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黄鳝常见的养殖方式有土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等。其中网箱养殖是主要的养殖模式:将一个个养殖网箱设置在池塘、河道、湖泊等水域,然后在网箱中放入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黄鳝穿行于水草间,栖息觅食。网箱中的水草能净化水质,还能为黄鳝提供躲避的空间。采收黄鳝时只需要移出水草,黄鳝便集中于网箱中,十分方便,所以网箱养殖模式是目前黄鳝养殖业最普遍采用的养殖模式。据调查,我国的黄鳝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等地,其中湖北仙桃占到全国的39%,江西占30%左右,湖南占8%,其他地区相对面积较小。普通的黄鳝养殖模式容易造成水质污染,不符合当前的环保要求,因此发展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才是黄鳝养殖的出路。该文总结了江苏泰州地区黄鳝高效养殖模式,供广大从业者参考。
1 养殖设备的配备与设计1.1 鳝池的方位选择
黄鳝生性喜温、避风、畏光、怕惊吓、怕高温,不适应气候的大起大落。选择养殖地点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水源要充足,最好在水库的下游,不要在喧闹的地方。鳝池呈东西走向最好,南北种树,水面空气流畅,还能减缓北方冷空气突袭。
1.2 池塘建造特点
鳝池修建总原则是模拟自然环境,合理设置溢水口和排水口,便于防病虫害、防逃、捕捞和养殖管理。可采用的养殖池塘类型有土池和水泥池2种,建议采用“半埋式”建法。土池采用硬土建造池埂,池埂底部宽3 m,上面宽2 m,池底夯实,底部和四壁可用塑料薄膜或塑料防雨布做防水处理。养殖池塘长方形、正方形均可,面积一般在10×667~20×667 m2之间,池深1.0~1.2 m。连片的养殖池塘需要统一设计和建造的进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进水口和排水口处要配套防逃、防漏设施。如果采用水泥鳝池,水泥池规格一般为:长5 m,宽3~4 m,深0.5 m。上墙壁顶呈“T”字或“7”字型,避免黄鳝用尾巴勾住外墙外逃。
1.3 鳝池底部设置
每年早春可挖取带草的、富含有机质的河泥放入池塘,使鳝池底泥达0.2~0.3 m厚,并种植水葫芦、水花生、茭白等水生植物,使养殖池塘内水草的覆盖率达到30%左右。堆放地垄时,注意不要使池塘的水体形成死角,影响换水效果。
1.4 进排水口建设
需要设置的进排水口设施有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3种。进水口最好设在饵料台的上方距离池底15~20 cm处,需要和排水口相对,有利于排除污物。溢水口最好用PVC管,一端20 cm,一端30 cm,中间约20 cm左右打上许多小孔。这样就可以运用自如。新建的水泥池需要经过浸泡脱碱处理才能放养黄鳝。处理方法为1 m3水中倒入半瓶醋,浸泡1周左右。
1.5 饵料台布置及及生态养殖环境配置
生态养殖需设置饵料台,饵料台以直径40~50 cm的圆形或方形比较好,用铁框或竹筐编制边沿高2~3 cm的边,防止饵料洒落。饵料台的位置一般离岸约80 cm左右,每口池塘里设置10个,每个网箱设置1个即可。。
饵料台周围打几个桩,用铁丝、竹、绳等将其围起来,中间放水花生、水辣蓼、柳树根等物,使之在水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便于黄鳝栖附,其他水体适当放养水葫芦,放养量占总面积的2/3左右,即可作为鱼巢使用。
池边的塘基上可以种植丝瓜、葡萄、金银花、杜仲等能遮阴的植物,为黄鳝创造一个生态的养殖环境,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又可以遮阴减少黄鳝发生流行性疾病的风险。在池塘岸上种植葡萄,地下养殖蚯蚓,还可以为黄鳝提供饵料。
1.6 网箱的安放和配置
网箱为长方形,2 m×3 m较为适宜,箱体高为2 m,敞口,采用32目无结节聚乙烯网片覆盖。入水深度为0.8~1.2 m,高出水面0.8 m可防止黄鳝逃逸。由于池塘风浪较小,可用竹子、木条或铁丝做固定材料,将网箱整齐固定在水中,呈“一”字型排列,箱体之间相隔1 m左右。为便于行船饵料投喂和日常管理操作,两排网箱之间相隔2 m左右。
网箱的布置密度为每667 m2水面放置40个网箱左右,不宜过密,否则水质容易败坏。
为消除聚乙烯网片产生的气味和使网箱附着菌膜和藻类,新制作的网箱需要提前放入水里浸泡15 d左右,使其表面变得光滑从而不会檫伤黄鳝皮肤,导致感染发病。
1.7 增氧机的配制
在网箱和网箱之间的空隙中安装1条微孔曝气管,用罗茨鼓风器充气,使细密的气泡从网箱之间的冒出来,形成富含氧气的水流流入网箱,改善网箱通气性能和底部环境,为黄鳝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一般10×667 m2养殖池配1台3 kW左右的罗茨鼓风机即可满足需要。
2 移植水草
黄鳝不喜欢阳光直射,喜阴暗的环境,所以需要在网箱里放置水草。网箱中放置水草还具有防止夏季水温过度升高导致黄鳝产生疾病的效果。经比较研究发现水花生多茎且含有黄酮类物质,是最适宜采用的水草,多茎有利于形成钻避的空间,而黄酮类物质对黄鳝病虫害的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似。
具体步骤如下:在网箱安装好后,投放鳝种前15~20 d将水草移植到网箱内,使其覆盖网箱中水面的50%。放入后的水草经过20 d左右的生长,可满足黄鳝的栖息要求。在放入网箱之前,水草需要用敌百虫化水浸泡,以将附着在表面的寄生虫杀死。移植水草10 d后,在每个网箱中可放养蟾蜍1只,其释放的微量蟾酥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可以防止黄鳝投苗后爆发水霉病。在每个网箱中可放养0.25 kg田螺,利用其滤食习性清除黄鳝粪便,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还可适当放养体长4~5 cm细长型的繁殖能力较强的野杂鱼,他们既是黄鳝的活饵料又可以清除剩饵;但过多的杂鱼会和黄鳝抢食饵料,所以数量需要控制在1 kg以内/网箱;此外,放养的杂鱼个体不能太大,否则黄鳝无法摄食。
3 黄鳝苗种放养
5月初开始放养黄鳝苗,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晴好天气较多,水温稳定,野生黄鳝资源丰富,鳝种易得。注意天气预报,选择投放之后能够保持4 d以上晴好天气的时机投放黄鳝种苗,以提高成活率。选择体色深黄、体形匀称、无病灶、无外伤、体表光滑、活动力强的笼捕大斑鳝种投放,电捕和钩捕的鳝种不可使用。鳝种规格为45 g左右,在投放前用1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杀菌15 min,每个网箱放养9 kg规格一致的种苗,注意种苗数量要一次放足。
当黄鳝开始正常摄食后,可在每个网箱中放养10尾左右的泥鳅。泥鳅喜欢到水表面吞食空气,在水中上下游动,搅动水环境,使水活动起来,还能刺激黄鳝摄食。不能放养过多,否则容易大量抢食,不利于黄鳝的生长。
为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改善水质、增加产值,网箱外围水体每667 m2可以套养5 g左右的泥鳅500尾、300 g左右白鲢300尾和300 g左右花鲢50尾。鱼苗投放前均需用1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且做到同种鱼的规格基本保持一致,并一次放足。
4 驯实投喂技术
驯食是一项决定黄鳝养殖成败的重要工作。可先采用活饵料,再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比例,降低活饵料的量,最后完全用配合饲料投喂。
活饵料的种类包括蚯蚓、河蚌、蝇蛆、小杂鱼、黄粉虫等。其中,黄粉虫一般不用消毒,其他活饵料投喂前需用3%盐水浸泡5~6 min消毒。与配合饲料混合喂养时,蚯蚓等较大的活饵料要先剪碎,再把蚯蚓黏到做成蛋糕状的配合饲料的四周。
驯食从放入种苗第3天傍晚开始,具体程序如下:第1天,10%饲料+90%蚯蚓或其他活饵料;第2天,20%饲料+80%蚯蚓或其他活饵料;第3~4天,40%饲料+60%蚯蚓或其他活饵料;第5~10天,50%饲料+50%蚯蚓或其他活饵料;第11~15天,80%饲料+20%蚯蚓或其他活饵料;第15~20天,100%饲料。此后直接使用配合饲料饲养,投喂时遵守四定原则,并配合一定的疾病预防措施。
5 水质调节技术
放养初期,主要通过向养殖池中注水来调节水质,在7—9月的高温季节,要加大池塘注水和换水力度,每周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5 cm左右;酷暑时每5 d就要换水1次,每次的换水量为池水的1/4左右。注意换水时其水温温差应小于2 ℃,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 cm左右,pH值在7.0~7.6之间。定期施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池塘内每月施生石灰1次,用量为10~15 g/m2;网箱内每隔20 d施用1次EM菌等能够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制剂。为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一般每天开增氧机1 h左右,高温期每天凌晨4:00左右开机,增氧持续2~3 h,碰上闷热天半夜就要开机,增氧时间需4 h以上。
6 疾病防控技术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难度较大,一些流行性疾病即便治好,也会影响黄鳝生长,因此,病害以预防为主,本着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防止黄鳝发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6.1 清池消毒
在放种前,要通过清池消毒彻底消灭池中病原体和其他敌害。一般用50~100 g/m2水面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用生石灰处理过的鱼池需要等到7 d后生石灰药力消失方可投放鱼种。
6.2 投苗时机
提前看好天气预报,选择鱼苗投放后连续晴天达4 d以上的时机进行投放。这是因为阴雨天水中溶解氧相对较低、而氨氮较高、水温很不稳定,造成鳝种入箱后驯食困难,且极易患感冒。
6.3 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每天早、中、晚都要检查养殖网箱,观察黄鳝活动和水质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现病鱼和死鱼要及时捞出填埋处理。及时清除箱中剩饵、腐烂水草和箱外的粘附污物;经常洗刷网箱,以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通畅。查看箱体有无因物理因素或水老鼠侵害造成的破损,一经发现及时处置。
6.4 定期预防
预防工作主要包括对养殖池塘、食台和饲料的处理。养殖池塘:在黄鳝易发病的季节,定期在养殖池塘中泼洒具有预防作用的漂白粉、聚维酮碘、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食台:每半个月1次用聚维酮碘泼洒在食台周围以消毒食台。饲料:为预防细菌性疾病,在饲料中添加入大蒜或三黄粉。
6.5 疾病隔离
当发现某网箱发生传染性疾病或出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的病症时,一定要及时将该箱黄鳝全部处理掉,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且所有在已发病网箱用过的工具,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因病死去的黄鳝也要妥善处理,不可胡乱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