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路边一片一片的菜地就到了。”16日下午,在前往离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有80多公里车程的汪洞乡腾合村探访高山蔬菜基地的路上,电话那头的村干部对记者说。
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与一路上看到的竹山林海不同,在柏油路旁,一层一层的菜地如一块块小型梯田,深绿色的包菜在基地排列如串串绿珍珠。
“由于气候和地理原因,我们的菜口感非常好。”腾合村党支部书记银凯一边检查包菜的生长情况一边介绍,去年,基地的蔬菜基本不在融水甚至柳州销售,而是销往广州等地。
有533户2078人的腾合村是从2012年大规模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的。当时腾合村党支部7名党员干部通过土地流转,联合租下80多户村民的16公顷水田种植高山蔬菜,后来成立了汪洞乡腾合高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规范蔬菜基地的管理与生产。
“去年在田头,茄子卖到八毛钱一斤,比前年翻了一番。种什么不是我们说了算,是康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说了算。”银凯介绍,康田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向基地下品种订单,并保底价全部收购。“去年合作社的销售收入有140万元。”“2013年腾合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比2012年增加了650元。高山蔬菜基地 的贡献不小。”光是卖菜并不能给农民带来多少增收。农民增收主要来自在基地里务工。
“基地分两片,这一片有9.3公顷。春耕春种一般请70人帮忙,最多时请了110人,绝大多数是留守妇女。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现在是蔬菜的生长期,平时也不需要护理,偶尔看一下就可以了。”汪洞乡腾合高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银怀克说,去年光是人工费就花去了70多万元。
1月的基地里罕见人影,但仍然充满生机,村干部与合作社成员信心十足。
“种谷子一亩一年纯利500块钱,而种菜一年纯利有2000块钱。我们能带动更多的农民与合作社的基地一起增强规模效应,打响高山蔬菜的品牌。”“通过高山蔬菜基地的带动,今年腾合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要比去年增长20%以上!”有喜悦也有烦恼。
“农民收入增长是有保障了,但合作社却面临难题。”银凯和银怀克说,扩大基地就要流转更多的土地,就要预支更多的租金给农民,但缺乏资金。“我们现在不是愁卖,而是愁没有资金来发展壮大。”怀揣梦想与希望,银凯与银 怀克正在努力实施今年的计划: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扩大基地规模;发展喷灌和滴灌。而好消息也不期而至。融水县副县长黄荣华说,今年将继续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动高山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并制定更为灵活的扶持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倾斜支持,进一步开拓农民增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