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让教育走向现代化——软件使用经验交流市中区文化路小学二〇一六年十一月智慧校园让教育走向现代化文化路小学始建于1980年,在历任干部及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逐年提高。目前,文化路小学“一校三区”共有8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00教职工296人。三年完成规划后,将达到1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0余人,教职工近500近年来,我们始终秉承“爱与责任”的核心理念,践行“融爱于心,践责于行”的校训,在丝雨的滋润下,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阳光少年,这些孩子的综合素养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化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软件的规划和应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多年来我校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关怀下,软件建设和应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确立了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愿景:数字化“教”向数字化“学”转变,信息化“点”向数字化“面”转变,现代化“建”向智慧化“用”转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

根据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信息中心对软件使用进行细化,并结合总规和细化的方案进行实施。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建设目标的内容,按照学校整体规划要有侧重点,分步实施,具体落实。3.突出应用,讲求实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购的软件要着眼智慧校园建设的功能与作用,突出应用,本着够用、实用、用好的思想原则。二、具体措施1.做好每年的软件征订工作。做到专款专用,根据学校需要,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由分管校长和信息中心主任完成软件的征订工作。除了按上级要求征订电教软件外,学校要统筹资金采购软件。2.做好软件的使用管理工作。新购入的软件要及时建档,目录公布到学校网站方便老师们查阅。网络版软件安装到位,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学校不断完善硬件建设,支撑软件发挥最大作用。学校信息化建设依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2011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规划(2011~2015),学校挤出一切可以筹集的资金完成规划目标。到2015年止已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投入经费300余万元,主要建设项目有:学校网络微机室3个(190台微机)、多媒体电教室个、57个教学班,实现班班通,教师人手一机,全校网络覆盖,让教师享受网络资源教学的优越性。

2013年投入60余万建成的自动录播教室,教师在录播室的课堂教学除自动录像外,还可以时时上传到点播服务器供老师们随时点播观看。为了确保网络畅通,2014年学校投资24万元改造了中心机房,配备国内一流品牌(华为)的交换管控设备。学校应用双光纤,一条接入教育网,一条接入商业宽带,将出口带宽增加到200M,信息中心到各楼之间光纤连接,每人百兆到桌面。投入13万元购置三层网络交换机和防火墙,实现教师IP和MAC地址绑定,彻底告别了断网、网速慢等问题。这一切都为我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7月投资20万元建成学校IP广播系统。该广播系统采用网络广播,60余个网络终端覆盖学校各教室和功能室。可以对各个终端任意分组,实现同时多个节目的播放。学校还保持每学年对教育信息化设备维修、更新。目前已完成教师办公电脑和班级视频展台的更新。2016年是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文化路小学跨越发展的特殊时期。一校三区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三个校区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已达数百万元。目前三个校区配备660余台电脑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2016年就新购入了近300台电脑),除了教师人手一机外,学生用机达到了400多台,实现了学生上课人手一机。

本学期,我们又建设了几口创客室,引入机器人、三D打印等有利于培训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目前,各校区网络微机室、创客室、多媒体电教室、自动录播室、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电子巡查系统等各功能室一应俱全。学校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美术专用教室、音乐舞蹈房、科学实验室等)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连通校园网。其中自动录播系统实现了自动录播、直播和视频编辑等功能。做到了视频教学资源制作的自动化,同时可实现网上开课、视频会议、教学资源收录等众多和教学相关的有效功能。4.采取各种形式促进软件应用我校自2000年起就自建了学校网站(域名为),年访问量10万人次。网站设置了学校概况、校园新闻、教学科研、德育之窗、特色教学、习作欣赏、资源仓库、校长工作室、教师博客、家校互动等主要栏目。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站管理小组,设有专人负责校园网的维护与更新,做到内容丰富,更换及时。同时,学校教师和教师之间开通QQ群、微信群,教师和家长之间开通QQ群,深化网络互动和交流。积极引导教师开通个人博客,展示个人才能及研究成果。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家长传达学校的各项工作动态,目前关注人数达到了4300余人,发挥了极大的宣传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数字化教学水平,在原来教学办公网络化的基础上,学校为教学楼每个班布设了网点,实现了校园内每间办公室和每个教室随处都能上网,使校园网络化教学更加便捷。学校把微机室打造成绿色网吧,安装了上网过滤软件,方便学生上网查找信息,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方便。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了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平台,包括K12、时代智囊等500G以上的容量。在软件建设上,我校“以购买为主,下载为辅,自制补充”。利用电教教材专款每年都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订购相关的教学光盘。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教师自制的各科课件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中,实现了校内同学科教师教学设计的资源共享。网站资源还友情链接了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枣庄教育网、市中教育网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建立起了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极大地丰富我校教师可利用的优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资源。学校利用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每个教研组和每位教师都在学校网站建立自己的博客,及时把他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做法和经验发表到网上与大家共享。2014年投入校园无纸化办公系统涵盖了学校的所有工作层面。

各分管领导、教师每天到校后,只要打开办公平台,就会在平台的导引下有条不紊地进入常规的工作状态。初步实现了管理数字化。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校园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巨大,一切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都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我们认为不用就是浪费。为了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软件的作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各级信息技术培训,同时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化教学应用评比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条件下的沟通能力和决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能。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因此,学校重 视加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一方面选派 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另一方面, 学校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和教师面对面作指导,如课题研究方面、课程 整合方面等;第三,开展校本培训,学校信息中心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 使用技巧、课件制作、微课录制、博客等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信 息素养。在每年的山东省网络研修,我们组织老师们全员参加。

我们 还利用每年的优秀教育资源、一师一优课评比等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微 课制作,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录制一节自己满意的优课上传到学 校视频点播平台上,供大家观摩。学校还把说课、制作知识树作为常规 工作,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更新观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学校规定:教师上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并将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纳入到教师的期末综合考核之中。 同时,学校通过信息课展评、课件制作比赛、博客评比等形式,促进教 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我校教师每天 提高工作、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 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学校将上录播课与平时的集体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等紧密结合 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借助录 播教室的先进性,每次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都会针对每一位老师推 出的优质课进行回放及评议,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研 模式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非常有效的。

本学年课堂教学共计录 制160 多节,总时长达到了6400分钟。 学校网站专门开辟了教师博客栏目,每学期,教研组长带领本组 人员进行网络教研活动。每个单元主执人把中心发言材料、教案、示 范课视频等上传到教研组博客,大家进行点评,其他教研组的老师也可 以参与进来,大家各抒已见。同时,学校积极参加课题实验活动,先后 有省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优势互补研究》,国家级课题《多 媒体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科学(青岛 版)多媒题课件的开发和应用》等实验课题结题,有的实验课题还被市 教科所评为年度优秀成果奖。 学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进行教育创新。例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特色班级创建成果等。 我们还利用网上家长学校的平台,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与家长沟 通,有效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设立“电脑机器人俱乐部、电脑制作、 电脑绘画”等一系列学生社团组织,各个社团有专门的辅导教师,固定 活动时间,多年来参加各级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把教师利用信息化辅助教学、教研活动纳入了教师工作评 价中去,制订了详细的考核细则在教代会上通过,以此来督促、规范全 体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工作。

逐渐让老师们使用信息化手段成为 常态,使信息技术变成教师的核心素养。 三、与专业服务商合作,助力学校发展 最近我们正积极与中国联通合作,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整合学校原 有软件功能,建成“互联网+智慧校园”。 建成后将实现四大功能: 1.互动答题。极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实现课 堂教学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师通知大数据评估分析学生学习效 2.校园电话3.平安考勤。学生出入校园全记录,自动识别学生身份,异常情况 老师家长及时掌握。 4.一卡通。实现进出校园、图书借阅、身份识别等 在以下六个方面得到应用: 1.高效备授课。教学内容涵盖小学全学科内容,包括各种音视频资 源,使教师个性化教案编制更加便捷,使授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 2.互动课堂。改变传统课堂训练形势,激发学生兴趣,分析答题结果,精确反馈班级学情。 3.精准教学。老师精准智能分析本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自动推送。 学生可在PC 端或移动端查看自己的测评报告。 4.翻转课堂。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重要方 法,以数字化方式提供更有效科学的导学思路和方法。 5.移动教学。实现个性备课、互动训练、网上作业、同步学习、 日常表现等。

6.校园管理。实现校园日常网上管理功能,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 理成本。 四、电教软件应用:一路欢歌,一路情 1.学校业务流程得到有效规范 当前文化路小学一校三区的办学规模,为学校的科学管理带来了 挑战。依靠软件的强大功能为管理提供了方便,规范了学校的各项业务 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以往一些工作因手工操作所带来的随机性大, 流程不易规范化的缺点。 2.轻松解决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 使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系统得到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 “信息化孤岛”问题,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 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使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 数据采集点唯一,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