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以前很多农村家庭面对疾病时的真实写照,疾病往往是致贫的重要原因。近几年,广西的健康扶贫政策不断加码,“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等政策出台,真正打通了贫困人口看病路的“最后一公里”。现在,城里专家还入户复诊,送去康复、用药等指导,脱贫之后“再护送一程”,为他们接下来的致富路保驾护航。
花小钱治大病,曾经不敢想
11月初,一支由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外联服务部、康复医学科及骨科专家组成的义诊专家组,来到龙州县下冻镇洞埠村棒阳屯,对村民马铁席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访。
▲专家们为马铁席送去院方捐赠的药品,并亲自示范康复要点。
今年53岁的马铁席一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主要靠种植甘蔗为生。大概在八九年前,他的身体开始出问题了,“坐久了以后就很难站起来,后来连走路都困难了。”经诊断,他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这是一种颇为棘手的病,只有做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才能治愈。可是单侧约5万元的手术费让他望而却步。
主要劳动力丧失了行动能力,这个靠农活为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一落千丈,年收入仅1万多元,日子过得艰苦。本来心气很高,一心奔小康的马铁席遭遇身心的双重打击。
据了解,根据国家以及自治区相关政策精神,2017年7月,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原龙州县卫计局签订了《健康扶贫医疗合作协议》,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模式。由当地筛选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大疾病患者,符合转诊救治条件、需要住院的患者由该院优先安排床位,入院及结算时都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由院方先行垫付,最后再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结算。两年时间里先后救治8批次、27名贫困重大疾病患者,垫付总费用达90余万元,马铁席正是受益者之一。
▲专家为马铁席查看伤口愈合情况。
2018年,在这个合作协议的框架下,马铁席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了左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总费用约5万元,“我自己一分钱都没出”,手术后就出院回家了。
今年8月份他再次入院,又接受了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费90%能够报销,自己只用出10%。马铁席说,这么好的政策,当初他始终是抱着怀疑态度,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时的驻村第一书记及时向他宣传政策,打消了他的后顾之忧,他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扶贫扶志,一一“扶实”
回访当天,在马铁席家里,几位专家把院方捐赠的药品交到他手上,反复叮嘱各种注意事项:平时不要坐太矮的凳子,尽量避免蹲和负重,不能跷二郎腿……马铁席仔细听着,连连点头。
记者注意到,在他家的门背后放着一副拐杖,前些年马铁席全靠它才能走路,如今已经闲置,“再也不用它了”。
▲马铁席曾经要靠这副拐杖才能行走,如今已经闲置在门后,用不上了。
随着身体的好转,马铁席一家也顺利脱贫。为了让他家能尽快致富,今年,在驻村第一书记李晓辉等人的帮助下,他和妻子一砖一瓦将种桑养蚕大棚盖了起来。就在上个月,他试养的第一批蚕茧成功售出,让他对发展种桑养蚕有了信心,决定明年要继续扩大种养规模。不仅如此,在驻村工作队的引导下,马铁席还种上了糯米,养了蛋鸭和黄鳝鱼,预计年收入可达4万余元。
李晓辉告诉记者,村里根据马铁席家的具体情况,引导发展种桑养蚕等多种经营,不必花费太多劳力,就能实现持续稳定增收。马铁席则满怀期待地说,现在自己的身体逐渐恢复,没有了负担,今后的首要目标就是“奔小康!”
▲在驻村第一书记等人的帮助下,身体康复后的马铁席开始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贫困群众享受健康“红利”
花小钱就能治病,手术后继续回访,脱贫后扶持致富……各相关部门对扶贫政策的扎实落实,不仅打通了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还在脱贫路上“再护送一程”,扶贫扶志,一一“扶实”。
龙州县医疗保障中心主任黄志勇介绍,按照目前的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助政策,患者可以享受基本医保报销,大病保险报销,还有基本医保的二次报销,再加上政府兜底至90%,个人只要支付10%。
而根据龙州县当地的精准防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5250元家庭,年度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的,政府还将发放防贫救助金。贫困户在脱贫以后,相关部门还将持续扶持和跟踪3年,切实防止因病返贫。
编辑丨黄俏华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