/m2,水温23~24.5℃时,72~75h即可孵化出鱼苗。
3.自然繁殖
产前只需将网箱设置好和进行孵化设施消毒,具体操作如下:
(1)将成熟的亲鱼移入设置好的网箱内,放进已准备好的鱼巢,然后用流水方式刺激亲鱼交配。雌雄比例为2:1,亲鱼放养密度为2kg/m2。
(2)加强巡视:由于是自然繁殖,亲鱼产卵时间长,且断断续续,这就要求加强巡视,并及时将粘上卵粒的鱼巢取走,重新放入新鱼巢。
(3)大雨或雷雨后的第2天清晨为泥鳅多产卵时期,一定要加强管理。
(4)在自然繁殖过程中,同一网箱内泥鳅发生交配的时间会持续3~5天,异性亲鱼间相互追逐,并不时用身体缠绕在一起,完成受精过程。
(5)选取40组泥鳅放入瓷钵、白色瓷盆中,经过仔细观察,整个受精过程约为30min。
(6)孵化方法与人工孵化相同。
4.苗种培育
(1)夏花培育:刚孵化出的鳅苗紧紧叮附在草把和池壁、缸壁上,此时其依靠卵黄营养,不需要投喂,至鳅苗不再叮附在附着物上时开始投喂。开食后的鳅苗培育应将肥水与投喂方式相结合,即将培育池的水体培育成绿色以后,水体透明度在20cm左右时,将鳅苗移入培育池中,用煮熟的蛋黄投喂;待鳅苗生长至体长1cm时,经常不断地投喂轮虫、水蚤等浮游生物,再辅以鱼糜等自制饵料。投喂方式为1日多餐,上午投喂2次,下午投喂3次,晚间投喂3次,投喂量以1h内鳅苗吃完为宜。1~15天以后,鱼苗体长至1.0~1.5cm时要及时分池,培育密度应控制在8万~10万尾667m2以内。
(2)鱼种培育:夏花分池前10天,鱼种池应进行消毒。鱼种放养密度为2万~3万尾/667m2,条件好的鱼种池还可多放养一些。在鱼种放养前,鱼种池水质要求达到黄绿色,并经常注意水质变化,投放经过发酵的家畜肥,投入量为60~100kg/667m2,若发现水体透明度低于16cm时,可用生石灰调节,其用量为5kg/667m2。饲料投喂量以鱼种在2h内吃完为宜,投喂方式为上午10:00,投喂日投喂量的1/3,下午6:00左右,投喂日投喂量的2/3,全池遍撒成鱼配合饲料,至鱼种体长至5cm以后,投喂量可按鱼体体重的8%~10%进行投喂,鱼种体长10cm以后进入成鱼养殖阶段。日常管理中要注意的是;
一是要加强巡塘,防止水质变化;
二是防鼠害、敌害;
三是勤注水,但水深宜保持在1.2~1.3m。
(3)病害防治:在鱼种培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夏花时,由于洪泽湖周边地区降雨量较大,水温一直在23℃左右,所以鱼体有一定程度的水霉病发生,可用2%食盐水浸浴鱼苗5min进行治疗。
5.小结与体会
(1)在亲鱼培育过程中,水泥池培育亲鱼的方法不适用:
一是亲鱼在池壁游走,对亲鱼吻端摩擦过大,导致亲鱼受伤,容易感染水霉病;
二是水泥池投喂培育违反了泥鳅生长在肥水环境的习性,使亲鱼性腺发育迟滞,难产比例较高。
(2)亲鱼培育不宜仿效四大家鱼亲鱼培育模式,不适用“秋培春壮”,只宜春季培育。原因是泥鳅的亲鱼多从市场上收购,体内寄生虫疾病多发,一经越冬,亲鱼死亡率较高。
(3)亲鱼培育应适应泥鳅的生活习性,坚持肥水培育为主,人工饲料投喂为辅。
(4)孵化期间,要经常向孵化池、缸添加新水,防止受精卵缺氧,造成胚胎死亡。
(5)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是培育浮游生物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适口饵料。
(6)鱼种培育密度不宜过大,在规模化繁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