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番茄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介绍了浙江省番茄产业的现状,即主要产区及栽培模式、选育及推广的品种和应用的高效栽培技术。同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现状,探究原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浙江省番茄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番茄产业;现状;问题;浙江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547(2017)20-0099-04番茄,别名西红柿,原产南美洲,是浙江省主要的蔬菜作物,2014年栽培面积1.78万hm2左右,产量85.2万t,测算产值超过8亿元。番茄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所含的番茄红素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备受关注,深受市场喜爱。近年来随着栽培设施条件的改善,浙江省引进选育并示范推广了一批耐贮运、稳产、商品性好的优质番茄品种,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加之大棚越冬长季和高山夏秋越夏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使番茄667m2产量超5000kg、产值超万元,产业快速发展壮大。1浙江番茄产业发展现状1.1番茄主要产区及栽培模式浙江省番茄重点产区为浙北的嘉善平湖、浙东的慈溪黄岩、浙中的金东婺城、浙南的瑞安苍南等。浙南的温州、浙东的台州为番茄主要产区,仅温州苍南县就种植番茄2300hm2左右[1],这些地区主要种植大红硬果型番茄,采用设施越冬早熟栽培模式,大棚内架设中棚保温,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中旬定植,次年1~2月采收上市,一直采收到6月,这段时间浙江平原地区番茄还没有大规模上市,福建等地外运番茄刚刚下市,因此效益较好。

其次为浙北地区,除了嘉兴的嘉善平湖地区种植粉果番茄供应上海市场外,其余地区主要种植大红品种,这些地区采用春提早大棚早熟栽培模式,大棚内架设中棚、小拱棚保温,一般10~11月播种,12月至次年2月定植,4~5月上市。还有临安、安吉、婺城等海拔600m以上山区,主要采用高山越夏栽培,一般3~4月播种,5~6月定植,7~10月上市。这段时间上市的番茄供应夏季空档期,效益较显著[2]。1.2省内主要选育和推广品种浙江省规模种植番茄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种植以色列海泽拉的红果品种FA-189,上海选育的有限生长大红果品种合作903,以及后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粉果品种浙粉202,这个时期种植的番茄主要表现为易种、产量高,但果实普遍不耐储运,并且抗病性较差。?M入21世纪,从国外引进的硬果型红果番茄品种开始在浙江大面积种植,其主要特点是果实硬,耐储运,解决了蔬菜长距离运输问题,因此很快得到推广,以先正达公司的倍盈、西安金鹏公司的金棚1号、法国引进的汉克、托马雷斯为代表。到2006年前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大规模发生,当时主栽的品种普遍不抗此病,给番茄产业发展带来很大阻碍,于是国内外种业公司、科研院所纷纷开始选育抗TY番茄新品种,代表品种为先正达的齐达利,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浙粉702。

近10a来,省内主要有4家单位从事番茄新品种选育,包括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浙粉、浙杂系列,杭州农业科学院的杭杂系列,温州农业科学院的瓯秀系列以及勿忘农公司的钱塘旭日、钱塘红宝。同时由于农业观光采摘兴起,樱桃番茄品种也开始大面积种植,代表品种有:以色列海泽拉的夏日阳光,台湾农友的千禧、圣女果,日本引进的黄妃等,与此同时,省内育种团队也培育了不少樱桃番茄品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浙樱粉系列,勿忘农钱江金珠、钱江红珠。这些番茄品种主要特点:产量高、耐储运、品质好、多抗(以抗TY为主),例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浙粉702,早熟,无限生长类型,连续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果质量250g左右,畸形果少,果实硬度好、耐贮运,667m2产量5000kg左右,高抗TY、抗番茄叶霉病[3];勿忘农公司的钱塘旭日,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成熟果大红色,着色均匀,果实坚硬耐储运,单果质量180g左右,667m2产量达6000kg以上,抗叶霉病、灰叶斑病等[4]。1.3新型高效栽培技术应用①番茄长季节越冬栽培浙江番茄长季节越冬栽培采用最普遍的地区是浙南的温州,8~9月播种,一直采收到次年6月下旬,产量可达180t/hm2,同时在越冬栽培上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使得大棚气温、地温分别提高3.4℃和3.7℃,番茄品质有提高[5]。

在温州、宁波、台州地区,种植户还采用番茄“换头”技术,来保证番茄正常越冬[6]。同时近几年浙北地区例如嘉善农民为了得到很高的种植效益,也开始采用大棚内架设多层中棚,发展番茄越冬栽培,将播种期提早到9月,利用元旦至春节前后番茄高价格时期上市,同时产量可225t/hm2[7]。②肥水一体化技术目前滴灌技术已在番茄设施栽培上大规模应用,膜下滴灌,按照番茄生长需求,按照“少量多次”原则,在滴灌同时定时定量将肥料输送到番茄根部附近,使得番茄产量、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兰溪地区通过肥水一体化技术应用,相比于常规施肥,番茄增产12.1%,单果质量增加4g,畸形果率下降3%,节本增效7163元/hm2[8]。③保花坐果技术番茄在低温或高温时期结实较为困难,目前农户普遍采用激素来进行番茄的保花坐果,从原先的2,4-D到后来的防落素,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及对激素的恐慌情绪,番茄生产生也开始采用新型的保花坐果技术,如采用电动振动棒,它有操作便利,省工省力,减少番茄病害发生的好处[9];又如采用熊蜂或者蜜蜂来辅助授粉,显著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10]。2存在的问题2.1种植品种类型单一,销售渠道不畅浙江番茄主产区自引进硬果型的品种后,因为其具有产量高、耐储存、耐运输、果形外观漂亮等优点,深受种植户的喜爱,从而使其种植面积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目前浙南种植的番茄98%是硬果型的红果品种。导致市场单一,抗击市场风险薄弱,生产的番茄采收季节主要集中在1~5月,这时竞争生产区域,省外有福建宁德、霞浦、福鼎和山东寿光等地,而在年底落市的是福建的漳州、泉州等。如果遇到天气的原因,出现季节性集中上市的话,就可能导致市场饱和,量价齐跌的局面。同时浙南地区产的番茄主要依靠山东等地的外地商贩返销进入国内市场,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外地商贩手中[1]。2015年就出现了苍南番茄滞销,大量番茄农户不愿采摘,导致烂在田头情况。2.2种植技术、种植设施落后目前浙江大部分种植户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对技术掌握程度还只局限于初浅的认知阶段,对番茄种植主要依靠自身经验,没有统一标准,虽然各级技术部门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但收效甚微,同时农户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严重不足,目前浙江主产区番茄最高产量能达到300t/hm2,但与荷兰、以色列等地番茄600t/hm2的产量还有很大差距。还有部分农户还是采用简易的竹架大棚或者结构很简单的钢管大棚,如遇极端灾害性天气,比如浙南地区的台风,就可能血本无归。2.3利益联结机制松散,“订单”缺乏制约力近年来,一些大收购商采取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的模式,但由于信用意识淡薄,当市场收购价格高于约定价格时,农户不履“订单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当市场番茄价格下跌,收购商压级压价或收购不及时也非个别现象。

2.4番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国外种子价格高昂由于番茄种子利润高,国内从事番茄新品种选育的单位很多,但由于国外譬如先正达、海泽拉、圣尼斯等跨国企业掌握了先进的育种技术,且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储备,当市场上需求某一个类型的番茄品种时,跨国企业往往能迅速推广这种类型番茄品种,而国内企业只能在利用这些跨国企业推出的品种的基础上,开展新品种选育,导致国内培育番茄品种往往和国外品种类似,且又比他们迟几年推向市场。这就使得国外番茄品种在国内很快被推广应用,但其种子价格基本在0.3元/粒以上,价格昂贵,农户生产成本加大。且国外种子易销售,利润高,有些种子经销商会将国外品种进行改名,或干脆“套包”销售,同一个地区的番茄品种往往年年不同,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2.5育苗产业发展缓慢由于浙江番茄主产区基本上连续多年种植番茄,导致番茄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严重,农户直接种植实生苗风险较大,近几年浙南农户纷纷从山东、福建等地购买番茄嫁接苗,而买到的又不知道是什么品种,主动权掌握在外地育苗场,同时因距离较远,嫁接苗运输成本较大,加大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虽然目前浙江各地都在新建育苗场,但普遍规模较小,年育苗能力基本在几百万株,少有千万级别育苗场,且番茄苗嫁接技术远远落后山东等地,嫁接熟练工严重缺乏,导致育苗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3发展对策3.1加快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农业装备和设施落后的状况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和设施现代化,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促使粗放的传统农业向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改变传统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的生产效益。3.2大力实施番茄基地建设,加快番茄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步伐质量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要尽快发展“产学研”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对番茄产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番茄基地,加快番茄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优质、安全(无公害)番茄生产基地建设,建立相应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标准是当务之急。3.3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加大对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激励力度,构建服务支撑体系,打通成果转化通道,通过成果应用体现创新价值,通过成果转化创造财富。使得新培育的番茄品种及新技术能快速得到应用,改变番茄种业受制于人的局面。

3.4加快发展农村和培训培育一批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者和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改变原先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环境,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1]吴祖建.苍南县番茄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温州农业科技,2016(1):11.[2]潘慧锋,胡美华,赵建阳.浙江省番茄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长江蔬菜,2009(11):5-7.[3]王荣青,叶青静,周国治,等.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的选育[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3):625-629.[4]胡立军,王忠明,唐钱虎,等.番茄钱塘旭日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7):804-806.[5]钟伟杰,潘彬荣.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保护地番茄越冬栽培上的应用[J].温州农业科技,2014(1):35-36.[6]陈青,赵建阳,陆永祥.番茄换头越冬长季节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6(6):44-45.[7]翟福勤,徐丹,王群嘉.善地区大棚冬春茬番茄嫁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9(8):89-90.[8]叶汉志,章日亮.果蔬应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W,2013(10):1287-1288.[9]柳欣欣.番茄电动振动棒授粉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20.[10]罗文华,曹兰,程尚,等.地熊蜂为重庆地区设施番茄授粉的效果研究[J].长江蔬菜,2016(14):47-49.下载说明:文档《浙江省番茄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