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行走在贵州大地,处处“好丰景”。
低纬度、高海拔的独特高原山地气候条件,造就了贵州苹果成熟早、肉质厚实、口感脆甜的特点。连日来,以黔西北高原威宁苹果和黔中地区长顺高钙苹果为代表的贵州苹果相继进入丰收季,鼓起了果农“钱袋子”,丰富了百姓“果盘子”。
生态种植 威宁苹果甜又脆
金秋时节,威宁自治县雪山镇谢家村傍晚的阳光依旧热烈,漫山遍野的苹果树硕果满枝,一颗颗鲜红的苹果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果园里,一群果农正忙着采摘苹果。有着10多年种植经验的谢甜正忙着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苹果,屏幕上的下单信息源源不断。“我家种了40多亩,亩产2000多斤,现在市场价3元一斤,年收入有20多万元呢。”她说,种苹果已成为全家人甜蜜事业。
谢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泽光介绍,全村种植苹果2万余亩,挂果1.2万余亩,年产值达4800万元,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有68户,每年苹果采收季能带动1万余人次务工就业。
被称为“阳光之城”的威宁,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腹地,是贵州省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县。优越的自然环境赋予威宁苹果又甜又脆的独特品质。
技术革新是关键。威宁把苹果产业作为发展山地现代化特色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统一规划种植、精心培育品种、加强技术培训,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实现“双提升”。昔日藏在深山无人问的“小苹果”,摇身变为年产值达12亿元的“大产业”,带动农户3.9万户10万余人持续增收。目前,该县苹果挂果面积约21.36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畅销全国。
在猴场镇格寨村苹果种植基地,果园披上了“绿色地毯”。威宁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华介绍,采取“以草治草”技术,在果园的株行间种植绿肥草本覆盖植物,形成一个小型生物链,有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果园小气候的作用。
在大力推广绿色栽培技术的大背景下,威宁苹果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绿色、健康成为威宁苹果的代名词。该县建有苹果分拣包装线2条,仓储保鲜库(含气调库)6个,总库容量约2.47万吨,完善的仓储保鲜和冷链设施为威宁苹果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科技护航 长顺苹果含钙高
长顺高钙苹果陆续成熟上市。广顺镇广龙社区苹果种植大户丁欣40余亩苹果迎来了采摘期,进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进园采摘8元一斤,水果商收购统果5元左右,今年迎来了大丰收。”52岁的丁欣高兴地说。2014年,在长顺县扩大高钙苹果种植面积的政策东风下,在外务工的丁欣回到家乡流转土地开始种植苹果。
长顺县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北部海拔1200米左右的开阔丘原地区是长顺苹果的主要栽培区域,该区域地处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含钙丰富,有利于苹果果实钙吸收和累积,长顺高钙苹果声名远扬。
三分种,七分管。为了提升苹果品质,长顺全面采用套袋技术,给苹果穿上科技“新衣”。到了苹果成熟采摘期,再在果园铺上反光膜为苹果着色进行补光,3到5天就可完成着色,抢先上市卖上好价钱。
丁福洲是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凤凰坝苹果种植大户,种有苹果200亩。2021年的一场冰雹让他的大片果园损失惨重,直到今年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为预防遭受冰雹之灾,长顺县在主要苹果产区建立了人工气象炮站。2022年,长顺县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黔南州农业农村局技术支持下,在全县推广苹果防雹网建设示范项目。每亩投入8000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补贴5000元,种植户自筹3000元。
防雹网、避雨棚、反光膜等科技手段的引进与运用,为长顺苹果产业长效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长顺县苹果种植面积达5.83万亩,投产面积达3.78万亩,参与农户1200余户,年产量6.4万吨,产值达5.2亿元。
品质优异 贵州苹果受青睐
贵州苹果产业集中分布于“一北一南”的威宁和长顺,尤其是贵州威宁属于我国苹果四大优势产区的西南冷凉高地产区。“早熟”是贵州苹果的共同特点,同一苹果品种,贵州苹果产区较北方主产区早熟20天左右,这有助于贵州苹果打时间差抢早上市。
“威宁和长顺苹果同中有异,各具特色。”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亚维介绍,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得该区域具有年日照时数长、紫外线丰富、夏季气候冷凉、温度年较差小、果实成熟期昼夜温差大的天然优势,苹果萌芽早、年生育周期长、夏季病虫害轻,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出威宁苹果优异的品质,果实着色好、糖分足、口感佳、香气浓,深受市场欢迎。
近两年,威宁苹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并进入香港、澳门市场,赢得市场认可。
“从口感来说,长顺高钙苹果的特点是甜中带酸、酸甜相宜,有别于北方主产区苹果甜度高的特点,丰富了苹果的口味与市场选择。”长顺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丰佩明说。
长顺高钙苹果依托紧邻黔中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主打进园采摘和供应贵阳周边鲜果市场,为贵阳周边居民水果观光采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丰富了周边居民的“果盘子”。
吴亚维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贵州苹果基本形成“一北一南”共同发展的格局,既满足了贵州人吃上贵州苹果的愿望,又积极走向全国大市场,让贵州山地苹果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