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汉源县把花椒产销的整个农业环节全部“上云”,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传统种植模式在花椒地里已成为过去,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种田成为新时尚。
导语
数字农业,就是农业资料数据化,生成数据答案;就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监测数字化,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就是农业管理可视化,利用手机端实现农事在线;就是产品溯源透明化,打造全链路的溯源系统,追溯农产品从播种、生长到餐厅的全过程。
不管是花椒、蔬菜,还是任何农产品,都可以用数字化的方法,把它拉入数字世界。从生产端开始,打透撮合交易的中间瓶颈,直接面向消费者和最终经销商,到最后形成一个产业链的洞察。
——吴志刚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
花椒,是原产于中国最早的“椒”,有260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而香料界的全球宠儿胡椒,由张骞从西域引进,辣椒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几乎只有中国人吃花椒,它曾和皮蛋一起,被西方人票选为最恐怖的食物。
西南山区的偏远小县——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所产花椒,色泽丹红、芳香浓郁、粒大油重,是为花椒之上品。十几年间,汉源花椒正在被外面的世界了解:不仅成为中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驰名商标,还在2019年进入了欧盟的地理标志保护名录。这意味着,获得最严苛的欧洲市场准入许可后,汉源花椒能够进入全球市场,方便各地华人购买。
但长期以来汉源花椒没有广为人知的商品品牌,花椒的香气如何能传到更远的地方?
01 “花椒地”来了数据工程师
于厨师而言,花椒是一味“添加少许”的调料,对农业大县汉源来说,花椒却是“主菜”。汉源县有33万人,9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全县种植花椒20余万亩,年产花椒3000万斤。花椒种得好不好、卖得好不好,既关乎农民收入,也事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
汉源地处山区,地无三尺平,多为零散的“蛙跳田”“斗笠地”,无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实际上,西部山区的农田,面貌几乎是一致的,农民肩挑背驮,面朝黄土耕作,现代农业的春风,尚未吹拂到这些高高低低的山地。
除了土地因素,汉源农业还面临着生产成本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弱、品牌红利不聚焦等痛点。
从2019年开始,汉源的农田里发生了一些变化:花椒地里,来了数据工程师,他们挽起裤脚,和当地农民一起,在田间地头安装起了微型气象站、土壤传感器、病虫情测报、智能灌溉等“物联网”设备。
千余年沿袭稳固下来的种植模式,迈出了改变的一步。花椒地里,吹响了改革传统农业的号角。
探索数字农业,汉源县和阿里云双方围绕着一个词——在线,主要有三个关键动作:
其一,在农田做物联网改造,让土地、农作物的实时状态联网在线,在虚拟世界建模,实现土地“资产”数据化。从2019年建成的600亩“试验田”起步(目前正处于快速建设期),到2022年,汉源花椒的“数字化”种植基地将达到26个、5万亩。
其二,合作成立阿牛农业科技公司(汉源国资控股)(以下简称“阿牛公司”),开发出农事App,让农事“业务”在线、农业专家在线、农资供应在线,用数字化的方式,让农事更精准。
其三,开设汉源花椒官方旗舰店、建立盒马鲜生直采基地等,提升农产品线上销售比例,推动农业品牌数字化。
总体而言,汉源县和阿里云正在进行的农业探索,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驱动,深入了种植、管护、销售全过程,用互联网的方式,对农业传统供应链和服务体系进行逆向改造。目前,汉源县的数字农业已经初具成效:农业管理更精准,农民种地更便捷,产品销售更简便。
02 手机变成了新农具
花椒地里安装的物联网设备,不是看起来高大上的“花架子”,而是实打实对种植环节产生了作用的。
这些设备可以对气候环境、土壤状况、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使得土地、农作物联网在线,形成数据,可视化反馈到手机端App,辅助“椒农”标准种植、规范种植。
举个例子,花椒地里埋设了传感器,土壤缺少水分、缺少肥力了,地块的主人会在手机上收到提示,该浇水、该施肥了,浇多少水、施多少肥,可以量化提醒。
设备的另一端,还连接着农业专家。阿牛公司聘请了农业大学的教授,他们根据田间地头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反馈,在App上发布当前农事提醒、在线答疑、进行视频讲座,为不会、不懂、没地方可学的农民提供在线农事指导。
过去,花椒专家指导农户种植,只能翻山越岭,一家一家去走,成本太高了。即使政府组织专家讲座,也只能到一个乡镇、一个村去开课,受益人非常有限。现在,农民坐在家里,在手机上就能学习如何剪枝、如何防止病虫害,享受到及时、先进、专业的农业科技赋能。
“椒农”购买种苗、化肥、农药,也只需动动手指,线上下单,送货上门。翻山越岭去赶集,可能买到假种子、假化肥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如果购买农资一时缺少资金,可以在App在线申请惠农贷款。土地、花椒树等数据“资产”可以为农户的信用背书。“不需要去城里求人找行长,也不用难为情去开口借钱。三分钟填一张表单,一秒钟到款,零人工干预。比如说,有5亩花椒地,可以贷1万元,如果农户家里还有一个孩子是在读大学生,可以再多贷1万元。
在汉源,手机成了新农具。科学种植、管护技术通过手机深入椒园,种出来的花椒一年比一年结得好。老百姓拿着手机在田间地头直播,网上卖货,实现了增收致富。
03 数据成为新农资
喜食麻辣之人,知晓汉源花椒好,至于为什么好,他们并不一定能说得上来。
阿里云的数据工程师和农业科学家一起,在汉源掘地三尺,把土地和气候等影响作物的因素转换、分析成为数据资料,去寻找花椒品质和生长环境之间的关联,去探寻风味背后的秘密。
哪些因素导致花椒品质好?过去老农只是靠经验,现在通过挖掘数据和算法,转换成因子列表,它能告诉椒农,怎样的日光、怎样的风和雨、怎样的土壤和海拔,生长出来的花椒格外香,出油量尤其高。农业需要从经验主义走向科学主义,“种什么”“怎么种”都应该有数可查、有据可依。
汉源是花椒之乡,还有甜樱桃之乡、西部花果第一县的美誉。以前,“种什么”全靠农民自己判断,砍了花椒,种了樱桃,过两年,又换种柑橘。通过土地资产数据化,如今农业主管部门可以科学引导作物的种植,让数据去帮助农民做出选择。
此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汉源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销售和价格预测来进行智能化生产,实现订单式加工,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
汉源和阿里云一起,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成了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植、标准化管理、智能化加工为一体的农业数据分析平台,把数据资料与农业生产结合,形成了“新农资”,真正实现智慧种地。
04 “阿牛”牛不牛,看农民包包头
给合作成立的农业科技公司征名时,有人提议:因为阿里云牛,汉源特色农业产业也牛,就叫“阿牛”吧!“阿牛牛不牛,要看农民包包头。农民包包鼓起来,才能算是真的牛。”对于农民来说,科技、创新、转型这些词汇离他们太远,收入增加、腰包鼓起来才是他们最朴素、真实、迫切的愿望。
汉源花椒存在“品牌红利不聚焦”的痛点,实际上这是全国的特色农产品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拿“西湖龙井”来举例,有50克卖300元的,也有50克卖30元的,在西湖边逛一圈下来,不知买哪个好。
汉源花椒也是如此,是一个地域品牌,但是却没有广为人知的商品品牌。没有聚拢品牌红利,会带来恶性竞争的恶果,市场是向下的,无人受益。
一些卖汉源花椒的网店,跟汉源县一点关系都没有,最大的一家,一年交易额将近8000万元。假冒产品可以做到低价,对正宗产品造成了冲击,这是汉源花椒最大的痛点。
汉源的对策,是品牌数字化。从种苗到土壤,到农事管护,再到产品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建立花椒的数字标准、电子标签、溯源体系,“扫一扫”便知假冒和正宗,能够溯源到准确的产地,从而提升汉源花椒的品牌价值,增强竞争力。
此外,阿里云给汉源县引入了电商合作伙伴,帮助“汉源花椒官方旗舰店”去更好地运营。“怎么引流,怎么宣发,怎么服务,怎么发货,怎么仓储,怎么供应,怎么做文创开发?”线上销售的全套商业思路,阿里云都带到了汉源。
经“撮合”,盒马鲜生在汉源建设了直采基地,汉源生产的花椒、樱桃、蒜薹被摆上了盒马的货架。相比帮助汉源在网上卖货,阿里云更重视消费数据对供应链体系的改造。过去卖花椒,不知道该卖给谁。现在,数据会给出答案。比如盒马就曾经给汉源提出建议,蒜薹要区分采摘和包装,老蒜薹卖到北方去,用来烧肉,嫩蒜薹卖到云贵川,用来凉拌。
阿里云希望借此让农产品收购、分拣体系、物流系统等农业配套和服务,告别过去野蛮生长的小、散、乱模式,带来深层次的变化和整体的提升。
在汉源,网上卖货成了“新农活”,昔日“背篼装不下,汽车拉不满,产品卖不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汉源县的电子商务突飞猛进。花椒、樱桃、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三分之一通过互联网销售”。
汉源县通过科技引入,打造全链路数字农业,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点亮了乡村振兴新希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