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水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全市渔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成就和经验基础上,编制《潜江市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渔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潜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提升渔业科技支撑能力,努力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渔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十三五”健康稳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水产品总量进一步增长

五年来,全市水产界广大干群认真贯彻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渔民增收、渔业增效”这一中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推动了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使之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至2015年全市渔业养殖面积达到53.5万亩,对比2009年29.6万亩增加23.9万亩,增长80.74%。其中:稻田养小龙虾面积31.5万亩,对比2009年12.2万亩增加19.3万亩,增长158.2%;2015年预计水产品产量18.6万吨,对比2009年14.4万吨增加4.2万吨,增长29.2%。2015年预计渔业产值24.7亿元,对比2009年17.8亿元增加6.9亿元,增长38.8%,继续成为农业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

(二)养殖连片基地进一步集中

“十二五”期间,全市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狠抓优势特色板块基地建设,板块基地呈现高标准、大开发的好势头。目前,全市渔业生产已逐步实现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先后建成建立四大高效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即以积玉口镇、龙湾镇、熊口镇、后湖管理区、白鹭湖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为重点的18万亩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基地;以周矶办事处、熊口镇、渔洋镇等地为重点的70万口网箱养鳝基地;以龙湾镇、后湖管理区为重点的2万亩虾蟹鳜名优鱼类混养基地;以田南片五镇二区为重点的10万亩优质鱼养殖基地。板块基地的发展集中,带动了一批专业基地、优势品种和特色产业的形成,为“十三五”水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加速

全市现已形成了熊口镇华山、园林办事处莱克、杨市办事处多优多、后湖管理区宝龙、龙湾镇昌贵等水产品加工企业群,加工企业11家,固定资产12.6亿元,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华山、莱克、宝龙等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莱克”两公司获全球E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美超市。华山水产食品公司、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莱克水产食品公司位列全国水产品加工出口25强第13位,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莱克、华山等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销售重点逐步由欧美向国内倾斜,虾尾、调料虾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小龙虾加工企业、餐饮名店纷纷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各显其能,推出了油焖大虾、清蒸虾、茴香整肢虾、麻辣虾球、泡椒小龙虾等上百个线上品种,在淘宝、微信、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涌现出了“虾小弟”、“虾尊”、“虾滋味”、“虾皇”等线上名牌。莱克集团提前一年完成了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基地建设,其中高场基地3200亩,于2014年3月投入使用;运粮湖基地3800亩,于2014年11月底投入使用;龙湾基地4600亩,于2015年3月底投入使用。 项目区目前已达到年选育优质虾苗30亿尾的规模。2015年已销售虾苗近10亿尾。华山公司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提取氨盐和虾鱼加工资源利用项目2013年投产后,一直致力于小龙虾产业链的延伸,并于2014年底拿到了“健”字号批文,2015年6月14日,第六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期间,华山公司甲壳素保健品正式竣工投产。该项目投资1.2亿元,可年产保健食品50亿粒,增加产值30亿元。

(四)科技推广得到加强

“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展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先后推广了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虾蟹鳜池塘混养、鱼鳖池塘混养、网箱养鳝标准化养殖、网箱养鳝“二年段”养殖、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黑尾鲌池塘标准化养殖、黄颡鱼池塘标准化养殖、泥鳅池塘标准化养殖等技术,组织实施了中央支持现代农业水产发展专项资金建设、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现代农业水产发展专项资金建设、小龙虾发展专项、“菜篮子”工程、设施渔业建设、生态修复建设、水产苗种场亲本更新等水产项目,进一步推进虾稻共作基地、水产良种生产基地、设施渔业生产基地等现代渔业基地建设,提升了渔业科技水平,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支撑作用。

(五)产品品牌发展进一步壮大

“十二五”期间,我市已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整县推进示范县,“潜江龙虾”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楚江红小龙虾”、“良仁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楚玉冻煮小龙虾”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贵人鱼”牌锦鲤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产品”称号。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农业农村部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93个;通过湖北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的有17个,面积达到15.78万亩;制订水产品养殖、加工质量标准14个,拥有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1家。随着水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市在全省水产行业中的地位快速提升,成为全省首批五个“水产大县”之一,虾稻共作成为现代农业成功典范,也是全省重要的商品鱼和小龙虾苗种供应基地。我市水产业的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并多次受到省市各级的表彰和奖励。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偏低。我市水产养殖设施特别是电力设施相对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全市现有的渔业排灌设施普遍存在标准低、年久失修、功能衰减等问题,达不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渔业设施标准。设施渔业建设滞后,抗灾、抗风险能力差。

2、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较为薄弱。过去几年,虽然在“以钱养事”改革的推动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服务方式有所更新,但基层水产推广体系运行机制仍不够完善,存在着专业技术人员少、服务辐射半径小、推广积极性不高、推广服务滞后,难以建立起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这必然成为制约渔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养殖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由于农药、化肥等大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渠道淤塞,水草疯长,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部分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恶化了渔业养殖生态环境。

4、重大项目建设投入缺乏。长期以来,渔业重大项目少,专项资金投入少,对技术推广、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病害防治、污染治理等扶持不够,阻滞了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二)面临的挑战

1、生态环境恶化和耕地资源的制约将进一步趋紧。农业面源染污染短期内难以减少,渔业生态环境也将难以改善,对于建设生态渔业、绿色渔业带来较大的负面的影响。同时,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将呈刚性减少,水资源也面临季节性、阶段性缺乏。“人增、地减、水减”趋势仍会继续,资源条件对渔业发展的约束越发突出。

2、农村空心化进一步加剧了渔业劳动力不足。进入“十三五”,我国城镇化将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就近打工,将会有更多70后、80后、90后的农民市民化,农业成为农民的副业,懂技术、会管理、有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缺乏,这种变化带来的直接冲击是“谁来发展现代渔业?”

3、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渔业生产进入高成本时期的阶段,水产品价格也进入了偏低周期的阶段。在持续多年的水产品增产的情况下,实现较高产量条件下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市场价格的不可预见性,增加了渔业生产的不稳定因素,也影响渔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4、水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渔业生产分散性较大,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渔民滥用投入品的现象较普遍,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自贸区的扩大,外来水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水产品将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双重竞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水产品质量要求也更高。

(三)有利条件

1、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为“十三五”渔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中央、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水产业作为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来抓,不断加大对水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中央、省势必进一步加大包括我市在内的渔业水产大县的扶持力度,必将为我市水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作为水产大市,潜江渔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好的政策环境。

2、工商资本的进入将为“十三五”渔业的升级注入强劲的活力。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体现。工商资本进入渔业,将带来资金、信息、管理、理念等全面流入渔业,打造现代渔业的升级版,促进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实现工商业与渔业的全面对接,互促互动。

3、一圈一带的建设将为“十三五”渔业的转型形成良好的助推。“十三五”时期是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潜江渔业的转型发展需要有国家、省级发展战略的推动。潜江市位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之列,受益于“一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将推动潜江现代渔业的发展,加快“十三五”现代渔业规划的全面实施。

4、新型主体的壮大将为“十三五”渔业的腾飞增添发展的后劲。培植农业新型主体是“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重点的新型主体,将逐步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生力军,有利于解决技术推广落后、规模经营不大、劳力资源不足、市场对接不畅、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为“十三五”现代渔业发展增添新的发展后劲。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现代渔业、设施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为方向,以确保粮食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和促进渔民持续增收为主要任务,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大力发展虾稻共作为方法,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渔业标准化、规模适度化、生产集约化、主体专业化、组织合作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品牌化、全程信息化、环境生态化、产出高效化,促进潜江市现代渔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牢固树立李鸿忠书记提出的“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的三维纲要理念,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与环境承载的关系,认真评估耕地、水资源总量与质量,做到资源开发利用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转变以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统筹渔业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注重发展绿色、生态渔业。

2、坚持保供增产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渔业协调发展,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深化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建设优势水产品基地,努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渔民收入。在稳步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与渔业密切相关的龙头企业和发展壮大水产品加工业,提升渔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

3、坚持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坚持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作为指导渔业工作的重要方法,遵循渔业生产的自然、经济规律,走区域优势互补、产业集群发展道路,积极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将“十三五”渔业发展与“一圈一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融合,做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从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主体培育、项目投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创造有利于现代渔业发展的环境。改革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三)发展目标

潜江市“十三五”渔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水产资源利用、开发与保护进入良性循环,养殖生产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渔业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产业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养殖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虾稻共作40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15万亩;水产品产量25万吨;渔业养殖产值40亿元,其中:小龙虾养殖产值28.5亿元;人繁优良水产苗种325亿尾,其中:小龙虾苗种150亿尾;水产加工业产值200亿元,出口创汇100亿元。水产养殖重大病害大面积爆发的趋势得到控制,渔药、饲料等水产投入品使用得到规范,水产养殖产品主要药残指标检测合格率达到100%。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养殖证制度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全面建立。

四、主要任务

(一)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水产品有效供给。

(二)确保渔(农)民持续增收

在稳步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虾稻共作稻田综合种养,积极发展渔业二、三产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确保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渔业扶持政策,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

(三)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推进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构建渔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农村渔区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渔区专业合作组织和水产品行业协会建设,提高渔民组织化水平,提高渔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渔业法制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为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渔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五、发展重点

(一)推进养殖设施升级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速培育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高标准、现代化渔业生产核心示范基地。

(二)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种业

扶持莱克集团、潜江市长丰鲢良种场等水产苗种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的良种繁育基地,打造一个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重点抓好7大苗种生产基地: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潜江市长丰鲢良种场、西大院水产公司黄鳝苗种孵化基地、后湖水产公司水产苗种繁育基地、龙湾渔场水产苗种繁育基地、老新镇泥鳅苗种繁育示范基地、潜江市金水来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特色苗种翘嘴红鲌、鳡鱼、鳜鱼繁育基地。

(三)强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积极扶持各类水产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龙湾渔场要充分发挥养殖企业排头兵作用,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脱颖而出,力争五年内建成现代水产科技示范园,成为省级龙头养殖企业。华山、莱克水产食品公司要在五年内培育成水产加工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行业标杆企业。其次,要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如多优多、昌贵、柳五公司等能够拉动渔业产业化升级的水产品加工产业。充分把握目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趋势,发挥自身优势,在小龙虾、斑点叉尾鮰、罗非鱼以及小龙虾高附加值产品加工等优势品种上下功夫,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以此为先导,外连国内外市场,内连生产基地,形成紧密经济共同体,带动渔业科研与推广、渔需物资供应、信息与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效益。

(四)推进渔业标准化

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制定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落实“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质量等级”的标准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实行水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五)扶持发展新型主体

培植发展以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渔业新型主体,引导新型主体进行土地有序流转,发展渔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渔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和社会化水平,逐步解决渔业生产小而散、小而全的问题。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提高新型主体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

结合“十三五”渔业规划建设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稳定、多元的投入增长机制。增加财政预算安排,使财政支农投入总量明显增加,增幅明显提升,比例明显提高,发挥政府在支持现代渔业重大科技攻关、技术推广体系、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向渔业投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以“十三五”渔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工程为平台,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加大竞争性分配的力度,适当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拓宽投资、融资渠道,采取以奖代补、奖励、贷款贴息、抵押担保、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开发渔业。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发挥富登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的功能,增加信贷投入。

(二)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建立健全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告知制度。大力发展水产E通、小龙虾对外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加快虾稻共作、网箱养鳝、池塘高端名优品种专养与混养等渔业先进实用技术、先进渔业设施设备运用以及生态高效模式的推广应用步伐。加强抗灾、减灾、避灾技术推广,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和长效机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

(三)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要以项目为抓手,积极编制和申报有关种苗工程、标准化养殖工程、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质量安全工程、品牌工程、渔业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促进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步伐。重点项目包括省部级水产良种场建设、池塘标准化改造、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功能扩建、渔业生态修复、鱼类种质资源保护、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水产品出口加工、渔船渔港码头建设、旅游及休闲渔业开发等。

(四)改革完善基层水产推广服务体系

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水产推广服务机制,建立起职责明确、效益公平、保障有力、充满活力的公益性水产推广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水产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对基层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办公、生活条件和服务装备,做到办公有场所,居住有定所,服务有手段。进一步充实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政策上倾斜,政治上关心,待遇上优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解决水产技术人员队伍青黄不接、断层断线的问题,为“十三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五)加快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水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市场渔业,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要以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示范推广等措施,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渔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继续深入探索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运作形式,发挥桥梁、纽带和服务作用。积极扶持潜江市水产品产销协会、潜江市龙虾协会的规范运作。

(六)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我市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小龙虾、河蟹、黄鳝、鳜鱼、泥鳅、黄颡鱼、黑尾鲌等特色、优势品种的人工繁育技术、病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大力改进传统养殖方式中的不科学的生产操作习惯,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环保型饲料和无公害标准化操作规范,全面提高我市渔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强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示范、推广循环水养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渔业水域环境。

(七)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建立公开、透明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增强消费信心;加强产品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潜江市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加大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开展对重点水域、无公害养殖基地、出口水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工作。加快渔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强养殖投入品监管,采取宣传、培训、示范等有效措施,引导和督促生产经营者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逐步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和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优质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有机水产品认证步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