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教发〔2023〕2号
各区教育局,直属各学校(单位):
现将《乌海市2023年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乌海市教育局
2023年3月30日
乌海市教育局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聚焦我市“三高”总体发展目标,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落地落实为工作主线,持续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工作措施:一是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基层党组织会议的“第一议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持续开展多形式、分层次、覆盖全市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主题教育活动。三是推广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生动实践》学生读本和教学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工作措施:一是全面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重点,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二是按照“一学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思路,创新“党建+”品牌建设。开展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党建对口帮扶,统筹推进中小学、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深化“双培养”机制,做好党员纳新工作。扎实做好“最强党支部”提质升级,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展现教育系统党建新气象。三是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支持和保证校长行使职权。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制定完善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四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好配强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探索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3.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工作措施:一是始终坚持严的总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一体化推进“三不腐”。认真落实党中央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引导广大干部严守党规党纪。二是严格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工作要求,重点聚焦精文减会、厉行节约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三是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巩固扩大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四是加大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力度,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的领域和环节,把正风肃纪与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依规治理融汇贯通起来。
4.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工作措施:一是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把严格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摆在首位,积极防范化解因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出现的涉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二是围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持续推进学校安全管理“六化”工程。三是开展第二轮自治区级、市级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和应急演练,强化节假日、假期及重点时段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四是推动“智慧平安校园”平台应用,逐步完善各校园智能安防硬件设施配备。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持续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工作措施:一是高标准开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高效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德育学堂》等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全面启动“优质思政课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市级思想政治一体化建设示范校与中小学德育名师工作室,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进一步深化思政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发并挖掘利用本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措并举拓展与延伸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四是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微思政”“新闻时政时间”等活动,多措并举延伸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径,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
6.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工作措施:一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工作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有形有感有效强化教育成果。二是常态化开展“石榴花开、籽籽同心”“我心中的中国红”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重点打造5所市级、1所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工作同体意识示范校(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紧密融合。
7.大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力度
工作措施:一是持续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开展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培训,持续扩大教师普通话二级甲等和一级乙等数量,幼儿园教师逐步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二是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幼儿普通话水平监测,推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普通话达到三级甲等及以上的法定要求。三是组织筹备第26届推普周宣传活动和经典诵写活动。四是开展社会用语用字专项督查,进一步提升全区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国家重点领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水平。
8.积极推动“五育并举”教育融合发展
工作措施:一是深化中考体育改革,推动实施“选课走班+传统体育”特色示范品牌,实施“9+N”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积极推广武术、围棋、空竹等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趣味体育、阳光快乐大课间、自编操、跳绳嘉年华、篮球嘉年华等特色体育活动。办好自治区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和2023年度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二是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美育特色,以美育特色示范校创建为抓手,持续打造书法教育、“百灵鸟合唱节”品牌,举办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三是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内容相融合。四是组织开展“行走乌海”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全力打造集学农实践、职业体验、科技创新、研学旅行、国防教育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五是常态化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不断提高体、美、劳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9.不断优化校园疫情防控体系
工作措施:一是严格落实学校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项行动,按照“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科学调整校园日常管理,统筹推进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全力保障学校政策教育教学秩序。二是加强校内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加强学校药品和防疫物资储备,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健康主题教育活动,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不断深化
10.推动学前教育普惠提质发展
工作措施:一是扎实落实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力做好海南区迎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评估认定准备。二是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供给,推动海勃湾区第十六幼儿园、海南区第二幼儿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海区七幼/二小,海区八幼/滨河小学,海区九幼/依林小学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幼小衔接试点园(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持续强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推动安吉游戏的高效实施。五是以自治区级、市级示范园创建为契机,充分发挥优质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幼儿园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六是严格落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同工同酬”,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表彰评比、教师培训、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11.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
工作措施:一是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乌达区创建成果,推动海勃湾区和海南区全面启动创建工作。二是统筹推进集团化办学,制定《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办学的实施细则》,推动区域内学校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盘活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减少区际、校际差距。三是持续强化《乌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和集体备课制度的高质量落实,严格执行作业公示制度,全面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四是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始终保持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子女失学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12.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
工作措施:一是把握新高考改革契机,围绕高考成绩的再提升扎实做好做好自治区示范高中、特色高中的创建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从加强人员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加大办学投入、做好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5个方面全面推进工作落地落实。三是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深化课程建设,提升基于新高考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四是进一步推动“强基计划”扎实落地,继续开设市一中“强基班”,增设市十中“强基班”。五是扩大“云课堂·双师”的合作深度,推动资源共享、研训齐动、优势互补。六是持续做好普通高中续建、改造工作,完善高中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市一中新校区、市十中全寄宿制宿舍楼新建项目的稳步实施。
13.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
工作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优化细化现有中小学课后服务方案,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要求、规定服务内容、规范课后服务方式。二是组织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强课后服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真正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关键作用。四是常态化开展培训材料和从业人员的专项检查和定期巡查工作,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执法体系,加强执法人员力量,探索“互联网+执法”的监管新模式。
14.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工作措施:一是围绕《关于推动乌海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与《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全面推进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内涵发展。二是深化“文化+技能+内涵”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强化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同时强化中职学生工匠精神、个人行为习惯等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着力提升职业类本科院校“升学率”。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建立2个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四是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吸引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加入职业教育。
15.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工作措施:一是持续巩固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确保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二是探索开展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鼓励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创设特殊教育融合环境。三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特殊教育教师专项培训,培养“专业+学科+康复”的复合型特教师资队伍,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四是持续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年内完成综合馆建设工作。
16.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工作措施:一是开展民办学校质量提升行动,引导民办学校注重学生内涵式发展。二是强化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监督,推动建立区级议事协调机构,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开展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工作,推动民办学校有序健康发展。
四、深层次推动教育改革与服务发展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育系统现代化治理水平
17.积极推动教育评价方式改革
工作措施:一是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自治区“1+3”措施体系落实落地。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生和学校评价体系,积极探索面向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二是突出素质导向,坚持“五育并举”,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发挥评价正确的育人导向作用。三是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学习宣传、启动部署、试点推进、宣传推广、跟踪评估的工作闭环机制,强化结果运用,确保教育评价改革落到实处。四是推动建立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
18.全面深化中高考综合改革
工作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新高考模式下教学组织管理质量评估、考核监测、教研培训等工作机制和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启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评价改革,出台中考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标准与监测体系。三是积极稳慎做好2023年中考组考、阅卷、录取等工作。四是将高中生增值性评价体系向下覆盖至初中学段,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全面分析区域教研、教学工作中的共性及个性问题,精准改善,减负增效。
19.全面提升依法依规治教水平
工作措施:一是积极推动全市中小学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学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从教水平。二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持续抓好青少年学生普法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普法活动。三是强化对教育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继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履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法定程序。四是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行义务教育“一键入学”和公办幼儿园“一键入园”,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推动政府服务规范化。五是进一步细化工作职责,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寓教于乐的推进未成年人守法行为的养成。
20.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工作措施:一是继续做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工作,督促指导各区按规划推进创建工作。紧盯上年度各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与义务教育有自均衡自查评估发现的问题,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二是优化校(园)长任期结束督导评估工作规程与评估细则。三是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四是持续深化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市、区两级督导机构设置,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开展督导队伍业务培训,提升督导队伍政策理论水平和教育督导评价能力。
五、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21.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工作措施:一是持续落实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健全覆盖各学段常态化师德师风教育制度。二是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年,推动学校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学、评、比活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开展第39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强化教师正面教育引导,深入挖掘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典型。四是探索建立师德违规行为监测、核查、处理、通报一体化机制,畅通区级、市级师德师风监督举报平台。组织开展第二轮师德师风社会监督员聘用工作。五是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整治教育领域教师违规补课、组织参与有偿补课、学生家长花钱“择校”“择班”等方面问题,净化教育领域政治生态。
22.持续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工作措施:一是通过“互联网+赴外”的形式,面向重点学科、薄弱学科、特殊教育、信息技术等人才,开展急需紧缺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二是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引进领军人才、卓越人才、骨干人才、“银龄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积极落实高层次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三是逐步建立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人事管理、评价激励、待遇保障等各环节、全过程的“引、用、育、管、留”的人才工作制度体系。四是进一步挖掘全市各类教育人才资源,分层级建立教育人才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型”人才在教育改革、教师培训、评审考核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关键作用。五是面向全市各类教育人才资源,公开遴选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严谨的专家库成员,推动完善教育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23.持续加强教师、校长、教研员“三支队伍”整体建设
工作措施:一是持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科学有序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岗位聘任、编制管理、行业退出等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三是进一步畅通广大教师职称评审和职称聘用通道,牵头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和市直学校教师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扎实开展“一年两聘岗”工作,推进职称评聘注重能力、实绩和贡献。落实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推进职称评审工作向一线教师和乡村教师倾斜,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投身基层。四是深入推进卓越教师、领航校长培育项目,选树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口碑好、工作业绩优的好老师、好校长。五是继续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不断调整优化职级设置、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校长职级考核的激励作用。六是优化教研员队伍建设,选优配齐教研员队伍,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员在研究、学习、指导、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六、强化教育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注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24.健全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
工作措施:一是继续加大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资金力度,积极对接财政、发改部门,指导各科室做好业务经费申请工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二是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强化监督直属学校和三区教育局的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制定经费绩效管理办法,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加强防范风险,进一步完善大额资金审批备案制度。积极推动2023年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保障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25.推进教育信息化提质升级
工作措施:一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校)建设,完成教育数字基座、校园安全管理平台、区域课程管理平台、学业水平监测系统建设。二是开展中小学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常态化应用,继续加强本地和外地优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提质升级。三是持续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充分运用平台各类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教研、家庭教育、课后服务等实践应用活动。四是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推动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开展,进一步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26.持续强化信息宣传广度和深度
工作措施:一是拓宽信息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持续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及时发布有关教育成果、重大教育政策、热点话题和重要教育信息。二是主动联系国家、自治区、市级各类教育宣传报刊、新媒体等,加强信息报送力度,强化全市教育系统官网、官微和融媒体建设,在宣传载体、宣传方式、宣传内容上进行探索创新。三是加强全市教育系统信息宣传队伍建设,逐级开展信息员培训,培养能够总结经验做法、成效成果、亮点特色的写作能力,多报、快报综合性的信息稿件、调研报告、基层经验等。
27.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工作措施:一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坚决做到“七个摒弃”、强化“七种意识”、把握“五个关系”,解决好“三多、三少、三慢”问题,推动局机关工作作风有效转变、工作效能有效提升。二是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讲义、中央自治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等重点学习。三是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制定《教育系统科级干部管理办法》,全面加强教育领域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四是强化年轻干部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通过集中培训、工作研讨、交流成果、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增强干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本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