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瓜果因其较高的市场效益深受各地瓜农的青睐。华莱士瓜因其香气浓郁、香甜爽口、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城乡大众喜爱的水果品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瓜果因其较高的市场效益深受各地瓜农的青睐。华莱士瓜因其香气浓郁、香甜爽口、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城乡大众喜爱的水果品种之一。为实现高产优产种植目的,探索华莱士瓜露地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及相关规范,做好田地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瓜农需要聚焦的热点。本文就此展开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借鉴。
关键词:华莱士瓜;露地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华莱士瓜盛产于内蒙古磴口县,在当地已有70余年的栽培历史。磴口县华莱士瓜以其独特的风味、品质,成为国家名优特产品之一,磴口县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华莱士蜜瓜之乡”[1]。为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华莱士瓜农经济效益,需要在华莱士瓜单向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较为规范的华莱士瓜露地种植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华莱士瓜高产、优质、高效目的。
1华莱士瓜露地栽培技术
1.1选地
选择河套灌区较为平坦的地块,要具备灌排配套设施,可引黄河水或机电井灌溉,经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委托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尽量选择土层较深厚并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为7.0~7.5,前茬以小麦茬或玉米茬最佳。种植地无霜期要保持在130d以上,≥15℃的有效积温要在1500℃以上。选地时要做到5不选,即不选盐碱地,不选重黏土地,不选下湿地,不选瓜茬地,不选土壤肥力贫瘠地[2]。
1.2整地施肥
华莱士瓜是一种需要养分全面的作物,地块好肥力足是获取高产的最基本条件。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不进行后期追肥。施肥原则上要长效肥到底,速效肥缠腰,达到基足、面速、养分全的目的。施肥时可结合秋季翻地,施腐熟有机肥3000kg/667m2,耕翻后浇水以保墒。播前深翻整地,耕深控制为25cm左右,适时进行地块耙、耖、磙等,以确保地块土壤平整、疏松、无根茬、墒情好,而后开沟1.5m作畦。播前集中混合深施磷酸二铵20kg/667m2、硫酸钾型复合肥15kg/667m2。施肥后要浇足水,以充分发挥肥效。
1.3良种选择及处理
选择磴口县华莱士瓜研究所新培育的大果型、柠檬形种子,该品种具有个头大、糖分高、瓜瓤厚、芳香型且耐贮运等优点。要选择纯度在95%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水分7%以下的优良种子。选好的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二份开水兑一份凉水)15min,并不断搅拌以杀灭种皮上携带的病菌,加凉水使水温降至30℃左右,浸泡4h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0.2%高锰酸钾溶液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min,清水冲洗干净后用纱布包好,放置于28℃~30℃条件下进行催芽,其间要不断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待50%以上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1.4播种
播种前7d左右需要先将营养钵摆放在苗床上浇透水,然后使用小拱棚或中棚将其盖严,便于使营养钵内积存的有害气体散发出去。播种时营养钵中点上少许温水,每钵中播1粒种子,上面覆盖一层约1.5cm厚的干黄沙。播种后在营养钵上覆盖一层薄膜,以保温保湿,夜间温度降低后打开地热线,幼苗出土前,温度应控制在20℃~25℃范围内,棚内整体温度控制在28℃~32℃范围内,棚温可通过小棚通风的方式进行调节。
1.5育苗期管理
待种子约有30%出土后可将地膜撤掉,白天将小拱棚逐渐揭开,使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晚上重新盖严。苗出齐后适时降温,避免长出高脚苗,同时地热线可停止使用。小拱棚的温度在白天时应控制在25℃左右,夜间控制为17℃,午后将小拱棚完全揭开,逐渐加大育苗室内的通风量,并适当延长通风时长,以确保苗全、苗壮。幼苗长出第4片真叶时,可适当提高其生长温度,白天控制在28℃左右,夜间控制在17℃左右。苗龄约30d~35d时即可进行移栽定植。定植前7d要进行炼苗,白天延长通风时长并加大通风量。当瓜苗长至2叶时可进行1次倒苗,即将营养钵摆放到预先准备好的平坦床槽上,注意床槽要低于地面约9cm,宽度与小拱棚保持一致。钵间距要控制为5cm左右,便于通风透气,有利于瓜苗茁壮成长,期间浇水要浇到床槽内。中棚放风量也要由小逐渐变大,直至定植时方可全部撤掉,小拱棚要根据实际情况白天揭开,夜晚盖严。
1.6移栽定植
移栽要选在晴天进行,移栽时要对幼苗进行分级定植,将杂质苗及时剔除。要在畦中央位置定植,便于藤蔓向两边牵引。合理控制定植密度,行距控制为1.6m左右,株距0.45m~0.5m,留苗1667株/667m2~1852株/667m2最佳。定植后要及时浇足定根水,每个穴位浇水量至少0.25kg。有条件的可使用小型潜水泵加2cm的软管浇水,或使用喷雾器添加适宜浓度的生根剂作为定根水,量要浇足。定植期间若天气晴好,可在第2d补浇1次,以确保幼苗成活率。
1.7田间管理
1.7.1查苗补苗。出苗后的3d~4d,瓜农要加强田间巡视查苗,如有缺苗要及时催芽补种。种子需要提前消毒、浸种催芽,露白后即可直播补苗。同时要做好间苗定苗工作。幼苗长出2片~3片真叶时要间苗1次,每个穴位留苗2株,4片~5片真叶进行1次定苗,每个穴位保留1株壮苗。选择精量播种方式时,要在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一次性完成间苗、定苗工作。
1.7.2中耕除草。苗齐后适时中耕除草,及时预防和消除与瓜苗竞争营养的杂草,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一般在瓜苗伸蔓前中耕除草2次~3次,及时将种穴周边杂草清除干净,并封土封严。
1.7.3水肥管理。施肥以施底肥为主,苗期一般不追肥;发根提秧水不能浇白水必须浇生物菌水,用5kg/667m2甲壳素与10kg/667m2激抗菌968混合冲施;伸蔓期随水冲施三元复合肥5kg/667m2(不含氯),或硫酸钾型复合肥5kg/667m2;膨瓜期结合浇水冲施三元复合肥10kg/667m2(不含氯),或硫酸钾型复合肥10kg/667m2。叶面肥从团颗期开始至坐瓜后,结合防病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2次~3次,每次喷施间隔期为7d~10d。田间灌溉浇水量及次数要根据土壤实际情况而定,苗期灌溉1次~2次,田间控水65%左右,促进幼苗扎深根;开花坐果期田间控水为85%左右,期间因气温较高,浇灌时间要避开中午;果实成熟期,田间控水55%为宜,浇灌1次~2次,深度控制在沟深的1/2左右处;采收前7d要停止灌溉。
1.7.4整枝留瓜。为提高华莱士瓜坐果率,维持甜瓜的商品性,必须要进行整蔓摘心。一般采用4-3-2法整枝,即主蔓四叶摘心,留三条健壮的子蔓,子蔓四叶摘心,预留1、2节的孙蔓上坐瓜,孙蔓两叶摘心。也可采用4-2-2法整枝,即主蔓四叶摘心,留两条健壮的子蔓,子蔓八叶摘心,预留1、2节的孙蔓上坐瓜,3节~6节孙蔓全部摘除,孙蔓两叶摘心。整枝留瓜同时要进行压蔓、固蔓,使子蔓得以均匀分布,确保充足的光照。要选择天气晴朗时进行整枝,每天在11:00~13:00之间整枝最佳,切忌在阴天或带露水进行整枝,以免病菌通过伤口浸染苗株。
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华莱士瓜产量与质量的主要因素。防治病虫害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要选用抗耐病品种,实施轮作防治土传病害,改善栽培条件,控制温湿度。确保栽植密度适宜,避免过密,采用起垄栽培方式,并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及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整枝打杈,保持植株通风良好,并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收获后清除病残体。使用药剂防治时应符合NY/T393-2000的要求。
2.1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诱发的植物病害,该病害可发生在瓜苗生长的各个阶段,主要危害秧苗叶片。发病初期会在叶面形成近圆形至多角形呈浅黄色的病斑,极易并发角斑病。空气较为潮湿时叶子背面会覆盖一层霜状霉层,严重的会蔓延至叶面。后期病斑成片发生,颜色呈黄褐色,最后外叶枯黄,整株秧苗死亡,该病与黄萎病症状类似,应加以区分。霜霉病菌主要通过空气、灌溉、农事及昆虫传播,最适宜侵染温度为15℃~17℃,春未夏初或秋季阴雨连绵天气最易发生。防治措施:预防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800倍液~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防治时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段,温度为20℃~30℃最为适宜。
2.2蔓枯病
蔓枯病又被称作黑斑病、黑腐病,是甜瓜生长发育期间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之一,是由瓜黑腐小球壳菌侵染引发的病害,主要危害瓜秧主蔓和侧蔓,偶尔会对叶柄、叶片产生危害。叶片受害初期其叶缘会出现黄褐色的“V”字形病斑,且存在不太清晰的轮纹,随后整片叶子枯败死亡。叶柄受害初期会出现椭圆形至条形呈黄褐色的病斑,后病害部位逐渐发生萎缩,病害部位以上枝叶发生枯死现象。秧苗种植过于密集、高温高湿环境、缺肥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弱等因素均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连作重茬地也容易发生该病害。防治措施:与非瓜类作物合理轮作,并加强栽培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全地膜覆盖技术及膜下滴灌等技术,科学控制灌溉量及施肥量。叶片上发病初期可使用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喷雾;茎蔓上发病后,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倍液+适量面粉,调成糊状抹于病部。
2.3细菌性果斑病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为嗜酸菌属西瓜种,其具有发病快、传播迅速、爆发性强等特点,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3]。幼苗极容易感染该病害,子叶叶尖及叶缘最先发病,病斑呈暗绿色或褐色,形状为条形或不规则型,严重的会浸染嫩茎,造成茎基部腐烂,整株幼苗发生坏死;植株生长中期染病,其叶片上病斑多为浅褐色至深褐色,圆形至多角形,后期病斑中间变薄,多个病斑连在一起,严重时至整株秧苗枯萎;果实染病后,容易造成整瓜变坏腐烂,影响果实产量。自然条件下,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还可借助灌溉水、风、雨水和昆虫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极易爆发流行,尤其是炎热季节伴随暴风雨的条下,病害发生更为严重。防治措施:发病初期使用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8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0倍液~8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
2.4白粉病
瓜类白粉病是一种侵害瓜类的真菌病害,病原物为瓜白粉菌和瓜单囊壳,主要危害叶片。植株侵染该病害后,叶子正反面会出现较小圆形病斑,覆盖白粉状霉层,后逐渐扩展连成一片,严重时导致整片叶子变白,后白粉状霉会转变为灰白色。常年种植瓜类作物的地块,白粉病发病率较高,几乎终年不断。该病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侵染十分频繁,温度上升至14℃时开始发病,连续阴天和天气闷热时传播蔓延最快。防治措施:发病初期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600倍液~8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0倍液~1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3000倍液喷雾。
2.5枯萎病
枯萎病又称作疫病,是由真菌或细菌引发的一种植物病害,被称为植物的“癌症”,是瓜类作物的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有效防治,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该病害在植株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晴天上午易发生萎蔫,傍晚时叶片尚能恢复,反复几天后,萎蔫叶片再无法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大量叶片枯萎,最终导致整个植株枯死。防治措施:可采用嫁接栽培、轮作倒茬等方式加以预防。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00倍液喷淋灌根。
2.6蚜虫
蚜虫是华莱士瓜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虫害之一,其主要聚集在植株内叶背面、幼茎及生长点吸取汁液进行为害,其繁殖能力强,容易造成叶片皱缩,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抑制碳氢化合物的合成,导致营养传输过程受阻,同时还会传播甜瓜花叶病毒病,造成华莱士瓜的整体减产。防治措施: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3000倍液,或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5000倍液喷雾防治。如果蚜虫抗性较大,可使用氟啶虫胺腈进行灭杀。
3采收与贮存
若在当地进行销售,可在瓜成熟度达到九成以上时进行采收;若需要长途运销,应在成熟度达到八成时即进行采收。早晨与傍晚温度较低时为最佳采收时机,最好避开中午温度较高时,以免降低瓜的贮运性。采收时应保留3cm~4cm的果柄,以免伤口感染病菌。采收后用筐装好,转运到通风、阴凉、清洁的场所,贮存时要将瓜堆放整齐,防止挤压损伤,符合准则NY/T1056的要求,同时要注意防日晒、雨淋、冻伤及有毒物质的污染。
4结束语
华莱士瓜在内蒙磴口县种植历史悠久,逐渐成为该县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随着温室大棚、小拱棚、大田一条龙生产模式及一系列组装配套农业新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磴口县实现了华莱士瓜一年四季均衡上市。为实现华莱士瓜优质高产目标,就需要不断提高露地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相应的田地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等工作,适时收获,确保当地乡村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促进当地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霞,尚学燕.蜜蜂授粉技术在温室华莱士瓜上的应用初探[J].现代农业,2017(9):20-21.
[2]常高正.秋茬大棚蜜瓜高效栽培技术[J].致富天地,2020(8):59.
[3]陆占东,高培德.磴口县华莱士蜜瓜气候适宜度分析[J].中国瓜菜,2019,32(8):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