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河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

冀卫发〔2017〕25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卫生计生委(局),华北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卫生处,省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组织制定了《河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

2017年8月25日

河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17-2020年)

为促进我省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河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结合河北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全省“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及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情况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国家和我省“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护士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省在岗注册护士总数14.4万人,比2010年增长64%;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21提高到1.92;医护比从1:0.65增长到1:0.81。二是护理队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人员由2010年的49%增长到2016年的73.15%。三是优质护理向纵深发展。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服务模式,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截至2016年底,全省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365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二级医疗机构总数79.17%,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共培养重症、骨科等10个专业876名专科护士。五是护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断改革创新护理管理体制机制,以护士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在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科学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尽管我省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河北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我省护理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护士队伍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平衡;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薄弱;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护理服务内涵需不断丰富,护理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迫切需要立足医疗卫生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解决关系全省护理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促进护理事业适应人民群众健康发展需求。

(二)“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入推进“健康河北”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我省卫生计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护理服务于人的生命全过程,在满足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整体需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护理事业作为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1.护理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疾病谱不断变化以及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失能半失能老人、高危孕产妇、儿童患者增加,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释放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护理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增加护理资源总量,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护理事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均对护理事业提出了专项要求,指出护理工作必须与保健、康复、健康管理相衔接。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最密切的护理人员,要尽快适应医学社会功能强化的趋势,更多地关注基层、关注社区、关注家庭、关注个体,使护理资源结构多元化、服务多样化。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涉及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问题和矛盾将逐步解决,符合医疗卫生行业和护理工作特点的薪酬制度、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人才培养机制等将逐步建立,为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很好机遇。

4.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改革护理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创造了更加有利条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必然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为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率、改善护理服务体验、实现护理科学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二、“十三五”时期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推进卫生和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河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总体要求,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建设“健康河北”为主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和谐。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患者满意。创新护理管理方式,减轻护士压力和负担,让护士满意。

2.协调发展,提升能力。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提高整体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服务能力。以持续改进护理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护理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规范行为,保障安全。完善并落实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常规,加强护士执业准入和执业管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4.创新管理,拓展服务。建立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创新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以需求为导向,丰富护理专业内涵,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

——护士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和分布基本能够满足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建立并完善新入职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大临床急需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员培养力度,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基层护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推行、有效落实,护理专业内涵更加丰富,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护理服务质量及效率得到提升。护士岗位管理不断加强,分层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执业规则等进行科学管理,护士队伍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建立“以医院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医护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社区、居家护理服务进一步发展。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加强,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16年

2020年

性质

1.在岗注册护士总数

14.4万

18万

预期性

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1.92

3.14

预期性

3.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

1:0.81

1:1.25

预期性

4.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59:1

0.47:1

0.8:1

0.6:1

约束性

5.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0.40:1

0.32:1

0.7:1

0.5:1

约束性

6.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工作的护士数

2.07万

3万

预期性

7.二级及以上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比例

90%

预期性

8.三级综合医院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9.社区护士参加培训比例

10.设立护理院的地级市比例

11.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

100%

90%

90%

90%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制定阶段目标及具体措施,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稳定和发展好护士队伍。大力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需制定阶段目标,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工作量等科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3.完善护士培训机制,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按照国家相关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以护理管理人员、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社区护士、助产士等人员为重点,健全各层各类岗位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根据护士不同岗位特点,完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考核形式等,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考核体系。

4.建立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以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指标,结合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将护士分层管理与护士的薪酬分配、晋升晋级等有机结合,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5.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通过评估及审核机制,明确负责机构,组建专家队伍,完善师资选拔及教材编撰,保证专科护士培养工作科学稳步发展。加大对重症医学、肿瘤、新生儿、血透、手术室等临床急需护理专业的扶持力度。

(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继续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群众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促进、心理护理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2.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落实国家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规范性。加强各级护理质控中心及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推广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规范护理行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护理指标的定期监测、反馈制度,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3.提高基层护理服务水平。通过对口支援、远程培训、在岗培训等方式,加强基层护士的培养,提高其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促进、安宁疗护等服务能力。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政策方面,向基层护士倾斜,调动基层护士队伍积极性。

(三)加强护理科学管理

1.逐步实施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完善并推进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护士活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人事、财务、医务、护理、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在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向工作量大、护理风险大、技术难度高、轮值夜班多的临床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切实减轻临床一线护士负担。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减轻护士非护理工作负担。加快推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规范抗肿瘤药物、肠外营养等各类静脉用药的配制。根据患者需求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配置相应的护理用品、用具和设备,改进护理职业防护工作。

3.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依托“河北健康云工程”,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强化移动医疗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护士工作负荷。发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和线上线下智慧医疗,逐步提高地区间护理工作水平。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1.大力推进老年护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健康管理、康复促进、长期护理等服务。健全完善老年护理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建设,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发展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2.加快社区护理发展。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建设,增加社区护士人力配备,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社区护士培训,使其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和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中,充分发挥作用。鼓励大型医院通过建立护理联合团队等,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辐射效应,帮扶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健康管理、康复促进、老年护理等方面的服务能力。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患者等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3.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出院患者提供形式多样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逐步完善服务内容和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与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服务机构等建立合作联系,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提高医疗效率,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4.加快护理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护理员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员资质、职责、服务规范及管理规则等,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落实国家制定的护理员培训大纲,大力加强护理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人员从业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学会开展护理员的培养,切实增加护理员数量,扩大社会就业,满足群众和社会需求。

(五)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规范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护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和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能力建设。

(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质控体系建设,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鼓励中医医疗机构自建、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

(七)加强地区间、国际间合作交流

落实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工作部署,推进护理领域合作交流,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三地护理标准建设和人才交流,推进三地护士电子化注册和信息共享。按照国际交流部署,加强与部分国家及地区在人才培养、护理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五、重大工程项目

(一)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新入职护士、专科护士、护理管理人员、社区护士、助产士等人员培训,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专栏1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新入职护士培训:到2020年,按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均参加培训;二级综合医院的新入职护士培训比例达到50%以上;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切实提高新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专科护士发展计划:优先选择一批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发展专科护士,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科护理服务水平。加强对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专业护士培训力度,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和输送护理专业骨干。

护理管理人才工程:有计划地开展全省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培训达到90%以上。

社区护士拓展计划: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开展社区护士培训,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培训全覆盖,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能力。

中医护士能力提升计划:有计划地开展中医护理管理人员和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培训,三级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100%参加培训,其他中医医疗机构50%以上的新入职护士参加培训,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

“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指南和规范,进一步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升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专栏2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

老年护理机构建设:到2020年,争取每个地市至少设立一所护理院,完善老年护理相关设备设施配备。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老年护理服务机构。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安宁疗护中心,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培养:加快开展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规范培训工作,初步形成一支由护士和护理员组成的老年护理服务队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能力。

老年护理服务规范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老年护理服务相关指南和规范,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相关标准规范;鼓励、指导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机构等,依据指南和规范制定、实施符合服务对象健康需求的护理措施。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计划:按照《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等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加强安宁疗护能力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宁疗护机构准入、服务规范、人才培养的有关政策,健全并完善相关机制,逐步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护理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切实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出台一些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护理事业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各医疗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重视和支持护理工作,为护理工作和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要努力提高护士待遇,增加护理队伍建设的投入,构建护士职业发展空间,稳定护士队伍,使其安心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多方合力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抓好《规划》实施。要主动积极协调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协调发展改革(价格)部门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包括护理在内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协调教育部门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规范护理专业设置,加强人文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严格临床护理实习实训管理,全面提高护理人才教育质量。协调财政部门按照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落实护士队伍建设,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等相关经费。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重点向临床护理工作任务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护理岗位倾斜;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完善护理职称评定,简化评定程序,评定侧重临床护理工作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及医德医风等。

(三)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规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与其他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要注重抓示范点的建设,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典型推动,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分步骤达到《规划》的各项目标,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加强指导评估,保证工作效果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要根据本规划,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护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及时序进度,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规划顺利实施。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对规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定期科学开展监测与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2018年底,我委将对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贯彻落实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