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村是黔东南州黎平县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2019年,由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决定的第四批“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名单出炉,全省共有242个村寨获此殊荣,黎平县德化乡下洋村榜上有名。

下洋村

下洋村距离德化乡政府驻地13公里,国土面积7.7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453亩,耕地面积430.55亩,人均耕地面积0.43亩。全村辖下洋、岑利2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共247户10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561人,截止2019年底,已脱贫115户537人,未脱贫户9户2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6%。

“下洋村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是侗族聚居村寨,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驻村第一书记杨先钰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下洋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以“村出列、户脱贫”为目标,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稳增收 脱贫有底气

2014年以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下洋村共实施稻田养鱼95.9亩,生猪养殖75头,黄牛养殖47头,绿壳蛋鸡养殖2450羽,小香羊养殖33只,半夏种植63.78亩,钩藤种植51亩,青钱柳种植81亩,人头果种植8亩,蔬菜种植20亩,产业量化覆盖123户贫困户,户均分红700元以上,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同时,下洋村还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香菇养产业项目,通过量化入股,2019年已实现10户32人分红,人均分红506元;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帮扶效益,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入股黎平县茶产业精制加工能力提升建设项目,2019年已实现34户49人分红,人均分红525元;参与东西部协作(杭州对口帮扶)德凤街道轻质白羽蛋鸡养殖项目量化分红2户,户均分红500元。

“产业是增收的一种手段,我们通过发展多元产业,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一起增收脱贫。”杨先钰告诉记者,要想脱贫致富,还得有稳固的收入保障,所以我们也引导村民外出务工,确保务工人员月月有收入。

“下洋村现有劳动力573人,收入来源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达344人,其中贫困人口155人,主要前往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务工,人均月收入在3000余元,有效带动87户贫困户稳定增收。”杨先钰说,截止2019年11月,该村已帮助申报外出务工车船费补贴100人次。

“三保障” 脱贫有护航

教育保障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获得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教育保障全面落实,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目前,全村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医疗保障方面: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并已全部兑现合作医疗参保资助资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并按要求定期开展医疗服务,大病户、慢病户均按要求比例获得相应的医疗补助。

住房保障方面:从2014-2019年,实施危房改造54户,贫困户35户,现已全部完工并入住。易地扶贫搬迁79户33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91人,非贫困户11户48人,实施老旧住房治理33户。

筑基建 脱贫有硬核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脱贫攻坚前沿指挥部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的要求,实施串户路步道硬化工程,改善农户出行条件,2019年全村共实施串户路步道硬化2471米,30户以上自然寨全部实现通组公路硬化;满足农村安全饮水要求,全面巩固提升人饮工程,2017年实施完成下洋村人饮巩固提升工程,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实施了农村电网提升工程,新增变压器1台,新增高低压配电线路3.468km,新建电杆53根;完成村级260平方米的停车场建设一个;为防止火灾等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以来,全村累计维修消防池4个,新建200立方米高位水池1个,常高压消防系统一套。

通村公路硬化

完善“小康寨”公共服务,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提升村寨环境卫生,2014年以来,新增太阳能路灯119盏,新建垃圾焚烧炉1座,配备垃圾运输车1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对农村废弃旱厕、猪牛圈、谷仓等开展整治清理,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消除“视觉贫困”,经统计,全村拆除废弃猪牛圈32个、谷仓11个、旱厕27个,改造猪牛圈14个、谷仓7个、新建卫生厕所20个。

据了解,近年来,下洋村通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全面补齐短板,确保全村贫困人口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指标要求,贫困发生率下将至2.26%,实现贫困村精彩出列。

2019年,下洋村入选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该村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将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提供文化底蕴支撑,也将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