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一项与生俱来的民族天赋——种菜,在雪域高原、在南海岛礁、在全球各地,无论什么地域、什么气候、什么环境,都不能阻挡我们种菜的脚步,我们种菜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比如韭黄这一特殊的蔬菜。
韭黄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蔬菜,它柔嫩味美、营养丰富,但其实它并不是自然生长出来,而是由人工种植而成的,它的种植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北宋时期,时任官员、诗人梅尧臣即赋诗描写过在沐京遇见卖韭黄的情况:
《闻卖韭黄蓼甲》
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
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
柔美已先荐,阳和非不均。
芹根守天性,憔悴涧之滨。
可见在北宋之前,我们就已经研究出种韭黄的独门技法了,韭黄也以其柔美的身姿和软嫩回甘的口感受到了大家的青睐。
韭黄和我们常吃的另一种蔬菜韭菜只有一字之差,颜色一黄一绿,看起来应该是亲戚,其实它们远比亲戚还要亲,因为韭黄正是由韭菜变身而来的,韭菜是为本尊。
那么韭菜是怎么变身,韭黄又究竟是如何种植出来的呢?
韭菜变身韭黄的秘诀
在韭菜向韭黄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位大人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阳光。
我们知道,多晒太阳皮肤会变黑,如果成天待在家里不见阳光,皮肤就会被养得白白嫩嫩的。也不知道当年是哪位大师突发其想,想要试试韭菜不见阳光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他将韭菜叶割去,用东西遮盖起来,使其见不到阳光在黑暗中继续生长,等到遮盖物去除时,没想到奇迹发生了,本来绿绿的韭菜变成了嫩黄色,坚挺的身姿也变得柔软,微辣的口感被清新回甘所取代,简单堪称神一样的操作。
从科学方面来解释就是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韭菜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叶绿素,于是新生长出来的叶子就变成了黄色。奇迹已经见证,接下来是揭秘时间。
韭黄培育全过程
一、韭菜的种植
韭菜要变身以后才能成为韭黄,因此首先要准备的道具是韭菜,前期就是进行韭菜种植的正常操作。
1、苗床和大田准备
韭菜的适应能力比较强,通常情况下对土壤的要求不高,但因韭菜和韭黄都要多次收割,为高产优产,也需选择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同时要求土壤的透气性能优良、保水保肥。
选择不重茬和葱蒜茬的土地,先深翻土层,打破土壤的板结状态,清理干净杂草和石块,再在阳光下晒地2-3天以消灭害虫和虫卵,然后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适量的尿素、过磷酸钙与土壤拌匀后翻入土层中做为底肥,将地面耙匀耙细做畦。
2、种子准备
选种:根据当地的土壤以及气候特点,选择耐寒性和抗病能力强、分株多、叶片品质好的韭菜品种。
浸种:将韭菜种子放入35-40度的温水中浸泡,自然降温后一直浸泡12-24小时,以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打破种子的休眠状态,在浸泡的过程中同时将秕子、坏子挑出。
泡种: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2%-3%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拌种15分钟,以杀灭有害菌,提升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催芽: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湿润的环境中进行催芽,以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可用湿毛巾包裹,每天换水透气,约2-3天待大部分种子都露白就可以播种了。
3、播种
先给苗床浇一次水,要浇足浇透,再将韭菜种子撒播在苗床上,由于韭菜种子较小,不易撒均匀,可与草木灰或细土混合后再撒播,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回潮后再覆盖一层,喷水使土壤湿润(不可用水冲浇或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以避免把种子冲跑了)。可根据土壤情况喷施辛硫磷溶液防虫,再覆盖上薄膜,以保温保湿,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4、播后田间管理
出苗后,揭去薄膜,浇水,接下来采用“小水勤浇”的方式,间隔3-5天对幼苗浇一次水,在移栽前5天停止浇水。结合浇水,在韭菜幼苗的生长过程中分两次追施尿素,补充营养。
为了养好根和壮好苗,一般在移栽定植时不进行收割。
韭菜附近多生杂草,应适时进行2-3次中耕除草工作,或喷施除草剂防除。
5、移栽定植
当韭菜幼苗长出4-5片叶,约20公分高时就可以移栽定植了,按照播种时间的不同,定植时间也不一样:
移栽时可按行距10-15公分开定植沟,在沟内按株距1-2公分单株进行;也可以按穴距10-15公分开定植穴,每15-30株幼苗为一撮进行穴栽。
将韭菜幼苗从苗床上起出,把须根的末端剪短,留2-3公分,叶片也剪去一半左右,以降低叶面的水分蒸发。
先在畦面浇小水,趁水还没有下渗入土中,及时将幼苗移入定植沟或定植穴中,以辛硫磷或多菌灵溶液灌根防病虫害,然后覆土踩实,浇定植水,划锄保墒,促进活棵。
缓苗成功后,要适量控制浇水以蹲苗,使根系下扎,雨水季节注意排水。
6、浇水追肥
新的根系长出来以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浇第二水,其后浇水以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为准,如果气温低,应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
定植后要适时追肥,至割青前追肥两次,分别在苗高25公分左右和苗高40公分左右时进行,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搭配尿素,进行沟施。
7、培土
韭菜的茎为盘状茎,会一直萌生出新株和新根,而新萌生出来的根的位置都要高过上一级根,根部就因此变得越来越高,甚至露出地面,形成了独特的“跳根”现象。当韭菜的根部暴露在地面后,失去了土壤的保护,就会变得干枯萎缩,导致韭菜无法正常生长,甚至死去。
因此需要随着韭菜不断长出新根进行不断的培土,也就是用土将根部掩盖起来。培土可以防止韭菜倒伏,更能软化韭菜的茎杆,便于“割青”。
在韭菜的叶片长到45-50公分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培土高度以到达韭菜出叶口下方1公分处为准,将土层压实。培土前需沟施有机肥。
8、割青
割青,即将韭菜出叶口上方的韭叶割去,以便将新长出的韭叶培育为韭黄。割青时间为第一次培土后10天左右。割青后需进行第二次培土,高度同样在荷口下方,同时追施一次稀释的粪水。
二、韭黄的培育
割青后,韭菜就可以大叫一声“地之力!变身!”,向韭黄转变了。
在韭菜变身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遮盖物,通过它将热情的阳光遮挡住,使韭菜在黑暗中成长并软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翅膀,我用它来变身。”
不同地区的遮盖物不尽相同,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都有,也由此能感受到劳动人民无穷的创造力,通常使用的有:稻草、雪糕筒、拱棚、壕沟、窖等。
1、稻草
采用稻草遮盖的方式适用于进行穴栽的韭菜,将干燥、无病虫害的稻草并拢,在上方绑扎,下方撑开形成圆锥形,然后罩在韭菜上面,整理好稻草,使其不露缝隙,完全隔绝开阳光。
韭叶就在这小型稻草垛中成长,长出来的就成了韭黄,收获时取下稻草进行收割即可。
使用稻草进行遮盖的优点在于无需建设附属设施,易于操作,成本低,保温保湿性能优异,使韭黄能快速的发育,生长出来。
2、雪糕筒
所谓雪糕筒是指外表看来像雪糕筒的一种圆锥形塑料筒,一般是黑色的,可以完美的遮挡住光线,为韭黄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它的使用也非常方便,韭菜理整齐后,将雪糕筒罩上去,然后培土固定,可以避免风吹雨淋使雪糕筒被吹走或让筒内进水影响韭黄的生长。
使用雪糕筒可以使韭黄生长整齐、不会倒伏,雪糕筒也可以存储起来多次使用,节省成本。
3、拱棚
如果是开沟种植韭菜的,也可以按行搭一个小拱棚,棚高约50公分,上方铺盖稻草或覆盖上黑色薄膜来遮挡光线。
拱棚的优点在于设施牢固,不惧风吹雨打,并可以预留通风口,利于通风排湿,只是成本略高。
4、壕沟或窖
采用壕沟或窖的方式主要适用于寒冷季节。在向阳、干燥的地方按沟宽3-4米挖壕沟,深约1米,长度按照培育数量而定。壕沟的地面应倾斜,以利于排水,然后加盖棚顶,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或秸杆,盖一层土,再铺一层稻草或秸杆以保温。
将割青后的韭菜根取出,挑选健壮的分成堆,捆扎后排入壕沟,填土埋根,浇一次水,使畦面沉实,过两天后再浇一次水,在水渗入土中后把捣碎的马粪撒在韭菜根上面,再覆盖一层稻草,通过马粪的发酵升温功能使韭菜根发芽长叶。
利用马粪来培育韭黄是一种传统方式,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最早的记载为元初的王祯在其所著的《农书》第八卷《百谷谱》中的《蔬属》:“至冬,移根藏于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 前述梅尧臣写的诗句 “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其中的“粪土”即指马粪。
通过增减棚上的覆盖物来控制壕沟内的温度,使其保持在35-40度之间,待韭菜的新芽长到5、6公分高时,将马粪去除,使其在沟内自由生长,间隔5-6天浇一次小水,注意控制浇水量,避免叶片腐烂。
如果建窖,窖的大小按照培育数量而定,其余设施与培育方式与壕沟一致。
三、韭黄的收割
韭黄在黑暗中生长到50公分以上高度时就可以收割了。
将遮盖物去除,理顺韭黄的叶子,用绳子在其拉腰位置捆扎,捆成一把,然后将垄土的一侧挖开,使软化后的假茎露出,把韭黄倒向垄土另一侧,使用锋利的割刀在茎盘上方0.5-1公分处将韭黄割下,根据需要可将小把韭黄捆扎为大捆。
为养根壮棵,延长收获时间和韭黄寿命,当年的新韭收割不能过度,一般只收割1-2刀,根据长势情况,必要时可接着进行一茬青韭的生长,等植株长得壮实以后,再将青韭收割来继续培育韭黄。
韭黄收割的注意事项
1、韭菜比较娇嫩,收割时应先在地面铺一层薄膜或黑色网,以免韭黄粘上了泥土,影响品质。
2、 收割下来的韭黄应用黑色薄膜包裹,以避免韭叶变绿,使韭黄的质量下降。
3、每次韭黄收割后,都要进行一次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化肥,以补充生长中消耗的营养,促进韭叶再次生长,利于下次收割。
【总结】韭黄的种植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韭菜时期的养根、壮叶,覆盖阶段的遮光防护、收割后的追肥等都要做到位,同时注意控制收割次数,才能培育出既优质又高产的韭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