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办〔2022〕1号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各厅属中专:

现将《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山西省教育厅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动我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山西省教育厅

2022年3月3日

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山西省教育厅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为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1. 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统筹抓好落实。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制定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巩固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四史”教育,教育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 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点实施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计划、专职组织员素质拓展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计划以及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头雁领航”计划等“五项计划”,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开展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情况专项调研,引导高校自觉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健全完善高校院(系)党政议事决策规则,探索建立院(系)行政负责人履行党建“一岗双责”述责机制,有力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制定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加强分类指导,成熟一个配备一个。督促指导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党建各项要求全面写入章程。

3. 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落实,设置国家安全教育专门协调机制,加大安全知识能力专题培训。严防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向校园渗透破坏。深化教育安全稳定风险研判机制,加强舆情监测、报告、处置。巩固平安校园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力争2022年全省平安校园覆盖率达到90%。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平安山西建设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专项组。建立工作高效、行动快速、决策果断、指挥集中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机制。

4.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研究制定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省委巡视和省纪委政治监督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建立台账,动态清零。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清理规范对外合作,从严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坚决治理“靠教育吃教育”乱象。开展内部巡察工作,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长效机制。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加强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强化教育警示作用,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5. 一体化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成立全省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区域确定牵头高校,深化大中小学协调联动,提升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行动,遴选推广优秀教学案例,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展示和优秀课程观摩活动,建立全省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通报整改机制。加强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举办教学设计大赛,开发2000个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微课。将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切实上好“大思政课”。

6. 着力提升学校思政工作水平。深化“三全育人”,试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遴选命名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启动实施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建设20个思政教育工作室、打造200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开展首届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和中小学名班主任评选,不断擦亮山西思政工作的底色和品牌。

7. 协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我省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三个《若干措施》落实落地,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切实解决教师不够、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动省市县三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力争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1个百分点。推动学校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排查、教育、干预等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加强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推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8.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推普攻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三大行动。推进“童语同音”计划。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纳入“省培”项目,提升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核心素养和教学能力,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举办第25届推普周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山西项目。组织开展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省级赛事。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9.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坚持校外“三严”、校内“三提高”协同发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校外要加强常态化监管和专项执法,严防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和回潮反弹,严防非学科类机构野蛮生长、制造焦虑,严格规范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校内要全面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切实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实现校内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真正让学生减负、让家长放心。

10. 严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积极稳慎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紧扣市域内占比不超过5%、县域最高不超过15%的目标要求,逐市、逐县、逐校清单管理,确保2022年秋季开学前完成任务。加快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维护义务教育公益属性。深化“公参民”学校规范治理。全面加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党的建设、教育教学、财务管理、招生入学、收费标准等各环节监管,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1. 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高标准组织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推动一批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新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新建5所特教学校和6个特教资源中心,加快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全面振兴县域高中。遴选5—8个县(市、区)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教育体系。

12. 促进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振兴乡村有机融合。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落实控辍保学联保联控长效机制,建立常态化摸底排查制度,严防辍学新增反弹,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组织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优先满足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深化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加大涉农高校、涉农专业建设力度,推进乡村振兴育人工作。开展好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13. 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力度。坚决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继续深入推进“百名校长进企业”专项活动。健全毕业生基层就业支持体系,大力实施“宏志助航计划”,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加强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毕业生合理就业。指导各高校在第三季度末实现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去年水平。

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支撑

14. 深化省校合作人才引进平台。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省校合作“三大基地”建设,推动高校主要领导定期走访省校合作高校。成立引才专班和人才工作机构,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能够带动我省产业重大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策”,年内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博士1000人以上。完善“山西籍省外人才追踪库”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人才引进服务效能。

15. 建强高校人才自主培养平台。加强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推动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加快卓越工程师后备力量培养,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各类项目在支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重点实施好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加强对人才的全周期、递进式培养。

16. 建优高校人才成长发展平台。探索教育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坚持“破五唯”“立新标”并举,加快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方式,推行科技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赛马”制,发布一批“揭榜招标”课题,引导高校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做到创新不问出身、不论资历、不设门槛。定期组织人才政策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17. 提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每县建好办强1所公办职业高中。推进50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以点带面,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高质量实施国家和省级“双高计划”,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统筹优质高职资源,高标准组建一批职业本科学校,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规范管理继续教育,推进山西开放大学综合改革发展,推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示范办学点建设,持续开展“能者为师”“智慧助老”“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推介工作,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18.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紧密对接我省“产业地图”,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和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推进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试点。引导职业学校与优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建设新专业、开发新课程,深化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实施教法改革创新工程,支持建设一批模块化、过程化示范项目。严格选用国家统编教材、规划教材,建设一批活页式、手册式地方特色教材。严格职业学校学生岗位实习管理。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让学生在职教赛道上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19. 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继续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重点建设好哲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一流学科,打造山西高等教育“旗舰”。统筹使用好“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资金,精准施策支持15个左右具备潜力的优势学科,形成“双一流”建设的“冲锋梯队”。

20. 持续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启动实施“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推动具备申报条件的设置任务年内实现建校目标。扩大应用型高校建设范围,力争达到25所以上。增设增列40个以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调整优化30个以上低质、错位学科专业,力争新增1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80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推动新兴、应用型本科专业占比达到60%以上。持续推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工作,培育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深入实施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重点支持20个左右“面向产业发展、推动学科交叉、精准培养人才”的学科集群;培育支持15个左右省级未来技术学院、行业特色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新型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

21. 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入推进“1331工程”提质增效,以高标准科研平台汇聚高层次创新团队、承接高水平科研项目、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加快省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重要科技成果在晋转化,全面提升高校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培育建设3—5个省级高水平创新创业学院和示范基地,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快推动更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转化。

五、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开放,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新动力

22. 全面启动中高考改革。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中考改革,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改善高中阶段办学条件,落实好选课走班教学改革。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政策解读,合理引导预期,确保改革平稳实施。严格落实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

23. 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认真抓好《山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措施》落实工作,着力在“立”字上下功夫,加大违反“十不得一严禁”的问责追责力度。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遴选一批典型案例,做到追有标兵、学有榜样。

24. 加强教育对外开放交流。积极对接国外知名高校,开拓我省高端人才培养新渠道。打造“留学山西”品牌,推动来晋留学提质增效。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务实合作,贡献山西智慧,讲好山西故事。用好孔子学院(课堂)平台,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项目合作。

六、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5. 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覆盖大中小幼常态化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师范生培养及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出台《山西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专项整治,全面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定期筛查制度,严把入口关、考核关、监督关、惩处关。坚决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警示一片,坚决清除教师队伍“害群之马”。

26. 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综合管理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将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教师纳入改革范围。试点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组团式、捆绑式交流轮岗。推广晋中、长治经验,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一年两考,开展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工作。

27. 促进教师发展保障教师权益。统筹用好省培资金,重点实施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骨干教师培训工程,3年内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新增省属公费师范生和省级“优师计划”120名,全省达到1100名。统筹抓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等重点项目,持续为全省教师队伍提质赋能。完善保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机制以及义务教育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动态调整联动机制。加大优秀教师宣传表彰力度,持续为教师减负。

七、提升教育保障能力,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28. 提升教育投入保障能力。积极争取更多新增财力,不断完善教育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折不扣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全力保障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财政投入。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支撑”的理念,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让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探索实施项目资金滚动管理机制,谋划实施一批教育民生项目。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机制,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实施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正确处理好支持发展与厉行节约的关系,真正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29. 提高教育信息化保障能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教育专网,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实现中小学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统筹建设“晋教云”服务体系和覆盖全省的“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平台,对现有资源和平台进行整合对接、“升舱”改造。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实现各类学校、各级平台、各种资源、各项数据全部接入、有效共享。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探索“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智慧教学设施,普及智慧教学应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部署校园智慧公共设施,支撑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绿色校园建设。

30. 提升教育法治保障能力。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引深“法治进校园”“未成年人保护在行动”、禁毒教育等系列专题活动,不断加强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权益保护。加快推进《山西省教育督导条例》《山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山西省实施办法》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等法律和规章立法进程,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31. 提升教育督导保障能力。将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列入省年度目标责任专项考核,出台《山西省教育督导问责实施办法》,推动教育督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督学管理、保障机制“五大改革”在市县两级落地落实。紧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堵点问题,采取专项督导、“小切口”精准督导,确保督出成效、督出质量。统筹组织实施第四轮职业院校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编制发布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完成年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位论文抽检工作。

此外,认真做好教育系统新闻宣传、政务公开、机要保密、信访维稳、双拥共建、离退休干部等工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