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坐落着一个科技小院,小院里有个“骆驼”团队,他们不怕吃苦,耐得寂寞,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爱农兴农,育人育种,把科研的根深深扎在泥土里,将兴农的心牢牢贴在大地上,培育了一系列优良的作物,服务了一大群农业生产者,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科技人才。

“研”:自找苦吃,扎根大地求真知

2005年,科技小院初落成,占地约40亩,旨在服务农科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2006年,为加强内涵建设,结合行业、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地开展主要农作物育种工作,经过十多年积累,初步建立了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5个育种资源圃。2008年,科技小院获批河南省示范性教学实训基地。2021年,学校又投资50万元用作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创制教研基地和三农科技服务创新中心的建设,科技小院各项设施条件与功能更加齐备完善。

科技小院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一群灵魂人物——“骆驼”团队。这支教学科研队伍和科技小院同时组建,同频成长。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具有坚毅顽强、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品质,“骆驼”团队便因此得名。这个团队喜欢“自找苦吃”,披星戴月,躬耕垄亩,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汗,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品性忠诚、智慧勇敢、坚守正途的骆驼品格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团队中有教授,有“青椒”,个个“武艺超凡”,箕裘不坠,活跃在田间、课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骆驼团队不断打磨自身科研能力,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十几年的科研积淀结出丰硕成果,小院现已拥有小麦资源2000多份、花生资源500多份,新培育的三个小麦品种中,“濮大1030”已通过河南省审定,“濮大1156”、“濮大1256”进入区试阶段,花生新品种“濮学花0815”已通过农业部登记,“濮学花0816”、“濮学花0817”已经完成区试前准备,并参加省级联合体品种试验。在桃育种方面,经过多年的引种及选育,现已培育桃新品种4个,其中“春丽”、“秋甜”推广面积达5000亩以上。

濮学花0815.jpg

濮大1030.png

“产”:为民之需,开辟田间致富路

小院骆驼团队成员和科技特派员,时刻关心着濮阳市的“三农”需求,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推广一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振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五个一”工作目标,“钻”大棚,“走”地垄,田里传“经”,地头授“艺”,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团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高效开展技术指导,积极推广大棚丝瓜髙垄宽窄行栽培、菌肥科学施用、多层覆盖、连续摘心、多次换头等新技术新模式,使得丝瓜提早上市、产量增加、质量更优。2020年“原食香”丝瓜被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授予“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2022年,结对帮扶村濮阳县文留镇齐庄村(丝瓜)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并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丝瓜已成为濮阳县特色产业和当地农民的摇钱树。此外,科研团队还根据种植户的生产需求,手把手传授整枝技术、摘心换头技巧、留瓜方式和方法及保花保果技术,面对面开展初果期水肥管理技术、环境调控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领。通过河南省蔬菜群、绿色土豆技术交流群等微信群,为菜农、果农提供蔬菜、瓜果生产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他们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把科研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嘱托,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解决农民心头的生产大事,让科技在田野里发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实践与科研相得益彰,困扰农民的问题变成了师生们的课题方向,农民们的愿望通过结项转化的科研成果和省市级在研储备科研项目逐渐变成现实,新品种新技术接连突破。例如,“濮葱3号”2015年通过省级鉴定,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大葱新品种选育与推广”2018年通过省级验收,并通过国家科技成果登记;另外,与河南省全王种业合作培育的豇豆新品种“奇美”、“绿宝特”豇豆新品种于2016年通过省级鉴定,并在河南、山东、海南、广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2015年启动的豇豆(长豆角)与野生豇豆远缘杂交育种项目也初见端倪,并搜集和创新育种新资源300多份。“粮油作物育种资源圃的建立与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2014年列为濮阳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人工远缘杂交豇豆优异种质资源的创制与多抗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2021年被列为河南省自然科技攻关项目。还有,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教育厅重点项目“晚熟桃新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桃简约化栽培及示范推广”“早熟桃新品种引进和栽培技术”等均获得了可喜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711162734.jpg

571807A79D6429F217745B1F8EB_25C30622_2C961 (1).jpg

“学”:星星之火,形成乡村振兴燎原势

有人才支撑才能让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科技小院的鲜亮底色。骆驼团队在专注于“研”“产”相继的同时,更加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高职院校角色定位、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农科类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标准、流程与规范及考核办法,在专业课程非笔试考试模式上的创新成果拿到了濮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园艺园林教研室立项河南省基层教学组织,园林技术专业被认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示范专业点。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广泛参与到科技小院和育种资源圃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提高了实践技能,掌握了育种程序、思路和模式,熟悉了各类作物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毕业后,学生怀着对土地的热爱走出科技小院,积极投身三农领域干事创业。例如2009届毕业生许一帆,2011年成立郑州亮点作物保护技术有限公司,从事专业特种肥料推广与应用,每年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农业技术讲座200场以上。2010届毕业生夏军令,现在是福达花生讲堂主讲人,将“福达精准方案”推广到全国各个花生区,引领着花生优质高产创新潮流。还有牛鹏,2015年毕业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桃资源与育种项目部工作,曾连续四年被聘为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付乾增,2018年毕业,现任河南省濮阳县乾增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厦门希望田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管,河南“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第一人,2019年11月入围共青团中央和农业农村部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小院教学2.png

校园桃种植.jpg

在小院里,在田野上,科研团队把深厚的爱农情怀和自找苦吃的精神坚持到底,在乡土中国深处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团队负责人张志轩教授说:“我们建立科技小院,把课堂搬到田地,搭建开放式育人平台,使广大师生更加知农爱农,更能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成员王俪睿老师说:“我们把课堂和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做为青年教师,我更要脚踏实地,保持好这股干劲,更好地培养学生,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