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25日,胡蜂养殖户张庆敏和他的伙伴宋大收穿上特制的防护服,正准备采收蜂蛹。
8月25日,在河南省汝阳县王坪乡王坪组羊角沟组,胡蜂养殖户张庆敏和他的伙伴宋大收穿上特制的防护服,正准备采收蜂蛹。“刚才我去葫芦包旁边看了看,不小心手被胡蜂蛰了一下。”宋大收对记者说。
在山区,有一种习惯于在高大乔木之上,以老化树皮做成葫芦状巢穴,被称之为“葫芦包”。即便是山里人,提起葫芦包,无不敬而远之,因为这类胡峰体大身长毒性大、攻击性强,若被蛰伤,轻则疼痛难忍,重则送命。
今年46岁的张庆敏,是一位专门和胡蜂打交道,从事胡蜂养殖业的人。“葫芦包每年可采三茬蛹,从阴历7月15日左右开始,每隔20天采一茬,每窝的产量在10斤左右。”张庆敏告诉记者。
葫芦包虫即胡蜂蛹,富含蛋白质,是一种难得的美味,山里人冒险采得,除了食用外,也向餐饮行业出售,每公斤的价格在160元左右。居住大山之中的张庆敏,从中看到了商机,萌生了养殖胡蜂的念头。
要想养葫芦包,首先得有蜂后。今年5月份,张庆敏和宋大收一起投资数万元从外地学习并引进蜂后百余只,经过精心饲喂,当胡蜂繁育到5只左右、蜂窝有了雏形之后,依照其生活习性,选择在各自家附近的山坡作为养殖点,把雏窝挂在树上,俩人成功发展葫芦包100多窝。
当日,在采蛹现场,见到张庆敏和宋大收这两个“胆大”的汉子,他们穿上像航天服一样厚厚的防护服,相互封闭服装连接处,防止胡蜂“入侵”,走进张庆敏这个有28个胡蜂巢的葫芦包养殖点,选择一个较大的葫芦包,宋大收用小刀小心翼翼地采掉蜂巢外皮的一块,然后用自制的工具切割掉蜂床与蜂房的连接点,从中取出3格蜂床。切割后的葫芦包周围,上千只胡蜂疯狂飞扑,采蛹作业异常艰难。
张庆敏介绍:“胡蜂有‘三宝’:蜂蛹、蜂毒和蜂巢。蜂蛹能上餐桌,蜂毒有专门的采毒器可以收集,蜂毒和蜂巢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这葫芦包弄着不赖。”
胡蜂以蝗虫、毛毛虫、豆青虫等多种食叶性植物害虫为食,在养殖点旁边的农田里,张庆敏种植的豆子正开着小花,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张庆敏指着豆田告诉记者:“我的豆子没有一条害虫,而且附近的林子也没有害虫,这东西还是农作物和森林的卫士呢!”
张庆敏对他的“葫芦包事业”充满了信心:“养葫芦包只要把雏窝挂上树就省心了,它自己采食、自己做窝,关键是看护好,不让人或者大牲畜进入养殖区域,避免造成蛰伤事故,就净等着收获了。通过今年的试养成功,明年将扩大养殖规模,逐步辐射周边乡村,带动乡邻发家致富。”新华网发(高山岳 申宏/文图)
温馨提示:
1、胡蜂做巢大多在高大的乔木上,目标明显,人为活动应尽量离其远之。
2、不能随意用石头、砖瓦打蜂巢,更不能用竹竿捅蜂窝。
3 、一旦惊动胡蜂,应立即伏地包头包手包足静止不动,最好潜伏在草丛或树荫下,待蜂离去后方可行动。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仓促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在开阔区域,逃跑时要逆风而行。
4、若被胡蜂蛰伤,要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采摘蜂蛹归来
从蜂房里取出的蜂盘
从蜂房内取出的蜂盘
防护服太厚一会儿他们两个浑身是汗
蜂房的内部结构
蜂房里的蜂盘
蜂房切割开后胡蜂乱飞
挂在树上的葫芦包
挂在树上的葫芦包长势喜人
胡蜂
胡蜂非常厉害,张庆敏小心翼翼从葫芦包旁边经过
葫芦包上的胡蜂飞来飞去
恢复后的蜂房
记录作业整个过程
切割蜂房
宋大收在查看蜂盘生长情况
宋大收正在取蜂盘
为了防止村民进入葫芦包养殖区域,被胡蜂蛰伤张庆敏在周围写了许多温馨提醒
张庆敏(右)和宋大收(左)拿着“战利品”异常开心
张庆敏和宋大收准备采蛹
张庆敏看到葫芦包越来越大很开心
张庆敏在葫芦包养殖区域查看
正在取出蜂蛹
正在取出蜂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