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徐小兵流转当地500亩土地发展花椒产业,这些椒树全面进入盛果期后,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年产值可达100余万元。在丰都县花椒产业乡镇,像徐小兵这样的种植大户很多,正是在他们的支撑下,把小花椒种出了大产业,并被纳入全县“1+4+X”产业体系。

时间退回到2005年,记者第一次采访了湛普镇白水社区花椒种植户袁永贵,当时的白水社区还是全县唯一把花椒当成产业发展的行政村,袁永贵是第一个种植椒树的人。

“想到自己即将进入老年,干农活需要劳力,我就在自家地上栽种花椒树,因为椒树投产后,可以多年采收,无异于在银行里存了一笔养老金。”当初接受采访时,袁永贵说,那些年,市场上干花椒可卖到80元/公斤以上,种植花椒的效益非常好。

看到袁永贵家每年卖花椒的收入在10万元以上,大家便坐不住了,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家的地上栽种了花椒树。短短几年时间,花椒产业遍布白水社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房前屋后。一时间,周边村(社区)和乡镇纷纷带领村民代表前来参观取经,都觉得花椒是增收致富好产业。

“参观白水社区的花椒产业后,我回家也栽种了6亩地的椒树。”树人镇白江洞村村民刘崇喜说。

近年来,树人镇花椒种植面积已近3万亩,形成以石岭岗、白江洞、双凤山等村为主的10里花椒长廊。

目前,丰都县花椒产业涉及树人、董家、湛普等7个乡镇,种植规模达到7万余亩,有专业合作社27个,有花椒种植农户9300余户。其中,种植花椒50亩以上大户58户。花椒产业已成为丰都县继榨菜、红心柚后第三大种植业。

加强管护提升品质

“我县花椒品种最早多为大红袍,后来根据市场需求,又引进了九叶青、藤椒、小红椒等,这些花椒品种产量都比较高,但也各有特点,比如大红袍耐干旱,适宜在山地、丘陵、河滩、宅旁等地种植。”丰都县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波说。

保合镇马家场村党总支书记李小龙介绍,发展花椒产业选对品种非常关键,该村为此通过实地考察江津花椒产业基地,最终引进当地的九叶青花椒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规模种植400亩。今年,从部分椒树挂果情况看,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其他品种。

三分种七分管,管好管孬差距大。“经常有村民问我,啷个你家的鲜椒亩产可达700公斤,而且籽粒壮硕饱满,我家却只有500公斤呢?我就反问他们,平时给椒树修枝、除草、杀虫、上肥做到位了吗?”袁永贵说,种植花椒近20年来,他就注重对自家椒树的管护。

王波介绍,曾一度有椒农反映,椒树经常出现枯萎患病、死亡等现象,丰都县农业服务中心高度重视,立马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现场察看,确诊认为,这是由于剪枝时间偏晚,剪后遭遇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加上蓄留的扯水枝太少,导致椒树失去蒸腾拉力,失水死亡。

“专家向椒农现场介绍了死树现象及其防治措施,按照专家开出的‘处方’,椒农对症下药,果然药到病除。近几年,椒树病死现象得到控制,花椒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王波说。

拓宽销路促进增收

“前几年市场行情好,从椒树上采摘的鲜花椒,最高可卖到12元/公斤,外地商贩争先恐后不请自来,在椒农家门口等着收购。”湛普镇白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冉海龙说。

花椒是树人镇主导产业,全镇已发展花椒3.1万亩,主要涉及双凤山、大石板、岩口场等村,这些村60%以上农户均种植有椒树。每年距离花椒采摘还有一段时间,就已经有部分客商跟花椒专业合作社或花椒种植大户签订了购销合同。

树人镇党委书记黄廷国介绍,该镇不仅重视花椒生产,更是把销售摆上重要位置。在每年花椒成熟前,就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上海、贵州、云南等外省市客商前来采购;同时,通过互联网带货直播、农村淘宝等,不断开拓花椒产品市场。

“我镇规模种植花椒产业2.3万亩,年产鲜椒4000吨。一方面我们通过大力培养、引进市场营销人才和农村经纪人,扩大营销队伍;另一方面引导花椒种植大户、合作社主动与餐饮企业、连锁店、超市等合作,构建起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董家镇党委书记廖成红说。

为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各地椒农纷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闯市场。同时,积极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建设花椒烤房,建设花椒冻库,不断延伸花椒产业链条、巩固提升花椒效益。今年,全县已有4万亩椒树投产,产量2万吨,可实现产值1.5亿元左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